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涛
目的:研究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5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6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归纳总结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对比肝炎合并糖尿病组和肝炎组,发现两组患者多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肝炎合并糖尿病组的为45例,占到总数的69.23%,肝炎组为47(72.31%);对比肝炎合并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患有II型糖尿病,肝炎合并糖尿病组42例,所占比率为64.62%,糖尿病组为44(67.69%)。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易合并II型糖尿病。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控,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发作。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小儿糖尿病尿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其抢救方法以及护理心得。结果患儿在治疗前其空腹血糖值为(21.23依2.44)mmol/L,通过治疗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之后,患儿的血糖逐渐降低到(8.45依1.03)mmol/L,治疗前后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用综合治疗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血糖,减少患儿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引起的死亡率,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该院收诊的6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通过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施治,观察组34例实施门冬胰岛素用药,评估两组施治后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对比相仿(P>0.05),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两组均有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情况出现,但发生率对比相仿(P>0.05)。结论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安全有显著效果,值得加强普及与应用。
作者:任成敏;高收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析0级糖尿病足实施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治疗的临床影响。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118例符合标准的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6%显著优于对照组84.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治疗,促进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有效的控制了血糖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合并2型糖尿病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甘舒霖R)。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长短、胰岛素用量多少、低血糖发生率情况、切口感染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前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用量、切口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妇科恶性肿瘤需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比应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能安全、有效、经济、快速地控制好血糖,缩短住院期,手术切口愈合好,更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
作者:卢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观察尿毒清联合ARB或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方法上加用ARB或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尿毒清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蛋白尿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在具体的各个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尿毒清颗粒联合ARB或ACEI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蛋白尿情况,降低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衰竭,缓解患者痛苦,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洪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临床效果。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物,观察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并发症状,使其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作者:曹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入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进而测定出相应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临床中可以借助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对其后续的治疗和血糖控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郭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巨大儿的超声检测临床价值,同时总结分娩期的处理方式。方法对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足月单胎产妇行超声测量,测量数据包括胎儿的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度,使用胎儿腹围超声测量标准对巨大儿的发生率做预测。结果胎儿腹围和新生儿体重之间存在良好的关联性,以腹围35 cm以上的数据指标当成预测标准,巨大儿的检出了高达84%。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行超声测量的胎儿腹围的方式,能够准确的预测胎儿是否存在巨大儿的可能性。
作者:张新梅;李世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重点探索群组管理应用于街道社区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3月10日-2014年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街道社区糖尿病患者,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糖尿病管理模式应用于15例对照组,群组看病管理应用于15例观察组,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之后,街道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干预之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3.33%。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3.33%。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水平、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应用于街道社区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李凤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该院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使用干预护理的应用探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方法,将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治愈患者20例,治疗显效患者5例,治疗无效患者0例,治愈率为80%;对照组25例患者,治愈患者10例,治疗显效患者5例,治疗无效患者5例,治愈率为40%,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98例糖尿病和96例胰腺癌患者的病情特点,研究胰腺癌与糖尿病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T2DM患者胰腺癌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发生胰腺癌后,糖尿病并无明显加重。结论糖尿病可能是是胰腺癌的病因之一,对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定期对腹部做B超检查,以增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马尊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使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得以有效治愈,该研究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论述,并对护理干预的方法做出了研究。方法对该院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并加强日常护理。结果患者的精神面貌得以改善,不良情绪减少。结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抑郁症减轻,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蔡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作为对照组,然后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HbAlc水平和空腹血糖,使用50g的葡萄糖进行筛查试验(GCT),另外还给予患者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GDM患者的餐后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糖化血红蛋白5.0%为诊断界点,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4.9%。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以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指标,适合长期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景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接收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对其进行血糖、血脂及CT等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出院的共57例,治愈率达98.3%。结论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血淀粉酶、血脂、血糖、CT和B超等检查,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权;邹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并和体检者进行CysC、U-mAlb和HbALc检测、比较。结果DN组的CysC、U-mAl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检测结果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HbALc和U-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蒿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结果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由于患者的认知低,血糖控制效果差及社会低支持等,诱发糖尿病足。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及预防,可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的检查效果。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G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巨大胎儿组,对照组为正常胎儿。分别两组患者的个生长数值,并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胎儿在LL的对比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巨大儿的LL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的LL。其次,巨大儿与正常儿进行比较存在差异的有AC和FL。结论超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的生长情况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出来,使得在临床运用中推广。
作者:王利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糖尿病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控制患儿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廉亚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抑郁症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抑郁症有56例,发病率为56%。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教育程度低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加容易患有抑郁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教育程度低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加容易患有抑郁症,应依据患者的综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