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

何躲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结果 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人工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并发症、无疼痛及其他不适.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渐进式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人工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应用GP/EP方案化疗,治疗组于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加用唑来磷酸.结果 治疗组止痛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42.9%,(P<0.05)治疗组骨病灶缩小的有效率为71.5%,对照组为28.6%,(P<0.05).结论 唑来磷酸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骨骼事件的发生,减轻骨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坤;王爱秋;寇萃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方法的探讨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人们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冠心病的发病与个人情绪、饮食习惯和营养等诸因素有关,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是预防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关键.

    作者:胡留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例高龄危重顽固性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的体会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腔、腹腔及心包反复积液.临床上多采用B超定位,空针抽吸式置管引流.但空针抽吸需反复穿刺,置管引流需行外科手术,不仅工作量大,对机体损伤大、患者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患者及家属亦不满意.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低蛋白饮食依从性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形成与低蛋白饮食依从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病例均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使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观察高蛋白饮食组和低蛋白饮食组,比较12、18及24个月后由微量白蛋白尿转化为临床蛋白尿的人数百分比.结果 低蛋白饮食依从性差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形成快速.

    作者:潘桂姣;丁汉梅;刘学伟;吴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谈院前急救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护,包括患者在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1].由于患者或家属呼救信息不准确,医护人员经过行车颠簸,携带急救箱,氧气,担架及除颤仪迅速赶往急救现场,急救现场往往是家中或马路上,施工工地上,光线暗淡、空间较小或是人群冗杂,使护理工作执行起来难度加大,稍有疏忽就可引起纠纷.

    作者:刘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伴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临床观察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是评估肾功不全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的患者,年龄(60~76)岁,共计1200人.对患者进行临床参数的统计,对照慢性肾病组和造影剂对比肾病组与正常人的差异.以常用的血清肌酐作为肾功不全和对比剂肾病的评价指标.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IRF患者胸痛时间较长,具有较高的Killip分级,较多表现为心源性休克,较低的EF值,较多的死亡率,将CKD与CIN进行亚组分析,同样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功能不全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远期死亡率.

    作者:孙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结果 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人工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并发症、无疼痛及其他不适.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渐进式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人工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何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急诊安全用药管理中的作用

    急诊是医院治疗的重要场所,每天承担着大量的治疗工作,几乎每项工作都与药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用药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而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在用药安全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急诊的特殊性,其健康教育与病房相比有一定的难度,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让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并取得了一些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专项健康教育护理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观察

    目的 观察专项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73例近期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专项健康教育护理组(专项护理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项健康教育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告知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合理选药.结果 专项护理组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各分项评分以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专项健康教育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郭秋红;苏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糖、胆固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2组中,实验组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糖、胆固醇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时既能督促其遵从医疗方案,又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率和控制血糖,并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梅;黄正新;邓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现代老年医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00年我国与全球同步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高龄老年人口(≥80岁)1600万以上,分别以3%及5%的年增长率在增长.中国目前约有1万多百岁老人,平均每百万人口中有8.9个百岁老人.已达世界之冠,预示着21世纪的中国必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高龄老龄化社会.高速老龄化时代,老年医学的发展面临机遇与严峻挑战.虽然我国老年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有独特丰富的资源,并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处于数据、理论与经验三贫乏境地,与现实的迫切需求相差甚远,要创建和谐健康老龄化社会任重而道远.本文将对现代老年医学研究的现状作一分析与展望,以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陆惠华;高天;虞华英;方宁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问题

    肺通过鼻腔直接与大气相连,空气中有的致病微生物,肺内即可感染.肺的感染性疾病多,真菌感染的机会也多,人体内所有血液必经肺部携氧呼出二氧化碳,故人身体内任何部位有病,从疾病的产生、演变到治疗全程,肺均受影响.人到老年,肺组织老化,尤其是长年有肺疾病者,呼吸功能、抗病能力降低,易受致病因素侵袭,并且较难于恢复,抗真菌能力更差,且一旦感染真菌,病情易反复发作,发作时出现咳嗽、咳痰、喘、发热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作者:李灵芝;常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血液流变性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ECHD)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8例ECHD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并进行心绞痛发病前后的比较.结果 心绞痛发作后全血黏度显著增高(P<0.05);在低切变率情况下尤为突出(P<0.01);红细胞压积也明显增高(P<0.05);但血浆黏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人群正常值比较却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液流变异常及加重是ECHD心绞痛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之一.

    作者:王敏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输血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以及分子筛凝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分子筛凝胶技术检测94例老年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根据CCI值判定是否发生输注无效.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输注无效率为87.5%,显著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输注无效率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复输血的老年患者使用分子筛凝胶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可以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预防和较少输注无效的发生.

    作者:刘寓;王娟;杨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讨系统的整体护理对癫痫患者康复中的影响

    目的 本文通过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系统的整律护理,探讨整体护理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10年间120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分为一般护理对照组60例,系统的整体护理干预组60倒.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整体护理康复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结论 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发病率.

    作者:刘瑞华;李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及相关护理对策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老年人口中,心脑血管、精神、神经、血液、代谢、泌尿系统等慢性病的患病率达70%以上.住院老年患者中同时伴发三、四种疾病者占50%以上[1].老年患者生理和病理改变[2],导致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增加毒副作用,多种药物同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了老年患者用药的复杂性.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3],而用药依从性的改变,往往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疗效降低,甚至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支出的增加.

    作者:刘媚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密度及IL-6,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密度及IL-6、TNF-α的影响.方法 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中药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制备各组大鼠腰椎石蜡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实验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补肾益骨方可明显升高BMD,降低TRACPSb、IL-6和TNF-α含量,明显改善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学.结论 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TRACPSb、IL-6和TNF-α明显升高,补肾益骨方可以明显降低上述血清学指标,同时明显改善大鼠腰椎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证实该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黄明炜;何小波;刘雨银;张俊谢辉;陶连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比药物间歇封包与达克宁乳膏外用治疗老年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1%特比萘乳膏联合10%水杨酸膏间歇封包与达克宁乳膏外用治疗老年甲真菌病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6例老年甲真菌病患者给予1%特比萘芬乳膏联合10%水杨酸软膏间歇封包治疗;对照组28例达克宁乳膏,每日2次外涂病甲,时间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37.8%,有效率63.9%;与达克宁组疗效比较x2=11.87,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1%特比萘芬乳膏联合10%水杨酸软膏间歇封包治疗老年甲真菌病疗效好于达克宁乳膏外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老年甲真菌病患者.

    作者:黄霞;孟祖东;鲁英;余晶晶;汪小兰;梁晓红;任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便秘的防治与护理

    便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症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广泛的专业合作.便秘常见于老年人,据有关资料报道老年便秘约占公众的20%.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便秘的患病率为11.5%,它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而且还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将的便秘与防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硫化氢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作用

    1996年Abe等[1]首次证实人体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可能是一种神经活性物质,内源性H2S可增强脑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调节的反应,诱导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e,LTP),对学习和记忆有重要的调节功能[2].因此H2S被认为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3].

    作者:杨昆;张丽梅;郭庆畲;苏苹;金志泽;何宇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