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王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妊娠合并糖尿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来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基础疗法,观察53例妊娠合并糖宝患者接受基础+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明显的下降(P<0.05);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优秀(P<0.05);两组的妊娠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表明,观察组要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将妊娠不良结局出现概率显著降低,终显著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分析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予以诺和灵R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诺和锐特充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血糖改善情况明显较优,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研究组比例有明显下降,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选择诺和锐特充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的57例设为对照组,将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的67例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压疮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控制,可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华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n=40)与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n=40),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糖及TG、TC、HDL-C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减低血脂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金艺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该社区8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教育,研究组患者给予家庭、社区、医院联合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血脂、血糖等变化.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对比健康教育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医院、家庭、社区联合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控制血液生化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西格列汀组与瑞格列奈组,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西格列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9.2%,瑞格列奈组的总有效率为86.5%,西格列汀组略高于瑞格列奈组,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格列汀组的2 hPG水平明显高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BMI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4%,瑞格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5%,西格列汀组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相当,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体质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静;孙海燕;刘红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中同时合并糖尿病的245例进行调研,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其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统计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中共有115例气虚病例,占46.94%,痰浊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气滞证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兼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结论 气虚、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其关键病机在于气滞.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股动脉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颈动脉及股动脉进行检查,分析其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①109例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68例(62.4%),股动脉IMT增厚53例(48.6%),颈动脉IM T增厚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P<0.05);②35例(32.1%)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形成,而股动脉斑块形成的50例(45.9%),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P<0.05);③颈动脉与股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分别是13例和11例,两者狭窄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尹海辉;冼晓菊;曹衡玉;孟莉娟;欧阳征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液体复苏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治疗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由门诊收入住院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7例,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结果 47例患者中,痊愈出院患者4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7%.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痊愈,应当在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和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0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传统教育护理管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认识度、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平均评分为21.08,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7.1%,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评分为29.6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23分,69.23%,24.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08%,而对照组仅为84.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教育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云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手术,有效开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能够将患者骨折手术疗效提升,加强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各类不良因素作用.建议在今后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江花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的价值观察

    目的 探察超声心动图在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实验组,同时选取该院同一时期接收的40例妊娠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胎儿的心脏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组胎儿的左右心室的收缩、舒张末期内径(RVDs、RVDd)、LVWT、RVWT、IVSs、LVEF、LVFS以及RVFS等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的测量值,实验组胎儿心室的二尖瓣及三尖瓣的E峰与A峰的速度比值(E/AMV、E/AT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的临床评价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邬彩虹;任海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饮食控制、改善生活方式等干预和常规抗结核强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达到理想标准时间及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和达到理想标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强化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理想,且有助于提高抗结核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可靠,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魏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合并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发,但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合并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大样本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N+T2D)和单独2型糖尿病患者(T2D)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进行分析,评估合并高血压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HTN+T2D患者一般资料和左右下肢振动感觉阈值与T2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高血压或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赵红侠;张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顺应性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PWV(脉搏波传导速度)、C1(大动脉顺应性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依据24 h尿蛋白及eGF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个亚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44名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PWV、C1.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WV升高,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高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C1较对照组降低,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WV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C1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增加,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唐彬;胡玉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 该文就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该研究的纳入时间选择该院自2014年4月—2016年5月,且共选择患儿10例,所有患儿均被证实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均接受抢救,与此同时配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后对该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经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且所有患儿全部出院.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作者:赵万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胱抑素高低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结果 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可以通过血清胱抑素C水平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可以早期进行治疗,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作者:姜巍娇;焦凯;李春峰;张红岩;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目的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FPG、2 hPG、HbA1c)、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都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艾云香;罗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肺结核治疗方法,其中,研究组运用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对照组则运用常规降糖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强化降糖治疗能够够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益于血糖指标的控制及痰菌转阴率的提高,值得应用.

    作者:孙丽娜;孙京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加味芪黄饮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芪黄饮,1剂/d.观察时间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水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芪黄饮可能通过对早期糖肾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早期DN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是否知晓及两组患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的知晓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使患者更加了解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覃应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