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云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股动脉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颈动脉及股动脉进行检查,分析其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①109例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68例(62.4%),股动脉IMT增厚53例(48.6%),颈动脉IM T增厚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P<0.05);②35例(32.1%)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形成,而股动脉斑块形成的50例(45.9%),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P<0.05);③颈动脉与股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分别是13例和11例,两者狭窄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尹海辉;冼晓菊;曹衡玉;孟莉娟;欧阳征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30例,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65例试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临床护理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98.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81.5%(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学兰;常文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ICU收治的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与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血糖控制目标为9.0~11.9 mmol/L,研究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目标为4.4~6.1 mmol/L.结果 研究组胰岛素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内感染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44%、2.22%、2.22%,均低于对照组17.78%、17.78%、17.78%(P<0.05).研究组低血糖的发生率17.78%,高于对照组4.44%(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预后效果,但其所致的低血糖问题,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龙碧;董涛;王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64排CT检查,对照组给予数字减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 扫描时间以及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扫描时间(4.10±0.90)s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8.00±1.00)s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敏感性(95.00%)、 特异性(97.51%)、 准确性(95.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3±0.70)分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50±0.60)分以及敏感性(67.50%)、特异性(72.50%)、准确性(70.00%)相比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可更加准确地作出判断,改善其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永红;赖发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异常很常见,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血脂异常中混合型多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治疗的基础,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冠脉事件的发病率.
作者:隋爱玲;赵建国;赵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其神经传导功能所受的影响.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2—8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病变基础治疗,治疗组接受基础治疗外,还是用了针灸治疗.经过治疗,对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针灸干预治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宋聪琳;薛宏伟;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与娠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实行二甲双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该院妇产科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妇,正常妊娠产妇作为A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B组,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妇作为C组,B组与C组患者入院后均实行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妊娠不良反应结局、治疗效果以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与B组、C组患者总有效率、血糖、胰岛素抵抗、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C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二甲双胍均具有一定效果,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会增加产妇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但是二甲双胍可以提升治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作者:沙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中同时合并糖尿病的245例进行调研,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其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统计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中共有115例气虚病例,占46.94%,痰浊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气滞证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兼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结论 气虚、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其关键病机在于气滞.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并将具体护理措施进行汇总.方法 选取该院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以及Apgar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孕妇妊娠结局,提升围产儿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影响.方法 将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等口服药物治疗.将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周期20 d,治疗前及治疗后做超声检测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左心室前后径)数值,做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的改善程度.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LVEF均<40.0%,属收缩型心衰;LV值男性均>55 mm,女性均>50 mm.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左心室心力衰竭症状,反应左心功能的LVEF有明显改善,反应左心形态的LV有一定修复作用.
作者:焦传军;杨海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作者:肖国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验证营养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妊娠糖尿病和超重糖尿病各1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并对其营养状况分别进行测定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饮食结构、空腹血糖、OTT试验、体质指数等反映糖尿病的主要指标.结果 妊娠糖尿病和超重糖尿病分别经过3个月和近1年时间的营养干预,发现营养干预对治疗不同类型2糖尿病均有较好的效果.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多与饮食不合理有关,通过营养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改善甚至治愈糖尿病,控制血糖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凤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影响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进展和缓解的因素.方法 纳入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血清肌酐<110μ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糖尿病病程等),临床指标(血糖、HbA1c、血脂、血压、尿酸、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定量等).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失访18例,MAU进展组22例(24.44%),MAU稳定组40例(44.45%),MAU转阴/缓解组28例(31.11%).MAU转阴/缓解组患者基线尿白蛋白定量显著低于稳定组和进展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进展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表现MAU的DN患者基线临床指标能够预测MAU进展与缓解.
作者:冯颖倩;韩雪梅;吕思清;南静;李婷;王梦君;贺娓利;张海雄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研究通过抗生素阶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住院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抗生素用药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抗生素用药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肺部病灶吸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疗效治疗构成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能够减少住院时间和用药时间,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有效率.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应用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使用胰岛素降糖、调脂等治疗,并进行饮食控制.对照组治疗上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及血脂水平等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个指标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2个指标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能降低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育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白芦藜醇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和糖尿病白芦藜醇治疗组.建模5个月后取肾脏组织行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通路关键分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脏组织CHOP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白芦藜醇治疗组CHOP和GRP78表达水平相比糖尿病未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肾脏内质网应激水平.
作者:于中飞;刘鲁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结合社区慢病临床管理经验,探讨实施多种方式健康教育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制定慢病管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社区内新建健康档案糖尿病患者100例,在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干预12个月后,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变化,比较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数据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生活习惯明显好于干预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瑞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发,但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合并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大样本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N+T2D)和单独2型糖尿病患者(T2D)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进行分析,评估合并高血压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HTN+T2D患者一般资料和左右下肢振动感觉阈值与T2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高血压或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赵红侠;张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新标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任意选择16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标准,对照组采用旧标准诊断,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妊娠糖尿病检出率为16.3%,对照组的检出率为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新标准在临床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降低孕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靳艳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西格列汀组与瑞格列奈组,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西格列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9.2%,瑞格列奈组的总有效率为86.5%,西格列汀组略高于瑞格列奈组,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格列汀组的2 hPG水平明显高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BMI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4%,瑞格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5%,西格列汀组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相当,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体质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静;孙海燕;刘红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