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探讨

马宁

关键词:中老年, 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阿托伐他汀,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阿托伐他汀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524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其中432例患者存在血脂升高情况,对其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降血压药物以及常规降糖药物实施治疗,并进行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该研究对存在血脂升高的432例患者进行分析,经过2个月的积极治疗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与用药前未见明显差异,有12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后,可继续接受治疗。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同时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应积极的对血脂进行控制,相对来说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能够保护肾脏功能,对患者来说更加安全,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足部神经筛查评分、踝肱指数及血糖值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病情的变化,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足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姚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儿的健康成长,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1)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2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对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祖全花;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分析胆结石伴2型糖尿病87例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分析胆结石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制定治疗胆结石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组研究87例对象随机选自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胆结石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无合并糖尿病胆结石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年龄大小、高脂血症状有无、体重质量指数大小、预后等方面,两组患者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胆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胆结石患者(P<0.05)。结论治疗胆结石伴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重个体差异,尤其注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对胆结石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掌握了解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宋立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西医护理对低血糖预防效果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对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中西医护理,分析患者护理后的低血糖发生率及低血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5例患者共报告12例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6%。经过一系列中西医护理措施,患者的嗜睡、浑身无力及脸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症状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正确的中西医护理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低血糖症状。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糖尿病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治疗的糖尿病病足患者108例。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划分为平均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经过临床干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98.15%)以及护理总满意度(100.0%)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78%,85.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病足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恢复,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肖美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该院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的西医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0%,(P<0.05)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作者:栗田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产妇分娩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产妇分娩时采用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分娩的糖尿病产妇13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接生护理的对照组68例和全程助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产妇68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新生儿及产妇情况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产妇进行分娩时采用全程助产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分娩效果。

    作者:杨小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面护理措施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措施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措施,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血压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措施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纪玉梅;段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丁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GDM)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结果的评价得分、血糖控制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妊高症、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母婴结局及预后,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趁儒;袁国军;刘璠;牛素英;卢艳娥;周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趕主要采用护理程序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DSQL量表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DSQL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月红;闫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4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位于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47例患者,给其采取降糖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血糖、TSH、FT3、FT4等情况。结果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观察出患者的血糖、FT3、FT4情况有所下降,TSH情况有所上升,故此,患者对比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需要尽快采取治疗手段,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超声预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超声预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监护患者共108例所生的巨大儿与非巨大儿进行对比;以产妇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以及股骨长等数据为依据,结合胎儿腹围超声测量值判断母体内胎儿是否属于巨大儿。结果对巨大儿组39例,非巨大儿组69例进行比较后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14%~46%之间;腹围直和新生儿的体重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胎儿腹围≥35 cm为测量标准,可以准确判断85%左右胎儿是否为巨大儿;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想准确判断母体内胎儿是否属于巨大儿,必须综合使用超声测量法完成实际测量工作,胎儿腹围与新生儿体重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王续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刍议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原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20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预后与病毒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其他并发症增加的患者,其病情好转率以及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的个体、不同并发症以及不同临床肝炎的患者,其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型肝炎、肝硬化、重叠感染组以及乙型肝炎患者,其预后较差,且随着并发症的增加其预后的效果也会随之降低。但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其预后呈良性现象,并不受性别以及年龄的影响。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T检查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CT检查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患者88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并将CT检查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患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9.15%,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8.97%;经CT 图像分分发现,下叶基底、上叶前段、中叶以及舌叶等部位是肺结核的多发部位,且其CT表现较为多样,常并发有空洞性或者干酪性的肺炎。结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诊断的过程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以及检出率,是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杜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二甲双胍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型糖尿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二甲双胍0.75 mg,连用2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加用叶酸15mg及维生素B120.15 mg,连用2周。治疗前后予以定期抽血检测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较治疗前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前治疗前各指标均无明显减低。结论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二甲双胍干预2型糖尿病能够维持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徐存军;巩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及预防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和基本生活习惯进行调节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等护理方法。而对B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血压、血糖水平的定期检测以及常规性的宣传教育和病房巡视等。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在达标率和依从率情况上,A 组血糖和血压达标率以及医嘱依从率分别为93.10%、86.21%、98.28%,B 组则分别为48.28%、60.34%、79.31%,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给该疾病的预防起到启示性作用。

    作者:徐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佳治疗方案。方法该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30例,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病人以格列齐特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以瑞格列奈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之间的比较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在低血糖症状发生几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十分显著,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控制其血糖,具有显著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李莹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3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糖尿病36例进行化疗治疗、辅助治疗及糖尿病治疗等措施,分析治疗后5个月后患者的糖化蛋白率及白血病缓解率。结果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由治疗前(9.79±1.15)%,降低至(7.13±1.07)%,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血病总缓解率为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治疗加以辅助治疗,同时给予降糖药或人工摄取胰岛素对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付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当中,分成三组,A组为正常血糖组,B组为高血糖组,C组为糖尿病组,对比分析各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及预后效果。结果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效果依次由好到差,正常血糖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且无死亡发生,而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5.6%、46.5%和7.4%、15.5%,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何有效地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是治疗该疾病的重中之重,对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引起重视,加强合理的干预,以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