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道

吴文炎

关键词:脑梗死, 诊断
摘要: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主要由于缺血性脑梗死的梗死区流血再灌注,发生继发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早期活动,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及早期应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不适当的治疗有关.现将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自2001年至2008年以来共收治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310例,效果满意,现将有关外科治疗情况及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士亭;陈胜;方友平;谈进;倪耀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残胃癌的诊治体会及预防措施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的确切定义至今尚存争议,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仅指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后者包括因胃恶性肿瘤而行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1].残胃癌的发生率指胃部分切除术后随访到的残胃癌例数与胃部分切除术总病例数之比,一般认为发生率在1%~5%[2],远较普通人群胃癌发病率高.我科近十多年来共收治10例,均为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凯;袁喜红;洪华章;傅平;王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通常分为3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前者又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骨质疏松症是全球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较大的疾病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及早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减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明炜;张俊;朱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8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8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7%.其中轻度异常脑电图36例(46.1%),中度异常22例(28.2%),重度异常10例(12.8%).结论 EEG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玉宝;张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直肠超声对正常人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人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经直肠彩超对180例健康志愿者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180例被测者中输尿管中段管壁厚度为1.47mm±0.23mm;下段管壁厚度为1.49mm±0.20mm.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正常人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的正常参考值.

    作者:彭月享;刁路明;白姣;雷琳;杨波;陈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意义

    在急性炎症患者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1941年发现),命名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血清中的CRP是在肝细胞中合成的.

    作者:赵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

    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脆而疏松,既便有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部位极易发生,以其对位难、血供差、功能恢复慢、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为特点.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对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肖文全;计建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结核咯血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开展与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至今结核病仍然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肺结核的咯血窒息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咯血的护理非常重要,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我所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23例,下面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作者:徐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及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在患者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如果低血糖反应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休克,引起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建立全面、全程化的健康教育体系是目前糖尿病护理的关键.2006年至2007年我科急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20例,通过护理干预,使他们认识到疾病并发症给自身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自觉自愿的完成了对医护工作的配合,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动脉硬化症与手特定部位气色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国际通行的CIF病例表格式的临床诊断学对比方法,验证气色形态手诊与脑动脉硬化症的符合率.方法 根据气色形态手诊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标准,随机、双盲从人群中抽取有诊断结果的50例患者,并按照同样方法设置无手诊信息的对照组50例;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对两组进行终确诊.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综合分析,了解气色形态手诊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气色形态手诊与现代诊断标准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吻合率.结论 脑动脉硬化症与手部特定部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手部特定部位的气色变化与那动脉硬化症之问有较高的吻合率.

    作者:刘剑锋;周立峰;邱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病房管理的探讨

    管理是组织人员共同完成同一目标的过程.老年病房管理的中心目标,是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在老年病房管理中,常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来实现目标,如对病房的管理,对患者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等.如何实现目标管理对保证老年病房良好的工作秩序,促进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老年病房管理要求与患者主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护士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糖尿病普查后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

    目的 普查糖尿病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方法 每年对体验年龄在40岁以上的干部群众进行糖尿病普查,派出专家巡诊团对查出的患者予以确诊、定型,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常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放幻灯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及健康处方,开设24h糖尿病专线,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结果 经过5年的糖尿病普查,查出Ⅰ型糖尿病1500例,2型糖尿病3200例,收治来自全区的糖尿病患者11000例,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 经过普查及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学会了自我保健、自我监测和科学的饮食方法.起到了控制病情,延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寿命.

    作者:姜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护士与老年患者相处的艺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寿命的延长,从2000年起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6%[1].关心和照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进一步处理与老年患者的关系将是我们医护工作者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护士与患者接触频繁,护患关系成为医疗人际关系中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护患相处也有特殊性.笔者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现就与老年患者如何相处谈些体会.

    作者:徐徐;朱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明确诊断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及心电图,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4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中39例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97.5%,术中和术后应用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和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健;张华;郑若龙;蔡菁;高春恒;崔俊友;苏伟;孔祥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电神经信号采集与提取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运用神经微电极进行电刺激的方法正被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帕金森综合症、失明、耳聋、顽固性慢性疼痛和癫痫病等顽固性疾病,而医生也需要获得真实的神经信号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神经硅微电极的神经刺激与神经记录系统,基于DSP系统实现对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并通过外围电路与DSP协同产生神经刺激信号.脑电神经信号采集与提取研究的终目标是将其运用到临床的诊断中,为医生诊断提供切实可靠的神经信号数据资料.

    作者:白秀军;屠迪;张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组角化细胞生长因子(Palifermin)对放化疗诱发的黏膜炎的预防作用

    随着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的广泛应用,骨髓抑制不再是肿瘤治疗的剂量限制毒性,而黏膜炎等非血液系统毒性则受到更多的关注.实际上寻求佳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放射治疗或化疗诱发的黏膜炎已经成为肿瘤支持治疗的首要关键,因为减少黏膜炎的发生可以显著降低与之相关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并且使一些更积极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如同步放化疗等)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口腔和胃肠道黏膜快速增殖的上皮细胞对放化疗特别敏感,因此更加容易受到损伤[1].黏膜屏障的破坏可以累及整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和肠黏膜,使之成为肿瘤治疗的剂量限制器官.

    作者:顾文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做好老干部的心理服务工作

    老干部大多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历丰富,处世有力.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有的身患多种疾病和绝症,常年住院和卧床不起的也逐年增加;还有的老年殇偶,身边无子女,生活在空巢家庭,也有的子女下岗,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突出,这些都给老干部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使他们容易产生悲观的生活态度,造成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做好老干部心理服务工作是我们基层卫生人员的重要任务.现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提出以下看法.

    作者:李德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道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主要由于缺血性脑梗死的梗死区流血再灌注,发生继发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早期活动,情绪激动,血压波动及早期应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不适当的治疗有关.现将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离休干部患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在我国,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称为离休干部,目前这类人群大都在75岁以上.我院自2004年起负责全县236名离休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肖文全;计建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38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例,病理检查明确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用强的松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强的松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及百令胶囊),检测治疗前、后各组SCr、BUN、血钾、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明确治疗效果并长期随访,明确各组缓解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血浆自蛋白明显升高(P<0.05).其肾病综合征缓解率明显优越于单纯治疗组(P<0.05),随访分析发现肾病综合征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远期预后明显提高.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更有效地提高疗效,降低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叶婷婷;王黎萍;沈建明;田少江;李俊峰;邓妍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