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萍;孟相茜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诊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28例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采取心电图、血尿常规等检查并确诊,然后针对糖尿病合并症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采取合并高血压对应病症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的23例(82.14%),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2例(7.14%),发生早期肾病并经治疗后好转的2例(7.14%),发生脑出血后转院的1例(3.58%)。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检查,确诊患者的病情后对其采取对应症状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庆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就诊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比对照组7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2%,比对照组72.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手术的方法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锋;仲伟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观察联用雷公藤多苷和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肾内科48例E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在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方面相同。观察组联用丹红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雷公藤多苷1mg/(kg·d),分3次口服。连用4周。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压(BP)、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尿蛋白(UPro)。结果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7%;,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雷公藤多苷和丹红注射液可快速降24 h 尿蛋白定量,使尿蛋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在较低水平、稳定肾功能,疗效明显。
作者:张可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CSII)和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CI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CSII治疗,对比组18例患者采用CI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5±1.2)m mol/L,对比组为(7.6±1.6)m 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血糖、HbA1c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相较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治疗的效果优于采用CIT治疗的疗效,经CSI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00例,按随机的原则和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442例,使用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158例,则使用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均4周定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开始前以及2个疗程之后,检测病人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 h的血糖含量,并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430/44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9%,112/158),该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这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降糖胶囊在降低血糖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 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小井;王艳莉;白玉玲;李宽;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集汇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的80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相关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则采用硝苯地平进行相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通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较为显著,对患者的血糖影响尚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郑应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该文分析了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后,41例患者症状好转,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器官功能恢复,救治成功率82.0%;6例自行出院或转他院治疗;3例死亡。临床实践中应及早作出诊断,及时降低血糖和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应兼顾其他辅助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病情,实施相应护理对策,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96例,对其病情特点进行护理分析,制定实施具有系统性综合护理,包括:饮食、皮肤及口腔、食用胰岛素等,并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措施。结果96例病人,基本康复60例,临床治愈12例,出院后语言与肢体障碍20例,死亡4例(脏器损伤及年龄过高导致)。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病人,护士要将脑梗塞的基础护理与原发糖尿病护理有机结合,对预防控制合并症具有很大的临床护理意义,促进病情良性转归。
作者:胥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妊娠结局。结果产前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教育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AS、SDS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明显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20例小儿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胰岛素、适量运动以及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再根据其在尿糖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变化对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进行适当的改变。结果在这20例小儿患者中,一天恢复病情的人数是3人,一周恢复的是6人,半月恢复的也是6人,到一个月的时候,所有的患者都恢复了。结论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需要依赖胰岛素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活,医院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使用合适的方式来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患者的预后效果很好。
作者:刘金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有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以及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万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就诊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干预,78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75例(96.15%),阴道分娩65例(83.33%),剖宫产13例(1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23%,产妇发生产后大出2.56%,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曾国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在循证护理中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1例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68%。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缩短疗程,并使患者得到生存状况的改善。
作者:杨俊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害中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临床确证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9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CysC、RBP水平,并同时采新鲜晨尿进行尿mAlb检测。结果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RBP及尿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中CysC、RBP及尿mAl阳性率分别为为55.8%、69.8%、79.1%,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2%。结论血清CysC、RBP及尿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l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焦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在门诊—住院—出院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并定期进行随访,对教育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结果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率为95%,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后为60%,明显效果较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门诊—住院—出院后整个过程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监控意识和依从性,降低患者住院重复率,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配合和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来该院手术取石的结石性胆囊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内镜下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后,行十二指肠大乳头切开取石。结果62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7例患者经过二次取净结石,1例失败,术中监测未出现低血糖或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糖尿病病人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感染风险,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香萍;孟相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观察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该文对自2000年4月—2014年7月住院的88例肝源性糖尿病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2例病人经抗病毒、保肝、对症、营养支持及生活方式管理等;血糖控制理想,死亡6例没有一例因糖尿病而发症死亡。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以高血糖和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经过治疗原发肝病及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作者:王拱辰;王贵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观察及研究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弹性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21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为A组,2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B组,2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C组,同期恶毒21名健康人员为D组,然后将四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均明显差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差于D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弹性均处于较差的状态,因此尤其应重视两病并发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
作者:龙加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DN组,并随机选取75例同期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非DN组,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DN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DN组,血糖值高于非DN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检验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DN组GQLI评分高于非DN组(P<0.05);D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DN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积极防控并发症的发生,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