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探析,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6个月后控制血糖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2.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护理管理,能够增强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患者自身的营养保健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个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娩前空腹血搪、餐后2h血搪、搪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赵丹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4例胃肠功能紊乱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按其就诊的单双号分为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每组27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近期疗效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85.2%,对照组患者为63.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改善和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恶心、饱胀、腹部烧灼、呕吐、腹痛及便秘有明显改善,且复发率较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胃肠不适症状,还可以对糖尿病所伴有的高血糖进行调节,同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进行SPA、AGEs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成人二型糖尿病合并肺肿瘤患者74例,观察患者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对48只大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GEs、SPA变化。结果患者肺组织超微结构呈现特征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表明AGEs、SP-A表达增强。结论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肺组织超微结构特征病理改变。AGEs表达增加,提示可能为高糖导致非酶糖化作用增强,导致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SPA增高,提示肺泡Ⅱ型细胞存在损伤,推断其可能为糖尿病肺损害及其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作者:郭海燕;吴巍;王志生;任世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和胰岛素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6.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新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按照心功能是否正常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3例,收缩心功能正常,观察组患者15例,心功能不全。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左心室的厚度情况和心肌耗养参数。结果观察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心肌氧耗参数心率血压二重乘积增高,对照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压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压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的厚度情况和有效动脉弹性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在与正常情况进行对比是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技术检测得出:2型糖尿病患者与心功能、动脉硬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心肌耗养参数、生化指标等是诱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精神科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精神科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6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干预护理法,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抢食改善率为86.67%(13/15),对照组患者的抢食改善率为57.14%(8/14),观察组患者的抢食改善率、空腹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科糖尿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抢食率、空腹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等指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整体性护理对糖尿病烧伤患者创面治疗的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8月,在某院抽取80例糖尿病烧伤患者,随机将他们分成2组,每组各40人,抽签决定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为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性的精心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实行整体性护理,即在实行常规性精心护理的同时,还包括积极做好治疗准备,对症下药,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持续护理一个月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但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更佳。结论对糖尿病烧伤患者实行整体性护理比常规的精心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患者对病情的认识程度、心理承受度都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
作者:于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病患总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临床医学界的研究重点及难点。医学界专业人士研究发现,糖尿病病患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非常大,且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糖尿病病患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所以深入研究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显得尤其关键。文章以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作为主要视点及研究对象,从多方面分析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以期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潘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接糖尿病足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基础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5.76%;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3.94%。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萌萌;牟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循证护理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不论在护理后的满意度,还是在健康知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彩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接收的43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然后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康复率为100.00%;住院平均时间为9.5-15天;且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调整饮食和运动量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整饮食和运动量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60.42%),有效15例(31.25%),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1例(43.75%),有效14例(29.17%),总有效率72.9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除了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量外,还进行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风湿性疾病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英春;朱崇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对妇女出现生殖道感染情况的关联。方法从本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生殖道感染病人中选出15例并划分为研究组,这些病人都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同时抽取15例体质正常未患任何病症的妊娠妇女归纳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让体质健康以及患病的孕妇共同接受引导检查,把不同组别孕妇的检查数据整理起来并进行对照探究。结果怀孕期间,对照组孕妇中,只有2例生殖道受到感染,概率是13.33%,而研究组孕妇有8例出现生殖道感染情况,概率是53.33%,两个概率数据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在尿糖检验方面,血糖指数偏高的患病孕妇比指数较低的患病孕妇更可能出现生殖道感染P<0.05。结论相对体质正常的健康孕妇而言,罹患糖尿病的孕妇出现生殖道细菌感染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生殖道受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与血糖的检查指数呈现正向关联,所以医院应优化孕妇的膳食、做好卫生工作,使孕妇不受生殖道感染的侵害。
作者:胡景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生化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就诊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种或几种检测项目,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根据检测值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娇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营养指导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干预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6.79±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0.58%,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饮食指导措施的实施改善了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且降低了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的时间和结核中毒症状缓解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的时间和结核中毒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两种疾病同时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长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50例。甲组给予二甲双胍常规的口服片剂治疗,乙组给予二甲双胍肠溶性的口服片剂治疗,丙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型的口服胶囊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血糖水平、治疗药物成本、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的治疗药物成本较甲组和乙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缓释型的二甲双胍口服胶囊成本高。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胸部X线及CT诊断临床意义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胸部X线及CT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经胸部X线及,患者中病情程度为轻度的有4例,中度有5例,重度有21例,患者X线影像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影15例(占50%),空洞影5例(占16.67%),肿块影4例,(13.33%),结节影3例(占10%),小斑片状3例(占10%),CT诊断与此一致。对空洞影、肿块影、结节影患者通过进行CT增强扫描后发现,有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6例,重度强化6例,其中,5例空洞影患者有1例表现为单发性空洞,4例表现为多发小泡状空洞,另外有1例出现胸水,患者中有小叶融合性影6例,主要分布在两个肺段以上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和普通肺结核患者的不同,其影像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影以及空洞影,但在诊断过程中CT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作者:耿怀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随访及“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知识掌握平均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6.04±1.01mmol/l、72.65±8.54、65.96±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1.04mmol/l、72.65±8.54、65.96±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常治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