谭鑫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乙型病毒肝炎并糖尿病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所用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生化指标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与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 hPG与TBIL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能够提高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梅;孔祥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血糖水平、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对维持血糖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内科糖尿病住院老年患者慢性并发症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70例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明确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BG和2 hPG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秀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其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收治的55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根据其相关的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5例)和缺血性组(3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FBG、HbA1c检查,并根据每组患者不同的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分析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出血组有9例为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6.0%,缺血组为14例,发生率为46.7%,缺血组糖代谢异常率显著高于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的平均血糖为(11.0±1.3)mmol/L,出血组为(9.0±1.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中均出现这样一个规律:NDS逐渐升高,而GCS、ADL评分随之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血糖水平对于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对于疾病的治疗中,要检测要糖代谢的相关指标,从而指导治疗。
作者:陈大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用单纯胰岛素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者:罗琳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旨在探析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下的糖尿病病患的安全护理。方法以该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病患做为研究对象,对上述60例病患按研究时间的先后分为普通组、护患沟通对照组与人文关怀对照组,并观察各组病患的安全护理情况,同时对各组数据分别加以统计分析。结果人文关怀对照组及护患沟通对照组分别与普通组加以对照后发现在糖尿病的安全护理指标下,对照组与普通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结论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对于糖尿病病患的安全护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李玉爱;郭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该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住院患者,根据既往史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1例)和无糖尿病组(95例),在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 d和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累计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1例,占24.6%。30 d及90 d糖尿病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30、90d累计卒中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在30 d、90 d的卒中风险增加了2.7倍及2.6倍(P<0.05)。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和脑动脉狭窄是90 d卒中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卒中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邢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患儿整体护理效果。方法该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针对性的个体化整体护理方案和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0%,护理满意度为72.5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护理满意度为9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整体护理能够降低1型糖尿病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由糖尿病孕妇所娩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础性的综合治疗,而对研究组患儿在采取基础治疗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包括临床治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所花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4%),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均比对照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由糖尿病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住院时间,对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以及肺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谭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所涉及,但主要是青少年和儿童。该文对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1型糖尿病产生原因、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抗体对1型糖尿病的检测意义以及诊断意义,终论述了多种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夏月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讨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方法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坐位,静脉抽取手肘部位血液5 mL,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胰岛素和C肽的含量,设置同样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都经电解质、血脂、血压、血糖、心肌酶、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且家族无糖尿病病史。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为(16.25±4.02)U/L、(1.42±0.08)ng/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0.34±3.19)U/L、(1.03±0.10)ng/L,观察组患者胰岛素和C肽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污染,患者依从性也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傅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860例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体质量测量与血糖水平监测,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与不同性别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结果肥胖组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检出率均比正常组高,且肥胖组比超重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与糖调节受损情况有密切关系,需通过有效控制体重等相关因素,以利于防治糖代谢异常疾病。
作者:王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的准确程度,便于临床应用。方法对31例糖尿病患者和31例非糖尿病患者,同时用快速血糖仪及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并对检测的血糖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对血糖的测定结果,二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快速血糖仪的临床应用范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指导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谢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 2 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 h 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 h 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联合阿卡波糖对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2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2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饮食控制及加强锻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予以口服治疗,0.5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联合阿卡波糖50 mg予以治疗,嚼碎吞服,3次/d,持续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就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呈现出明显降低状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后总有效率(96.15%)与对照组(76.92%)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其血糖控制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饮食及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取君力达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其疗效更为确切,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有效降低低血糖相应发生率,在临床当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罗云霞;庞建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及其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效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选择来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绞痛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18±1.54)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15.21±1.68)mmol/L,心绞痛发生8次;研究患者空腹血糖检测值为(6.19±1.0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1±1.35)mmol/L,心绞痛发生2次,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空腹血糖和心绞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治疗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匹伐他汀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接收的98例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自49例,分别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匹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时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个月后,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96%,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前后对血糖变化和高胆固醇指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内分泌科在为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实施治疗时,建议采取匹伐他汀治疗,相比其他的治疗方式来说,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反应,该药物对于改善患者血糖效应等指标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何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检测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类型分为糖尿病组(98例患有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组(62例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肽、HbA1c、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bA1c、FBG、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HbA1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FBG和餐后2 h血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A1c含量与血清C肽呈负相关和FBG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糖尿病发生时患者血清C肽和HbA1c水平变化明显,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付晓杰;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5年8月该院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3例临床资料,测定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excretion rate,UAER)等指标,采用Gensini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第1~7主成分的特征值均>1,累计贡献率为64.6%;第1~4主成分分别为UAER、咀脂、血压、尿酸,贡献率分别为14.1%、11.8%、10.2%、8.7%;第5~7主成分均属血糖,累计贡献率为19.8%。结论UAER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伴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且严重程度增加;UAER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闻淑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