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萍;孟相茜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糖尿病患者66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有家庭参与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经过干预后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对照组提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家庭参与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淑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期间的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仅根据医生提供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社区管理措施。记录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进行社区管理后空腹血糖含量均较之前显著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80%,显著低于对照组21.57%;研究组对社区管理满意度及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社区管理措施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郑宏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该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且接受前列腺素E1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教育等,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高红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00例,按随机的原则和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442例,使用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158例,则使用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均4周定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开始前以及2个疗程之后,检测病人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 h的血糖含量,并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430/44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9%,112/158),该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这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降糖胶囊在降低血糖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胰岛素联合拜糖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拜糖平,能够明显控制血糖,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郭宇;李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就诊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干预,78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75例(96.15%),阴道分娩65例(83.33%),剖宫产13例(1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23%,产妇发生产后大出2.56%,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曾国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当前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探讨糖尿病的预防以及防治发展前景,提高大众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意识。方法对普通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并总结出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及对策。结果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结论有效的预防与合理的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得病率和发病率。
作者:孙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在循证护理中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1例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68%。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缩短疗程,并使患者得到生存状况的改善。
作者:杨俊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IGT)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耐量减退人群15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各7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对比其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让患者对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有了较高的认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秦凤英;裴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治疗中应用会引起糖尿病危险因素及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180例SA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和糖尿病发生情况,分析探讨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使用糖皮质激素的122例SARS患者中,无既往糖尿病的113例在激素治疗期间部分发生了糖尿病。而且对比发生与未发生的两组可以发现患者日用激素量越大、疗程越长,糖尿病发生率就越高。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时糖尿病发生率很高,而且剂量和疗程过大都是其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剂量过大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率。
作者:邹丽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做回顾式的比较分析。采用试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4例住院患者经过降糖、抗结核治疗和综合干预护理后,69例患者在治疗3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占93.24%;65例结核患者在治疗一月内痰培养由阳转阴,占87.84%。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其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都较过去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善了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由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含量。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相对对照组来说较为理想,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能够更好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霞;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采用饮食疗法,对其分娩结局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常规措施治疗的50例对照组与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治疗的观察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在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措施上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情况制定的合理的饮食食谱,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石玉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 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小井;王艳莉;白玉玲;李宽;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害中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临床确证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9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CysC、RBP水平,并同时采新鲜晨尿进行尿mAlb检测。结果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RBP及尿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中CysC、RBP及尿mAl阳性率分别为为55.8%、69.8%、79.1%,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2%。结论血清CysC、RBP及尿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l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焦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出现1例乏力、1例心悸以及1例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6%。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可将其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作者:杨鸿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其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完全依从性达65.4%,高于对照组的4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丁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对骨科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以在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骨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2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采用胰岛素为主的降糖方式控制血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创伤期,未见低血糖和死亡病例。结论骨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症状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内科协助和指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机率。
作者:姜杰;姜茗宸;闫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讨论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治疗,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程度、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切口愈合程度、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更好的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吴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CSII)和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CI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CSII治疗,对比组18例患者采用CI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5±1.2)m mol/L,对比组为(7.6±1.6)m 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血糖、HbA1c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相较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治疗的效果优于采用CIT治疗的疗效,经CSI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坚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