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陈作彬

关键词:糖尿病, 手术治疗, 机制
摘要: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的一种,传统药物与胰岛素治疗只能维持患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患者需终生用药。近年临床研究表明,肥胖手术可有效改善并彻底缓解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但其确切机制尚在研究中。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护理观察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护理观察在0级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9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方式对0级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对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措施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就诊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干预,78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75例(96.15%),阴道分娩65例(83.33%),剖宫产13例(1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23%,产妇发生产后大出2.56%,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曾国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在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胆总管取石术的护理配合和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来该院手术取石的结石性胆囊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内镜下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后,行十二指肠大乳头切开取石。结果62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7例患者经过二次取净结石,1例失败,术中监测未出现低血糖或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糖尿病病人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感染风险,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香萍;孟相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害中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临床确证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9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CysC、RBP水平,并同时采新鲜晨尿进行尿mAlb检测。结果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RBP及尿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中CysC、RBP及尿mAl阳性率分别为为55.8%、69.8%、79.1%,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2%。结论血清CysC、RBP及尿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l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焦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后的遵医率、血糖水平改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治疗中接受同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文杏珠;杜美芳;温丽梅;张娜雯;沈娇;余淑芳;佘莉;万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者应用血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DN组,并随机选取75例同期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非DN组,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DN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DN组,血糖值高于非DN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检验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DN组GQLI评分高于非DN组(P<0.05);D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DN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积极防控并发症的发生,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对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结果经治疗和护理,82例患者痊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7例出现并发症,占7.14.%。结论腹腔镜在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双C系统在36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 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小井;王艳莉;白玉玲;李宽;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饮食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采用饮食疗法,对其分娩结局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常规措施治疗的50例对照组与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治疗的观察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在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措施上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情况制定的合理的饮食食谱,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石玉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IGT)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耐量减退人群15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各7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对比其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让患者对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有了较高的认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秦凤英;裴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缩小率和平均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含量。结果实验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BG和2 hPG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逐项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痰菌转阴率,使病灶缩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基层社区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宁波市百丈东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该院近年来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人群发展,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经济有效的办法。具体措施有:成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发展糖尿病管理小组组长和组员,开展糖尿病俱乐部活动,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巩固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等。

    作者:奕栋洪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做回顾式的比较分析。采用试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4例住院患者经过降糖、抗结核治疗和综合干预护理后,69例患者在治疗3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占93.24%;65例结核患者在治疗一月内痰培养由阳转阴,占87.84%。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其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都较过去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善了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8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临床表现、诱发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除1人因低血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低糖血症症状得到纠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监控和合理指导是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珊;秦雅唯;柴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妊娠性糖尿病55例临床观察

    妊娠性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血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出现糖尿病征,而妊娠性糖尿病又可以具体的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孕妇在妊娠期之前就有糖尿病症状,这类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而另一种则是孕妇在妊娠期之前血糖代谢正常,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糖尿病症状,这种我们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该文笔者结合该院自2001年—2013年间收治的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妇和胎婴儿的影响和危害以及管理和施治方法,希望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大程度的消除此类病患对于母婴的威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家庭幸福。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与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其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完全依从性达65.4%,高于对照组的4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丁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临床应用探讨

    数字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是定量感觉检查的一种方法,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及神经病变感觉缺失筛查的重要指标,是及早发现存在严重并发症隐患的高风险人群的重要检查手段,它能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使糖尿病神经病变高风险人群能得到及时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防治,减少糖尿病致残致死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开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在循证护理中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1例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68%。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缩短疗程,并使患者得到生存状况的改善。

    作者:杨俊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基于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就诊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比对照组7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2%,比对照组72.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手术的方法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锋;仲伟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从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然后根据有无合并脑血管意外再将其分成AB两组,其中A组为合并脑血管意外,共46例,B组为未发生合并脑血管意外,共34例。然后再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hs-CPR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A组的hs-CPR水平显著高于B组,观察组的hs-C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的灵敏度为78.4%,特异性为80.5%,而它的AUC的面积则为0.80。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中,血清hs-CPR与该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红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