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仲虎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 糖尿病性脑卒中, 生活质量, 运动能力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 研究和评价针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外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结果 结果显示,经过血液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可知,试验组血液中的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可知,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后,患者的阳性率高达86.9%.结论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衡量2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临床在患者早期及时的进行该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的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状况,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俊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并比较观察组的尿蛋白严重程度与病程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白细胞脂酶、尿隐血、尿糖、尿酮体、尿蛋白6项尿常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患者13例,蛋白尿+~++11例(84.61%),蛋白尿+++2例(15.38%),严重比率为15.38%;病程在5~10年的患者28例,蛋白尿+~++16例(57.14%),蛋白尿+++12例(42.85%),严重比率为42.85%;病程在10~20年的患者23例,蛋白尿+~++8例(34.78%),蛋白尿+++15例(65.21%),严重比率为65.21%;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9例,蛋白尿+~++2例(22.22%),蛋白尿+++7例(77.78%),严重比率为77.78%;随着病程延长,蛋白尿的严重比率上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临床诊断、筛查、分析糖尿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作者:尤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药龙血竭外用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究龙血竭外用在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与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明显生长时间(7.04±2.36)d,创面愈合时间(31.74±8.5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91.67%,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与C反应蛋白下降成正相关.结论 龙血竭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疼痛,促进破溃皮肤生长和创面愈合,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外用操作安全简单,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溃疡截肢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家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辅助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辅助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复发或转移3例,复发或转移平均时间为(21.5±4.3)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贾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该公司合作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HBA1c水平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60,HBA1c水平<6.5%)及观察组(n=60,HBA1c水平≥6.5%);比较两组出院时心功能分级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心功能I级、II级、III级、IV级例数分别为13例、13例、23例、11例,对照组分别24例、18例、16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11.67%(P<0.05).入院时及出院时,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A1c水平升高可导致疾病恶化、增加心脏事件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推荐临床在AMI患者PCI术前常规测定HBA1c水平,并给以针对性干预.

    作者:孔婷婷;陶家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肱踝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和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估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和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估测的价值.方法 对127例糖尿病患者及13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检查,使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并记录baPWV和ABI等,并由动脉硬化测定仪自动估测动脉硬化程度.彩超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对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明显高于普通人群,ABI测值略高于普通人群.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和ABI均能反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并能估测硬化程度.下肢血管彩超能显示斑块位置、大小、稳定性等,能更直观地判断斑块的影响程度及预后.结论 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ABI均可反映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硬化,并能检出其它血管病变,三者结合能在无创条件下较准确的估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硬化程度、血管有无狭窄、斑块等,对糖尿病患者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朱自帮;尚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应用效果与优越性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应用效果与优越性.方法 收集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肾功能及炎症介质指标、1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肾功能及炎症介质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消除炎症介质,并改善患者肾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慈永丰;宝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180例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血糖、血压,Ⅰ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治疗,Ⅱ组60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Ⅲ组60例患者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24 h尿白蛋白(UMA)、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出现了明显下降,处于正常范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的24小时尿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均出现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24小时尿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有4例、2例、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均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4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相关组织规定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方法,对医院400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影响血糖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各类胰岛素注射药物的使用频率高,其次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磺脲类促分泌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在药物联合使用方面,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所占的比例高.糖尿病用药所引发的并发症主要以高血压为主.结论 经过研究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何丽萍;谢成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而实验组患者两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运功功能与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

    作者:袁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生化检验在糖尿临床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80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2 h血糖检查诊断,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诊断的基础上予以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诊断指标的诊断效果.结果 经过生化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平均值为(9.1±4.4)mmol/L均高出正常血糖范围,3 h糖耐受实验平均值为(11.2±2.4)mmol/L,也超出正常范围,血清甘油三酯(TG)平均值为(2.15±1.12)mmol/L,超出该指标的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患者3h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生化检验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辛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探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就诊的8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83例患者分为组a和组b.组a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b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结果 .结果(1)组b对比组a遵医行为更高(P<0.05);(2)组b对比组a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组a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分别有4例、2例和3例,发生率为21.95%;组b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分别有1例、0例和1例,发生率为4.76%(P<0.05);(3)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组b对比组a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2C)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61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31)和2C组(30)连续治疗6 d至血糖达标.3C组实时监测血糖,开启高低血糖报警功能.2C组除据指末测血糖过高或过低调整胰岛素剂量后,常规每天导出数据1次,据血糖图谱回顾式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3C组MBG(P<0.01)、FBG(P<0.01)、MAGE(P<0.01)及AUC10、AUC3.9(P<0.01)均显著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C治疗方案相比,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脆性糖尿病治疗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

    作者:李玉霞;李淑平;杨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资料.结果 二者诊断结果一致为684段.以血管数字减影结果为金标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共高估狭窄程度18段、低估18段,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97.7%,经Kappa检验,K值为0.9316.两种检查一致性较高.结论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葛新然;庄卫东;莫峰;曲碧霄;姜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遵医行为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被动的疾病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黏膜炎、中耳炎、口干、张口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实施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明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临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肺部感染、低血糖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郭晓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处理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的肿瘤均手术切除,切除率达100%,无一例发生死亡.术后出现1例胸内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结论 加强老年食管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围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京涛;孙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手术室干预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对同时患有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探究手术室干预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3月—2015年7月入诊该院的胆石症合并糖尿病的154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77例,其中A组行手术室对于胆石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B组对患者进行手术室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护理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A、B两组护理效果,A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4、30、13,B组上述例数为30、42、5,B组总有效率93.51%高于A组8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A、B两组不良反应情况,A组低血糖、电解质紊乱、伤口感染的例数分别为2、1、3,B组仅发生1例电解质紊乱,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低于A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6±3.57)低于B组(9.34±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较好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已取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可临床推广.

    作者:许燕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共计62例,按接诊日期单双号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应用阿卡波糖片.余31例进入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81±3.26)d.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PG(21.17±4.22)mmol/L;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PG(6.58±1.72)mmol/L.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对照组血糖达标(12.56±4.42)d.治疗前FBG(14.25±3.11)mmol/L,2 hPG(21.20±4.17)mmol/L;治疗后FBG(7.36±0.98)mmol/L,2 hPG(11.30±2.89)mmol/L.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两组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FBG和2 hPG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发生低血糖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糖,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正确抢救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正确抢救方法 和护理措施.方法将该院2012—2015年收治的52例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联合胃肠道补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26例患者中23例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下降到320 mmol/L以下,与对照组患者中仅有14例患者血浆渗透压下降到该水平以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昏迷采用静脉联合胃肠道补液治疗效果显著,治疗之后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至关重要.

    作者:吴华妹;王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