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多因素分析

黄莉;杨洪云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寻求科学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方法。方法以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7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就诊的正常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三酰甘油、促黄体生成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给患者、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体重指数、雌二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在性别为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雌二醇有明显相关性,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干预,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与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40例同期在该院分娩的未患有糖尿病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未患糖尿病患者在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较患糖尿病组均存在明显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和胎儿均存在较大危害,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要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7%,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3.7%,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希民;常吉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73例糖尿病患者口腔疾患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尿病患者口腔疾患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3例糖尿病口腔疾患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糖尿病口腔溃疡,总结其临床治疗对策及疗效。结果该组患者共73例,痊愈38例,占52.05%,有效29例,占39.73%,无效6例,占8.22%,总有效67例,总有效率为91.78%。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疾患时需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口腔疾患的临床治疗,以此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对其采取一系列降糖类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且伴有多种并发症发生;其治疗效果上,呈基本痊愈的有20例(35.71%);呈显著进步的有19例(33.93%);呈进步的有12例(21.43%);呈无变化的有5例(8.93%),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糖尿病的良好控制是其治疗的关键因素。

    作者:马文慧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影响因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影响因素,从而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随机选取的该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糖尿病病程与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大专文化程度以下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70.59%,大专文化程度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30.61%,大专文化程度以下患者更容易血糖控制不良(P<0.05);②患病3年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73.07%,患病3年以下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27.08%,患病3年以上患者更容易血糖控制不良(P<0.05)。结论对于大专文化程度以下以及患病3年以上患者,很有可能会发生血糖控制不良,因此应该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新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病因,探索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分析方法对18例糖尿病足患者发病机理进行科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是致残和能力丧失及致死的重要原因。结论应从饮食、运动、局部皮肤、创面、心理等方面加强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降低并发症,有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愈率。

    作者:任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重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临床诊治结果。方法将该科2010年4月—2013年5月所医治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且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抗炎、胰岛素等综合医治。结果经临床医治结果得知,在30例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中,1例患者因医治过程中脏器功能失去原有功能,终死亡,其余29例患者均痊愈后出院。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营养支持、胰岛素、抗生素等医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董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临床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共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2组治疗,将30例实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34例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者纳入观察组,评估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对比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要较治疗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2组均有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情况出现,但发生率对比相仿(P>0.05)。结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安全有显著效果,值得加强普及与应用。

    作者:李秀芹;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避免硬结发生的比较

    目的:探讨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与热敷法避免硬结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100例需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清凉油组和热敷组各50例。清凉油组采用擦清凉油于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热敷组采用热敷于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比较注射部位硬结。结果两组患者采用清凉油组与热敷组比较注射部位硬结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清凉油组成功率为66%,高于热敷组20%。结论清凉油具有辛凉解表和香串开窍之功效,采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不但可以防止注射部位硬结,而且可以保障胰岛素的良好、稳定,促进血糖的良好、持久控制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燕;易晓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95例糖尿病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探讨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在临床诊治体会及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5月该科接诊的95例患者。发现用药不当是主要原因,低血糖昏迷会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癫痫”等其他病症,耽误治疗佳时间。结果全力抢救治疗后,89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有精神症状后遗症,1例患者死亡。结论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减少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有意识障碍的急诊患者减少诊治误差的重要措施是,发现患者出现病症即刻检查患者血糖,及时、合理地使用葡萄糖对患者实施治疗。

    作者:钟玫;李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23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入院进行血糖控制后,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该组23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因手术造成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首先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患者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祁朋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足浴方治疗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4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究足浴方治疗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足浴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PG)和2 hPG,并相互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PG和2hP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浴方治疗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舒适,同时,该方法能够明显的改善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供血和供氧,且修复下肢周围神经的损伤,消除患者下肢局部的疼痛。

    作者:李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关于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析

    目的:对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伤口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将该院2013年3—12月接诊的58例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伤口感染的单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伤口感染率为15.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手术时长、阑尾炎类型等,均为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水平以及阑尾炎类型为引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尽量避免切口感染现象的发生,在对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把握好患者阑尾炎手术的适应证,控制术前术后血糖至关重要。

    作者:李鸿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妇科手术围麻醉期效果分析

    目的:对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妇科手术围麻醉期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受的妇科手术9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及分析。结果98例患者都安全通过围手术期,没有死亡病例发生,没有出现重症并发症的病例。结论对患者围麻醉期严格控制血糖浓度,配合适宜的胰岛素用量,与此同时运用适合的手术措施和麻醉途径,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突发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辰阳;张雪莹;王志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及HbA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何粉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的麻醉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全麻组30例,硬膜外麻醉组30例,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1 h以及术后24 h的血糖和尿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组均优于全麻组。结论手术及麻醉会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增高,硬膜外麻醉效果好,可在临床优先选用。

    作者:代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五禽戏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禽戏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该科5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外进行五禽戏训练,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禽戏能降低患者末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法。

    作者:张天翔;陈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50%,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针刺疗法,梅花针叩刺疗法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

    作者:瞿新明;楚云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儿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的注射方式对糖尿病患儿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32例糖尿病患儿行对照研究,按患儿胰岛素的注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胰岛素的用量更少,餐后血糖达标的时间更短(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注射泵对平稳患儿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至关重要。

    作者:高兴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探讨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有2例并发感染,小肠溃疡并穿孔患者有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6例并发感染,急性胆囊炎患者有5例感染,小肠溃疡并穿孔患者有3例伤口感染。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述疾病进行急诊手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邓安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