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华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顽固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顽固性高血糖患者中选取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对照组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顽固性高血糖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宇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出现1例乏力、1例心悸以及1例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6%。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可将其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作者:杨鸿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结果经治疗和护理,82例患者痊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7例出现并发症,占7.14.%。结论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DN组,并随机选取75例同期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非DN组,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DN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DN组,血糖值高于非DN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检验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DN组GQLI评分高于非DN组(P<0.05);D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DN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积极防控并发症的发生,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妊娠性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血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出现糖尿病征,而妊娠性糖尿病又可以具体的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孕妇在妊娠期之前就有糖尿病症状,这类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而另一种则是孕妇在妊娠期之前血糖代谢正常,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糖尿病症状,这种我们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该文笔者结合该院自2001年—2013年间收治的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妇和胎婴儿的影响和危害以及管理和施治方法,希望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大程度的消除此类病患对于母婴的威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家庭幸福。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配合和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来该院手术取石的结石性胆囊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内镜下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后,行十二指肠大乳头切开取石。结果62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7例患者经过二次取净结石,1例失败,术中监测未出现低血糖或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糖尿病病人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感染风险,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香萍;孟相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代谢控制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5月590例完成多学科协作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患者饮食依从性差、一般、良好为标准,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总体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依从性一般组和依从性良好组患者体重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代谢指标控制均好于依从性差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代谢控制达标密切相关,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应成为糖尿病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连鑫;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糖尿病患者66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有家庭参与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经过干预后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对照组提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家庭参与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淑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现代护理模式,对照组未给予。结果经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现代护理模式下的综合护理干预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仙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害中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临床确证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9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CysC、RBP水平,并同时采新鲜晨尿进行尿mAlb检测。结果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RBP及尿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中CysC、RBP及尿mAl阳性率分别为为55.8%、69.8%、79.1%,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2%。结论血清CysC、RBP及尿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l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焦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观察及研究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弹性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21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为A组,2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B组,2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C组,同期恶毒21名健康人员为D组,然后将四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均明显差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差于D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弹性均处于较差的状态,因此尤其应重视两病并发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
作者:龙加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做回顾式的比较分析。采用试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4例住院患者经过降糖、抗结核治疗和综合干预护理后,69例患者在治疗3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占93.24%;65例结核患者在治疗一月内痰培养由阳转阴,占87.84%。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其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都较过去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善了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由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含量。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相对对照组来说较为理想,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能够更好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霞;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30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吡格列酮30 mg(早饭前),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早晚餐前)。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第2周后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含量及饭后2h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2周后空腹血糖含量、饭后2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空腹胰岛素和饭后2h胰岛素均呈现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邹金花;吴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就诊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干预,78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75例(96.15%),阴道分娩65例(83.33%),剖宫产13例(1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23%,产妇发生产后大出2.56%,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曾国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的一种,传统药物与胰岛素治疗只能维持患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患者需终生用药。近年临床研究表明,肥胖手术可有效改善并彻底缓解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但其确切机制尚在研究中。
作者:陈作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有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以及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万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和三餐前注射胰岛素合并临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MSII)两种方法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三餐前注射胰岛素合并临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运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24 h血糖浮动和低血糖发生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血糖降低更加显著,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24 h内血糖浮动幅度和低血糖发生事件,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更能突显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爱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3种不同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经济成本。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社区卫生中心治疗管理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施二甲双胍+阿卡波糖(A组)、二甲双胍+格列齐特(B组)、二甲双胍+吡咯列酮(C组)等三种用药方案治疗,12个月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 3组方案药物成本分别为1332.59元、1228.38元、1006.25元;对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88.0%、82.0%;对糖化血红蛋白总有效率分别为88.0%、86.0%、84.0%;空腹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48、13.96、12.27;糖化血红蛋白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14、14.28、11.98;A、B 2组相对于C组对空腹血糖的增量成本比分别为32.63、37.02;A、B 2组相对于C 组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量成本比分别为81.58、111.06。结论3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疗效均较好。从成本-效果比分析,二甲双胍+吡咯列酮(C组)方案在社区治疗2型糖尿病3种方案中更具临床和经济意义。
作者:朱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