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PICC置管方式临床运用效果对比研究

辜莹;赵洁;李敏

关键词:PICC置管, 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穿刺
摘要:目的 讨论三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办法的临床运用成效.方法 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且要开展PICC置管的患者中选取180例当作研究对象,依照进院时间的前后把他们划分成传统的PICC置管组(简称传统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简称塞丁格组)以及血管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简称超声+塞丁格组),各组均为60例,剖析、对比三组患者以下指标: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时期穿刺点个别部位渗血、静脉血栓与静脉炎的发作概率,还有置管用时等.结果 超声+塞丁格组的PICC置管办法,其一次成功的概率、穿刺位置局部静脉炎、渗血、静脉血栓的发作率与置管用时都比传统组与塞丁格组优秀(P<0.05).结论 超声+塞丁格组的PICC置管大幅地提升了穿刺一次成功的概率,降低了个别组织损伤、出血等合并症的发作,对于防范静脉血栓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明显,减少置管用时,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大有裨益.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现状、感染部位及细菌分布,探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控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340例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合并院内感染的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并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老年患者并发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为11.7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5%,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17.5%和7.5%;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占91.11%,革兰氏阳性菌3株,占6.67%,真菌1株,占2.22%,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占40.00%,26.67%,11.1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80岁)、男性、住院时间长(≥14天)、合并肿瘤、营养状态差(NRS 2002评分≥3分)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针对高危因素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柴雯雯;燕芳;井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治疗中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治疗中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P<0.05;观察组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P<0.05.两组治疗前的腹泻、腹痛、腹胀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腹泻、腹痛、腹胀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腹泻、腹痛、腹胀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AC与RRP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DDT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治疗可明显减轻中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其直肠静息压、直肠顺应性明显改善,肠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高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围术期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白细胞介素-6及皮质醇恢复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3.3%,观察组则为6.7%.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作者:邵金慧;唐宏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各60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ml,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天麻素注射液2ml,注射风池穴(双)、颈夹脊穴(双)、肩井穴(双);针刺组采用针刺上述穴位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00%,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张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比

    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70mg/次,1次/周,试验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静脉滴注5mg/次,1次/年,疗程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正位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等特异性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经满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上述各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血浆BALP、TRACP-5b、CTx以及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BALP、TRACP-5b、CTx、骨钙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幅度明显较同期对照组患者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阿仑膦酸钠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骨密度,同时降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占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南充市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关注老龄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南充市部分社区为例,调查南充市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目前社区在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服务措施,并借鉴国外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建设体系,根据南充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现状制订因地制宜的对策.

    作者:吴吉惠;李阳;刘明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7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茶碱,观察组静脉滴注多索茶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4%和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息、咳嗽、湿啰音、哮鸣音等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晨间大呼气流量(PEFam)、晚间大呼气流量(PEFpm)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4%(P<0.05).结论 多索茶碱可有效缓解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氨茶碱.

    作者: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脂异常情况,分析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分析掌握患者基本资料,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采取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的总胆固醇(TC)值为(5.16±1.42)mmol/L,甘油三酯(TG)值为(1.55±1.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为(2.98±1.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为(1.32±0.42)mmol/L.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脂量、空腹血糖(FPG)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饮酒与否、体育锻炼与否、饮茶与否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茶、体育锻炼为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体脂量、HOMA-IR及饮酒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体脂量、HOMA-IR及饮酒等密切相关,建议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戒酒、适量饮茶并增加体育锻炼,可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避免血脂异常发生.

    作者:王怀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在眩晕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在眩晕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基本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后即开始观看、学习、练习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中的动作.结果 通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眩晕相关性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测试及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描述,观察组42例患者依照视频训练后DHI评分和HADS评分较训练前均显著降低(P<0.01),42例患者均感觉视频安全有效.结论 改良版的《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在眩晕患者康复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霞;贾艳露;胡园园;林晶晶;刘春岭;许梦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免疫三氧疗法对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免疫三氧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8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免疫三氧自体血治疗,抽取静脉血100ml,加入100ml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三氧,充分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前3次每日1次,以后间隔1~2日1次,10次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情况.结果 免疫三氧治疗后患者的PSQI评分为(5.38±1.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SQI评分(14.05±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三氧疗法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的非药物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海荣;刘永胜;魏培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短期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短期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短期使用米力农治疗,全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CO,LVEF,LVEDD及BNP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衰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作者:王宏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血尿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血尿酸水平在广西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改变特征.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141例,根据Hoehn-Yahr(H-Y)分期,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早、中、晚期组;并以我院同期保健科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和体重匹配的141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结果 帕金森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男女性血尿酸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早期(P=0.001)、中期低(P<0.001);帕金森病患者H-Y分期与血尿酸水平相比较有等级相关性(P=0.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帕金森病患病的一个标记物,可作为帕金森病病程进展的一个生物标记物.

    作者:何香花;张为;庞国防;梁庆华;杨泽;胡才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内一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入选78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控制两组患者的钠盐摄入量<10g/d,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滴,两组均治疗14天.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632.3±100.2)ng/L,对照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628.5±109.6)ng/L,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313.4±97.7)ng/L,对照组B型利钠肽水平为(395.6±106.5)ng/L,观察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能明显降低B型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安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9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CD1+9和NK细胞CD1+6+56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18例冠心病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心力衰竭组)和1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CD1+9和NK细胞CD1+6+56绝对计数,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心力衰竭组CD4+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CD8+心力衰竭组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CD4+/CD8+心力衰竭组低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NK细胞CD1+6+56心力衰竭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B淋巴细胞CD1+9心力衰竭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 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CD1+6+56,CD1+9有明显改变,提示心力衰竭组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受损.

    作者:刘正霞;朱舒舒;曹喆;俞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康达心口服液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衰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康达心口服液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80例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达心口服液.结果 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达心口服液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好,且效果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芳;刘小莺;林超;马素香;熊尚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初次CT检查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静止性脑梗死)患者初次CT检查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20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我院治疗的老年新发非静止性脑梗死患者285例.分析两组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资料.结果 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组的小面积病灶例数和多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大面积病灶例数和单发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病灶面积小和数目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新发静止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作者:刘振;吕奇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血和肽素、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胱抑素C(Cys C)和肽素(CP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5例,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脉正常组(DM1)和冠脉病变组,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脉病变组分三个亚组:DM2组(0分40分).各组均检测血胱抑素C和血和肽素水平.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四组间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ys C,C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ys C,CCP,HbA1c与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2型DM血Cys C,CC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老年T2DM患者发生冠脉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勤学;张誉潆;张立超;白银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共47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共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7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标志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血小板计数组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T,CRP,CK-MB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轻度出血、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强化抗栓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龄患者,能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好地控制炎性标志物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婧;刘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组一给予每周3次的常规血液透析及每2周1次的血液透析滤过,组二给予每周3次的高通量血液透析及每2周1次的血液透析滤过,记录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数据,统计不同血液净化模式下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在低血压发生率方面,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透析第4小时的血压上,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滤过在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更低、透析第4小时的血压更稳定,患者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高丽华;孙宇;孙妍;郑朝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59例,并与61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老龄人(对照组)外周血相同体液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老年初治肺结核组外周血IgM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IgG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检测结果(P<0.05,P<0.01).结论 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指标有显著变化.

    作者:白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