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袁瑗;杨琳芬;吴晓霞;陈春玲;杨帆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新诊断标准,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该院产科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分娩的6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观察组)与65例低危孕妇(对照组)的围生期结局. 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 结果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的10.0%,比较两组患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以及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顺产和剖宫产,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黄疸等症状,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低血糖、转儿科率发现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新诊断标准,主动实施孕期体重管理以及膳食指导,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联检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检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来自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196例,以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β2-MG含量.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和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CysC和β2-MG联检阳性率为72.8%,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指(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CysC和β2-MG联合检验来诊断是否出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循证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循证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在饮食护理依据循证理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6.36±1.21)mmol/L、餐后2 h血糖(11.55±1.5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9.32±1.23)mmol/L、餐后2 h 血糖(14.19±1.33) mmol/L,实验组胸腔积液减少或吸收 25 例(83.33%)、病灶变化缩小或闭合20 例(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5 例(50.00%)、16例(53.33%),实验组满意率达到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护理中采用循证理论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对拉近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 通过为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探讨护理方法与效果,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 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 比较两种患者围手术期前、术后的血糖控制天数,以及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前控制血糖天数与术后控制血糖的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也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一例切口感染、假体松动及相关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对接受骨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同时得到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沈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肾衰泻浊汤联合凯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肾衰泻浊汤联合凯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凯时,观察组采用肾衰泻浊汤联合凯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观察指标间无明显差别. 观察组治疗后的BUN、Scr、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BUN、Scr、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衰泻浊汤联合凯时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无不良反应.

    作者:林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 观察选择中医辩证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 利用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C2组(对照组 45例):选择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45例):选择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UAER(尿蛋白排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结果 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患者(P<0.05);在UAER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患者(P<0.05). 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UAER显著改善,获得确切疗效,终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杨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研究紫杉醇对合并糖尿病及无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化疗后神经毒性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并分析紫杉醇在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与无糖尿病合并症的肿瘤患者的化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重点分析其神经毒性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00例肿瘤患者,依据是否存在糖尿病合并症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存在糖尿病合并症,对照组则不存在此合并症.两组患者均使用紫杉醇进行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神经毒性反应(也即浅反射降低、运动障碍和指趾麻木)的发生率为46%,神经毒性的发生时间为(9.3±1.3)周,神经传导速度为(24.1±0.1)m/s,紫杉醇的使用剂量为(404.1±2.0)mg,对照组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22%,神经毒性的发生时间为(16.1±1.3)周,神经传导速度为(26.1±0.1)m/s,紫杉醇的使用剂量为(570.5±1.3)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使用紫杉醇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有无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均会存在神经毒性,但存在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的神经毒性较为严重,要及时地防治.

    作者:丁学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干预体会.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64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具有良好的护理干预服务,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

    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社区护士要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在应用抗痨药物过程中,要开展抗痨药物不良反应、抗痨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抗痨药物坚持服用的重要性和临床症状观察与护理,做到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在应用胰岛素过程中,要正确选择胰岛素制剂和注射部位,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学会用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和低血糖防治,控制血糖在适宜范围,建立患者对疾病积极应对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晓明;尹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围产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围产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试验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血糖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孕妇剖宫产率为60.3%显著高于对照组41.2%,而顺产率为39.7%显著低于对照组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巨大儿、妊娠高血压、胎儿窘迫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分别为11.8%、14.7%、17.6%及25.0%显著高于对照组1.5%、4.4%、4.4%及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围产结局影响显著,其可增加剖宫产的发生率,母儿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影响母儿围生期的健康,早期诊断、干预可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谷秀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究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发病相关因素,完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全部患者的诱病因素、病情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行保肢手术者45例,占68.18%;行截趾手术者14例,占21.21%;行截肢手术者6例,占9.09%;死亡1例,占0.15%. 结论 手术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具有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以保趾、保肢、控制发展为基本原则,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吉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6项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6项的临床检验结果,探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防治方法. 方法 选取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40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 另选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对80例研究人员的血脂情况进行检查,对比评估其TG、LDL-C、TC、HDL-C、APOB和APOA1等指标. 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POA1、APOB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6项检验能有效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俞书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研究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与护理

    目的 研究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与护理,保障患儿生活质量.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来该院治疗35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资料,35例患儿多在生活里,家长无意中发现孩子尿液黏稠,并伴有苹果味,来院就诊,经化验被确诊为糖尿病. 也偶患有感冒大龄儿童,发病初期或伴有周身无力时,生化采血检查,出现血糖高值超出正常值.并进行症状分析观察,如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尿量、监测血糖、尿糖、血尿酮体、并观察使用胰岛素副作用等,并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结果 进行酮症酸中毒重症观察研究的35例患儿,其中痊愈的2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的0例. 总有效率为94.2%. 结论 当糖尿病患儿出现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时,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快速实施抢救护理手段,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胰岛素,纠正酸中毒,缓解酮症酸中毒症状,并通过有效护理途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减少患儿病情复发,并减少对机体各功能脏器的损害程度,治疗结果35例患儿均治疗出院,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达到疾病预后的佳状态.

    作者:付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以及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组间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予以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再加入人性化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期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期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7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37例给予观察及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出现感染和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99.3%;对照组有4出现感染,有2例出现酮症酸中毒,患者满意度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期给予观察及护理措施,可以控制产妇病情,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刘克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运动指导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 根据护理满意度评定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39 例,满意28 例,不满意4 例,满意度为94.36%;对照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23例,不满意17例,满意度为76.06%.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促进护患关系融洽,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佳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征探讨

    目的 该文主要针对超过75岁的高龄患者群体,开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高龄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各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并分别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心脏射血分数和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对心脏收缩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对心脏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血压正常患者,各组患者的心脏结构指标都显著增大(P<0.05);4组的IVS和LVPW增厚比较明显(P<0.05),尽管1-3组也存在增大情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4组LVD、LVW、LVWI,4组LA增大比较显著(P<0.05),而IVS 和LVPW也存在增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组的LVD相对于3组也增大的比较明显(P<0.05).各组患者的EF、FS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次序为4组>2组>3组>1组;与血压正常患者相比较,尽管E、A、E/A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比例,4组>2组>1组>3组>正常对照组,各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高血压影响心脏主要表现在扩大心腔,肥厚心室,降低收缩功能等方面,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将对其损害加重.

    作者:王彬;王增琛;高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 了解妊振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 总结妊振合并糖尿病的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例妊振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岁. 结果 通过该院在2013—2014年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并通过对治理后的孕妇康复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查,得出了科学正确,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对该病好转的作用,并总结了一些护理工作的内容. 结论 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妊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堃;邢淑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判定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蛋白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挑选我院收治的糖尿病(DM)患者94例,其中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41 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 年3月—2015年1月期间,选取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了尿常规检查、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价值. 结果 住院期间,9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9例糖尿病患者出现一次性蛋白尿,占41.49%,24例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占25.53%,对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3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值有明显升高,其他9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值均正常.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次数与患者的自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呈正比关系. 结论 尿常规定性检查操作简单,能有效判断糖尿病肾病,也是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慢性微血管病变的指征,大力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30例小儿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 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糖尿病患儿共计30例,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儿量身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30例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治疗1~2 d后,所有患儿的随机血糖均控制在13.5 mmol/L以下,脱水现象得到明显好转,26例患儿尿酮体(—)性;治疗3~5 d,30例患儿尿酮体均转为(-)性;治疗一周后,患儿的随机血糖均值为(10.5±0.42)mmol/L;治疗3周后,患儿的随机血糖均值为(7.1±0.33)mmol/L,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基本好转,相关糖尿病并发症亦得到明显控制,维持巩固一周后,患儿陆续出院. 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儿予以综合性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将患儿血糖逐渐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有效缓解相关并发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发生,建议推广.

    作者:包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24例分析

    目的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在临床中一种罕见的、潜在危及生命的外耳道皮肤和骨质进行性坏死性炎症疾病,也是并发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高.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与普通外耳道炎难以区别,因此通常容易引起误诊而加快病情进展. 该文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4例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有关资料,对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坏死性外耳道炎早期采取根治性手术及术后对患处清洁换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利于患处愈合,并与抗生素相结合进行治疗,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结果 有21例患者的25耳在1.5~2个月后病情得到治愈,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达87.5%. 3例患者的4耳因受到乳突的影响,实施乳突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病变部位得到彻底清除,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逐渐好转. 结论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在临床中病情比较复杂,易威胁患者生命.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乳突根治术,并对患者血糖指标采取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提高观察患者神经精神状况及疼痛等病情,并对患者血糖指标做好动态监测管理,加强患者营养摄入,对患者及其家人加强必要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黄成彬;赵丽丹;杨家富;张会利;李丽;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