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缩小率和平均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含量。结果实验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BG和2 hPG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逐项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痰菌转阴率,使病灶缩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IGT)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耐量减退人群15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各7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对比其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让患者对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有了较高的认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秦凤英;裴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出现1例乏力、1例心悸以及1例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6%。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可将其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作者:杨鸿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新药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门诊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人有周围神经病变、愿意接受药物对比实验者180例,根据知情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实验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和甲钴胺片口服,3个月一个疗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二者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明显优于单项用药的疗效。
作者:朱晓飞;姚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肺结核活动期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观察组34例实施胰岛素泵,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和肺结核好转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含量均降低,但观察组治疗血糖含量下降更明显,血糖达标时间短,肺结核痰菌在一月内转阴,肺空洞缩小≥50%。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病情互为因果,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提高肺结核的好转率。
作者:赵俊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其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完全依从性达65.4%,高于对照组的4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丁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病情,实施相应护理对策,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96例,对其病情特点进行护理分析,制定实施具有系统性综合护理,包括:饮食、皮肤及口腔、食用胰岛素等,并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措施。结果96例病人,基本康复60例,临床治愈12例,出院后语言与肢体障碍20例,死亡4例(脏器损伤及年龄过高导致)。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病人,护士要将脑梗塞的基础护理与原发糖尿病护理有机结合,对预防控制合并症具有很大的临床护理意义,促进病情良性转归。
作者:胥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糖耐量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与对比两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糖化中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相关各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突出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苏承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后的遵医率、血糖水平改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治疗中接受同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文杏珠;杜美芳;温丽梅;张娜雯;沈娇;余淑芳;佘莉;万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诊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28例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采取心电图、血尿常规等检查并确诊,然后针对糖尿病合并症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采取合并高血压对应病症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的23例(82.14%),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2例(7.14%),发生早期肾病并经治疗后好转的2例(7.14%),发生脑出血后转院的1例(3.58%)。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检查,确诊患者的病情后对其采取对应症状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庆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做回顾式的比较分析。采用试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4例住院患者经过降糖、抗结核治疗和综合干预护理后,69例患者在治疗3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占93.24%;65例结核患者在治疗一月内痰培养由阳转阴,占87.84%。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其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都较过去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善了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妊娠性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血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出现糖尿病征,而妊娠性糖尿病又可以具体的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孕妇在妊娠期之前就有糖尿病症状,这类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而另一种则是孕妇在妊娠期之前血糖代谢正常,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糖尿病症状,这种我们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该文笔者结合该院自2001年—2013年间收治的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妇和胎婴儿的影响和危害以及管理和施治方法,希望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大程度的消除此类病患对于母婴的威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家庭幸福。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代谢控制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5月590例完成多学科协作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患者饮食依从性差、一般、良好为标准,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总体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依从性一般组和依从性良好组患者体重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代谢指标控制均好于依从性差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代谢控制达标密切相关,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应成为糖尿病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连鑫;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药护理观察在0级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9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方式对0级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临床实证研究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中诊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资料,然后将这98例患者主要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在采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后再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在糖尿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明显优于普通护理方法,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患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临床实证对照研究证实,在糖尿病诊治中给予健康教育临床护理配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桂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病程10年以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血糖控制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之上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BI、TBI、PWV及SCV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后其ABI、TBI、PWV及SCV数值,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观察组症状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缓解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进展,于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状态,提高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顽固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顽固性高血糖患者中选取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对照组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顽固性高血糖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宇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20例小儿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胰岛素、适量运动以及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再根据其在尿糖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变化对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进行适当的改变。结果在这20例小儿患者中,一天恢复病情的人数是3人,一周恢复的是6人,半月恢复的也是6人,到一个月的时候,所有的患者都恢复了。结论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需要依赖胰岛素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活,医院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使用合适的方式来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患者的预后效果很好。
作者:刘金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观察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该文对自2000年4月—2014年7月住院的88例肝源性糖尿病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2例病人经抗病毒、保肝、对症、营养支持及生活方式管理等;血糖控制理想,死亡6例没有一例因糖尿病而发症死亡。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以高血糖和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经过治疗原发肝病及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作者:王拱辰;王贵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