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王艳娟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阿卡波糖片, 甘精胰岛素,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共计62例,按接诊日期单双号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应用阿卡波糖片.余31例进入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81±3.26)d.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PG(21.17±4.22)mmol/L;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PG(6.58±1.72)mmol/L.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对照组血糖达标(12.56±4.42)d.治疗前FBG(14.25±3.11)mmol/L,2 hPG(21.20±4.17)mmol/L;治疗后FBG(7.36±0.98)mmol/L,2 hPG(11.30±2.89)mmol/L.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两组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FBG和2 hPG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发生低血糖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糖,值得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 研究和评价针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外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结果 结果显示,经过血液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可知,试验组血液中的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可知,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后,患者的阳性率高达86.9%.结论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衡量2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临床在患者早期及时的进行该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的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状况,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俊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并比较观察组的尿蛋白严重程度与病程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白细胞脂酶、尿隐血、尿糖、尿酮体、尿蛋白6项尿常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患者13例,蛋白尿+~++11例(84.61%),蛋白尿+++2例(15.38%),严重比率为15.38%;病程在5~10年的患者28例,蛋白尿+~++16例(57.14%),蛋白尿+++12例(42.85%),严重比率为42.85%;病程在10~20年的患者23例,蛋白尿+~++8例(34.78%),蛋白尿+++15例(65.21%),严重比率为65.21%;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9例,蛋白尿+~++2例(22.22%),蛋白尿+++7例(77.78%),严重比率为77.78%;随着病程延长,蛋白尿的严重比率上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临床诊断、筛查、分析糖尿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作者:尤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正确抢救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正确抢救方法 和护理措施.方法将该院2012—2015年收治的52例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联合胃肠道补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26例患者中23例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下降到320 mmol/L以下,与对照组患者中仅有14例患者血浆渗透压下降到该水平以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昏迷采用静脉联合胃肠道补液治疗效果显著,治疗之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至关重要.

    作者:吴华妹;王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和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作者:仲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应激状态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目的 总结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应激状态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的身体情况.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选择该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镇痛方案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实验组以及采取静脉自控镇痛的参照组,组间基本资料比较P>0.05.对比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生产前、产后1 d、产后2 d微循环以及血液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后1d血糖、全血粘度、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应激状态及微循环状态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吉林地区糖尿病患者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地区糖尿病患者金黄色葡萄球均的携带情况,并分析耐药谱.方法 在吉林市的昌邑区等地区,随机选择40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信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对其鼻前庭采样,对是否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通过K-B纸片扩散法,分析吉林地区糖尿病患者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结果 在401例糖尿病患者中,总计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8珠,其中MRSA为20珠,MSSA为18珠.在已检出的38例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糖尿病患者中,在性别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分组方面,即糖尿病患者年龄≥65岁组,与年龄<65岁组比较,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敏实验方面,MSSA组和MRSA组对苯唑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胯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吉林地区糖尿病患者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几率较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预防和治疗.在预防工作方面,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等药物,以尽量避免MRSA的产生.

    作者:郑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4.0~6.1 mmol/L.对照组应用常规胰岛素降糖治疗,将晨起空腹血糖控制在6.9~11.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出ICU时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胰岛素的用量.结果 出ICU时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病情,有利于患者愈后,但应该防止低血糖.

    作者:陈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2C)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61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31)和2C组(30)连续治疗6 d至血糖达标.3C组实时监测血糖,开启高低血糖报警功能.2C组除据指末测血糖过高或过低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常规每天导出数据1次,据血糖图谱回顾式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3C组MBG(P<0.01)、FBG(P<0.01)、MAGE(P<0.01)及AUC10、AUC3.9(P<0.01)均显著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C治疗方案相比,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脆性糖尿病治疗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

    作者:李玉霞;李淑平;杨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老年人糖尿病肾病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福辛普利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蛋白量、血清肌酐、尿素氨都有所降低,观察组效果比对照组效果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蛋白量,同时对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情况有所缓解.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谢成云;何丽萍;林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服务组41例和优质服务组42例.传统服务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服务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优质服务组较之传统服务组血糖达标率更高,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改善更显著,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闫慧娟;杨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在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空腹血糖(7.88±2.75)mmol/L、餐后2 h血糖(8.43±2.53)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35±0.89)%)低于对照组[(11.04±2.63)mmol/L,(10.09±2.24)mmol/L,(8.85±0.78)%](P<0.05);观察组术后ALT(87.72±12.52)U/L、AST(65.87±9.53)U/L、TBIL(54.25±8.65)mmol/L)低于对照组(114.23±10.63)U/L,(89.65±7.76)U/L,(68.65±9.32)mmol/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8.1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 在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贺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叶娟;王改;高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DIAB)治疗过程中,体检中心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随机性原则将300例DIAB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健康教育.以体检时和1年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满意率为观察指标,对比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年后的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与体检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9.33%)显著高于对照组(91.33%)(P<0.05).结论 以环境营造、专业队伍建设、健康咨询、流程引导、个性化方案制定为主的综合性健康教育是有效控制DIAB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宣教质量的首选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吴小蓓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20例,按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整体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其中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水平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优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0%(3/60)和13.3%(8/60),其中观察组患者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相比,采取胰岛素泵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缩短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在降低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隐性心肌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隐性心肌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120例于该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另外选择同期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健康者120例.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心肌缺血发生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①单纯高血压和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②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照组厚(P<0.05);糖尿病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厚(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隐性心肌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密切相关.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临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肺部感染、低血糖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郭晓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以来笔者在白城市某二级医院进修期间回顾性调查和笔者参与治疗的110例脾肾阳虚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其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4%;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和患者的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盛凌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而实验组患者两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运功功能与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作者:袁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相关影响因素,尤其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旨在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21例(DF组),非糖尿病足97例(NDF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C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水平以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是并发糖尿病足的保护因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可作为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健康宣教,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项容;黄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糖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及培养取得EPCs(内皮祖细胞),通过观察3组(对照组20μg/mL、观察组60μg/mL、实验组80μg/mL)不同浓度高糖干预液对内皮祖细胞迁移、增殖及凋亡等功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成骨钙化基因进行相关检测,进而观察高糖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及实验组可明显抑制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及增殖功能,加速其凋亡,可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且观察实验组变化为显著(P<0.05).结论 高糖环境能明显抑制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加速其凋亡,可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对深入研究糖尿病血管钙化机制有积极作用,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新相关依据.

    作者:刘云平;刘勇;何延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