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红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一年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两组的体重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BMI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组患者BMI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FBG较初次就诊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的控制,并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式。
作者:余敏;王小林;庞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糖尿病发生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逐渐成为死亡率、致残率高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DM)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为患者提供精确的实验室检查手段,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加强对血糖的控制,有效保持代谢平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该文将糖尿病检验方法及应注意事项,作综述如下。
作者:孙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8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HbAlc和FPG、2 hPG、TC、TG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HbAlc和FPG、2 hPG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和TC、TG具有平行升高的趋势。以上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HbAlc和2 hPG具有平行升高的趋势,和FPG、TC、TG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血脂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指标,能够为病情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付连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新的糖尿病治疗策略。方法对该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从其发病机制实现对糖尿病治疗新策略的探讨。结果患者胆固醇数值超过6.6 mmol/L,空腹状态的血糖数值超过6.8 mmol/L,尿白蛋白超过20.3 mg,尿酸超过479.98μmol/L。结论全面认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出新的糖尿病治疗策略,可实现对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控制和治疗。
作者:刘湘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每组分别30例患者,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的30例患者,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疗效显著,还需要严格的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合并腹泻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石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健康教育覆盖范围,使更多糖尿病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并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兰;郭丽霞;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社区中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将这些病人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和治疗。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管理及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及管理有效性。结果采取管理方案和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且管理有效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广大基层街道社区应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与治疗,帮助病人提高生活水平。
作者:卢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观察,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该院2012—2014年共收治7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给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点、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结果72例患者经系统治疗,治愈出院64例,8例患者因伴有其它慢性病终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发现,早治疗,合理补液,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绪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89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均实施饮食控制、运动、胰岛素治疗,将44例治疗后血糖达标者作为对照组,45例治疗后血糖未达标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影响比较大,需要加强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并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
作者:王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通过与社区服务站中非专业人员合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作者:恽美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并且根据对患者实施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西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肯定,是一种目前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疾病有临床治疗意义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运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护理服务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2月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护理服务中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郭丽霞;张莉;刘晓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治原则。方法对2005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3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变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患者于9~33 d恢复肠道功能,平均17.3 d。2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4.8 d。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具有典型的特点,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易发现,且病程较长,在围手术期监测和控制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金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该文主要是针对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的研究,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选取该院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47例非糖尿病脑血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高于非糖尿病的患者,非糖尿病组的患者中,有40例患者能够正常自理或者病愈,占85%;而糖尿病组的患者中,仅仅有28人恢复了基本生活自理或病愈,占6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科学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非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组的相比较差,预后效果也比非糖尿病脑血栓的患者差,可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血糖情况有直接的联系,医生一定要分析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时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定期评价两组患者其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值(<7 mmol/L)观察组所占比例(65.0%)显著低于对照组(47.4%),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从而间接改善药物作用和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病情的控制效果。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随机将69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在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5例)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控制、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情况进比对。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改善血糖控制理想值、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空洞闭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结核病人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病情,促进其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5月从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16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FPG、2hPG 、HbA le。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10%同对照组患者的75.87%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 、HbA le,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 、HbA le显著优于治疗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上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晨旭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诊治的42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对其采取常规的有氧治疗后,取适量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并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达到5.4~7.6 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血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所有患者的意识均得到恢复,并且四肢能够正常的活动,但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发生脑梗死,且有1例由于昏迷时间太长而致其脑细胞受损严重,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治疗,应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其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方法对症治疗,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糖值并减少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作者:赵巧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脑梗死易发病人群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式。方法脑梗死并糖尿病因其病情复杂,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3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对其进行跟踪护理与详细观察,对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对比与分析。结果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有效率为87.3%,并发症率15.1%。结论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运用综合护理模式可行,且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秀;丛秀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行急诊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并探讨糖尿病对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2013年10年间辉南县中医院收治的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30例合并糖尿病急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3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选择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浅表性胃炎低于对照组,坏疽性阑尾炎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70.2±6.8)和(81.1±7.0)h,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70.2±6.8)h低于对照组(81.1±7.0)h(t=6.11,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8例)低于对照组(2例,χ2=4.32,P<0.05);腹腔感染、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合并糖尿病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时围术期的管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