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唐莉娜

关键词:糖尿病, 循证护理, 感染控制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65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2%与8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77%与3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手术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可构建较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荐采纳。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观察患者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等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胰岛素在插管后的5 min、麻醉后的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插管后的5 min、麻醉后的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但是血糖随着麻醉时间延长水平升高,且书中的电解质、盐液等指标水平无变化,因此,关注患者术中的失血情况,适当输血对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曲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计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值,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花费。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早餐与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水平两组无差异,观察组每日血糖波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远小于对照组的24.44%,两组差异明显,治疗花费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不仅降血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胡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关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C、Hbalc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其疗效非常显著,远胜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作者:徐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判断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判断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病例组)和21例无微量蛋白尿患者(对照组)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狭窄形成,并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及狭窄发生率及IMT和蛋白排泄率(uAE)关系。结果病例组组和对照组股总动脉IMT分别为,0.97±0.19,和0.87±0.18,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率分别为67.5%(27/40)和45.0%(18/40)显著高对照组38.1%(8/21)和19.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uAE分别为85.3±35.9和16.8±9.2,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患者uAE与IMT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peasor=0.67,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股总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诊断方法,对于uAE显著增高患者,股总动脉斑块形成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黄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个性化饮食方案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采用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同时接受个性化饮食方案,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分娩后母婴预后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控制得好,且治疗组分娩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剖腹产也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有良好效果,对于母婴预后也很有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满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益气明目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明目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明目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和血明目片口服,观察眼底视网膜出血改善情况和恢复视力情况。结果眼底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明目汤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安全,在临床中治疗费用不高,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立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对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数和吸烟、运动等生活状况,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E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数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吸烟等生活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差。经过6周的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指数和E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多样,综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姜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68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金标准)以及双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为55例,双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敏感度为85.45%,特异度为61.54%,准确性为80.88%,误诊率为38.46%,漏诊率14.5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双螺旋CT进行检测,检出率较高,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孔爱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研究对象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大血糖波动幅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大血糖波动幅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的患者其血糖波动幅度越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合并的急性脑梗死增加了血糖的波动,血糖的波动则会影响到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培养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培养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情况调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结果也更加理想。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控制血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婧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关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其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空腹血糖指标、餐后血糖指标、LVEF等指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等。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功能锻炼)和观察组(早期功能锻炼)各108例,比较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0.36±3.25)d,护理满意度为99.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其康复速度。

    作者: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规范化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经治疗后表明,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其可有效地提高胎儿存活率,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产科中被广泛推广。

    作者:宫相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170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102例血糖控制理想者作为观察组,将68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02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8例(7.8%)、剖宫产12例(11.8%)、羊水过多6例(5.9%);对照组68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13例(19.1%)、剖宫产14例(20.6%)、羊水过多8例(11.8%)。观察组102例新生儿中发生早产4例(3.9%)、巨大儿11例(10.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5例(4.9%)、新生儿低糖血症3例(2.9%);对照组68例中发生早产9例(13.2%)、巨大儿12例(17.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1例(16.2%)、新生儿低糖血症8例(11.8%)。观察组妊高征、剖宫产、羊水过多、新生儿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新生儿低糖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产科并发症,维护母婴健康,要指导患者动态监测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胰岛素降糖。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及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及分析母婴结局。方法选取并研究该院妇产科于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孕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及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孕产妇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和新生儿呼吸窘迫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发生率为9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会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要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婴儿的身体质量。

    作者:吕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确切。

    作者:尚凤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的检测,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及早判断患者微血管病变情况,为其后期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明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探讨

    目的:该文就不同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24)与参照组(n=24)。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参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具优势,可降低手术创伤性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姜轶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