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用雷公藤多苷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张可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丹红注射液 24 h尿蛋白定量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联用雷公藤多苷和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肾内科48例E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在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方面相同。观察组联用丹红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雷公藤多苷1mg/(kg·d),分3次口服。连用4周。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压(BP)、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尿蛋白(UPro)。结果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7%;,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雷公藤多苷和丹红注射液可快速降24 h 尿蛋白定量,使尿蛋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在较低水平、稳定肾功能,疗效明显。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患者442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00例,按随机的原则和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442例,使用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158例,则使用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均4周定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开始前以及2个疗程之后,检测病人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 h的血糖含量,并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430/44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9%,112/158),该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这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降糖胶囊在降低血糖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研究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集汇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的80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相关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则采用硝苯地平进行相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通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较为显著,对患者的血糖影响尚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郑应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探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病程10年以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血糖控制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之上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BI、TBI、PWV及SCV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后其ABI、TBI、PWV及SCV数值,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观察组症状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缓解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进展,于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状态,提高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饮食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采用饮食疗法,对其分娩结局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常规措施治疗的50例对照组与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治疗的观察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在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措施上根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情况制定的合理的饮食食谱,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石玉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CSⅡ与CIT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CSII)和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CI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CSII治疗,对比组18例患者采用CI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5±1.2)m mol/L,对比组为(7.6±1.6)m 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血糖、HbA1c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相较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治疗的效果优于采用CIT治疗的疗效,经CSI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中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该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且接受前列腺素E1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教育等,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高红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例小儿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20例小儿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胰岛素、适量运动以及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再根据其在尿糖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变化对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进行适当的改变。结果在这20例小儿患者中,一天恢复病情的人数是3人,一周恢复的是6人,半月恢复的也是6人,到一个月的时候,所有的患者都恢复了。结论糖尿病患者一般都需要依赖胰岛素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活,医院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使用合适的方式来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患者的预后效果很好。

    作者:刘金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肺结核活动期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观察组34例实施胰岛素泵,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和肺结核好转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含量均降低,但观察组治疗血糖含量下降更明显,血糖达标时间短,肺结核痰菌在一月内转阴,肺空洞缩小≥50%。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病情互为因果,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提高肺结核的好转率。

    作者:赵俊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的一种,传统药物与胰岛素治疗只能维持患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患者需终生用药。近年临床研究表明,肥胖手术可有效改善并彻底缓解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但其确切机制尚在研究中。

    作者:陈作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对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措施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就诊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干预,78例患者,血糖控制较好75例(96.15%),阴道分娩65例(83.33%),剖宫产13例(16.67%)。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23%,产妇发生产后大出2.56%,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曾国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该文分析了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后,41例患者症状好转,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器官功能恢复,救治成功率82.0%;6例自行出院或转他院治疗;3例死亡。临床实践中应及早作出诊断,及时降低血糖和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应兼顾其他辅助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79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广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糖耐量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与对比两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糖化中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相关各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突出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苏承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糖尿病的预防与发展前景

    目的:分析当前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探讨糖尿病的预防以及防治发展前景,提高大众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意识。方法对普通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并总结出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及对策。结果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结论有效的预防与合理的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得病率和发病率。

    作者:孙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做回顾式的比较分析。采用试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4例住院患者经过降糖、抗结核治疗和综合干预护理后,69例患者在治疗3周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占93.24%;65例结核患者在治疗一月内痰培养由阳转阴,占87.84%。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其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都较过去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高达94.59%。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善了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人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由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6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含量。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相对对照组来说较为理想,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能够更好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霞;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8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临床表现、诱发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除1人因低血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低糖血症症状得到纠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监控和合理指导是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珊;秦雅唯;柴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新药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门诊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人有周围神经病变、愿意接受药物对比实验者180例,根据知情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实验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和甲钴胺片口服,3个月一个疗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二者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明显优于单项用药的疗效。

    作者:朱晓飞;姚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观察骨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对骨科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治疗的措施和效果。方法以在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骨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2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采用胰岛素为主的降糖方式控制血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创伤期,未见低血糖和死亡病例。结论骨科患者并发糖尿病症状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内科协助和指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机率。

    作者:姜杰;姜茗宸;闫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门诊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后期跟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反馈,探究门诊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得到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结果。方法将2009年9月—2012年9月来该院诊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出院后,参照组接受正常的护理和治疗,观察对照组接受门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于1年后进行健康状况的反馈。结果1年后观察对照组的健康状况反馈明显优于参照组,不论从生理机能、情绪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高于参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出院时,登记病患个人档案,并进行门诊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成效俱佳。

    作者:陈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