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得病以来,从刚开始的故作坚强,到后来的暴躁颓废,再到现在的平静对待,五年的抗糖之路走得并不轻松.但在这条路上,有亲人的陪伴,朋友的支持,自己的努力,一开始貌似荆棘满布的路似乎渐渐有了鸟语花香,之前阴霾的天空也渐渐有了阳光的味道,生活像一颗朱古力酒心糖,含化了开始的那一层苦,渐渐的有了甜甜的味道.
作者:媛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因糖尿病住院,结识了几位糖尿病病友,他们虽都是因糖尿病住院,却各有各的病情,各有各的故事,我觉得对天下的糖尿病者都有一定的启示,故我在这里把他们的病况照实录下来,让天下的糖尿病者借鉴.
作者:汤礼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戒烟药不是万能药,不是每个人用上戒烟药就能把烟戒了.可能有人就说,既然不好用,还让我用什么戒烟药,花那么多钱.这是因为戒烟成功需要多方面因素,关键是你有戒烟的决心和毅力,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你的家人和朋友支持鼓励你非常重要.
作者:丁荣晶;胡大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初识疾病“朋友”林济槐是2002年夏天被确诊的糖尿病,是1型.他后来回忆说,其实早两年就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现象了,只是当年没有这个意识,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着,确诊时他的体重只剩下45公斤.
作者:秦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他和她相识在两年前的夏天.她是一名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两年前刚毕业时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大型超市实习;他大她五岁,是同一家超市的保安.“第一次见他,我就感觉到特别的亲切……”她说.她实习的时候总是忙忙碌碌,手里每天都会捧着大叠的资料进进出出.
作者:梁立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婷婷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务员.从小她就一直生活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三口之家幸福的生活着.直到她高二的时候,糖尿病的来临,改变了她的人生.她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昏迷被同学和老师送进了医院.等她醒来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身体插着管子,父母心疼的看着她,表情凝重而担心.
作者:林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忙碌的同时,有些人会去养生会所按摩,也就是推拿.古代称推拿为按摩、按跷,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方法.其起源于远古,雏形于先秦,奠基于秦汉,发展于晋元,完善于明清.
作者:林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营养分析这道菜可谓是西瓜皮原始也是简单、清淡的做法了,不仅颜色搭配好看,入口清脆而且也有西瓜淡淡的鲜味,可以称得上是夏日里清爽的一道凉菜.
作者:梁立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在我国古代时期,有一位老人,有一天他家养的一匹马跑了,邻居来安慰他,说: “跑掉一匹马的确很可惜.”这位老人却说: “你怎么知道,这匹马跑掉不是一件好事?”过了没几天,跑掉的那匹马回来了,还带回了一群野马.邻居又来恭喜他,他却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后来,他的儿子骑了一匹野马出去,结果腿被摔断了.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案例:小徐是去年年底确诊的.转眼过了大半年,如今又是一个夏季,但是今年的小徐多少有些不快.他说: “夏季里水果的种类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西瓜是必不可少的.往年没有患病的我能吃一个中等西瓜的一半.
作者:梁立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
作者:林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迅猛增加,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国民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9240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而这种增长趋势还没有下降的迹象.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主要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作者:梁立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看病时,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会问医生这样的问题:“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这是既简单又艰难的问题.关于寿命长短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的心态、体质、病情、治疗等多种因素.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系统病变,该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健康和劳动力的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呢?
作者:林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专家点评看得出你是位非常认真和关注健康的人,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识,并注重饮食控制,对自己要求严格难能可贵.面食——血糖高——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你对此过程产生过度警觉和片面认知曲解,采取防治措施过当,造成自己情绪紧张焦虑,影响内脏功能正常调节,从而影响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储存、转化、利用,血糖就会波动,不易控制达标.
作者:王生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警信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包括高血糖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及早开始干预,全面有效地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肥胖等),才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在他是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内分泌科研究室主任;海南省内分泌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内分泌专业临床药物基地负责人;海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海南省人劳保障厅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海南省内分泌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组长等.
作者:秦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懒出来的病,是营养物质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矛盾,饮食不合理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因素.抓合理饮食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是实现健康的好办法.
作者:陈运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是甜的代言词,每个家庭都有,而我家的“糖”却是苦苦的.我们家的未来原来是多么美好,我和我妻子有稳定工作,我们有个可爱的女儿,我们有自己的房子、车子,我们有远景的规划:孩子的将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但这一切现在是多么遥远、多么无法触摸,连想都不敢去想.
作者:静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晓来今年高一,但是确诊为糖尿病已经5年了,带泵4年.带泵确实很方便,有些人就以为带上泵后就万事大吉,有什么状况随时调节用量就行.用泵是会方便很多,但其实要做到控制血糖正常,还是要从多方面来调节和管理的.
作者:秦筠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