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周智广;黄干;杨琳;李霞;王季猛
高脂饲料喂养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骨骼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病理改变,葛根素干预后,骨骼肌异常超微结构恢复至接近正常.
作者:毕会民;邓向群;张妍;周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 Kkay小鼠,以蛋氨酸喂养制备高胱氨酸血症模型.弥可保治疗两周同型血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氰钴胺治疗(2.2±0.2 vs 3.2±0.6 μmol/L,P<0.05).
作者:杨国庆;陆菊明;马芳龄;潘长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用Microalbustix试纸测定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分别为89%,96%和100%.这与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艳荣;洪天配;张路;谢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脂饮食和STZ联合制备的糖尿病大鼠,用罗格列酮治疗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胆固醇比不治疗者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抵抗素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作者:杨再刚;张木勋;张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定义为月经过少伴随男性化现象,表现为痤疮、多毛等雄激素增高,常合并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黄体激素促卵泡成熟激素比值增高、腹型肥胖、不育.B超示多囊卵巢有重要诊断意义.PCOS常为糖尿病的前躯表现,应受到重视.
作者:姚军;钱荣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脂肪肝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 方法对400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生化、瘦素、C肽与肝脏超声检查. 结果 T2DM患者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6%,该组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甘油三酯(TG)、1 h与2 h C肽、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1 h C肽、瘦素、TG水平升高,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T2DM患者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升高,且与BMI、TG、C肽、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高伟;任瑞珍;唐与晓;王秋灵;王玮;孟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在669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11%,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11%,双抗体阳性4%.自身抗体阳性的115例和随机选取的94例自身抗体阴性的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比较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体质指数升高.
作者:李东晓;郭立新;李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其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动物模型心肌成纤维细胞α1(Ⅰ)前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 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12周后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T Ⅱ(10-9~10-7 mmol/L),和ATⅡ10-7 mmol/L加上不同浓度AT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10-7~10-5 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 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α1(Ⅰ)前胶原的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糖尿病心肌成纤维细胞,并经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证实.经ATⅡ刺激48 h后,α1(Ⅰ)前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TⅡ浓度呈正比;加入氯沙坦后,前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TⅡ组下降,也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 ATⅡ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可能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倾向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可能主要通过ATⅡ1型受体介导完成.
作者:张琳;周丽诺;吴烯;沈稚舟;朱禧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DN)时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的表达,并探讨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方法 Kkay糖尿病小鼠(KA)组和非糖尿病小鼠(KB)组各8只,以PAS染色、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肾脏病变、MMP-9表达水平.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分别以RT-PCR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MP-9表达;以凝胶阻滞电泳(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情况. 结果 KA组出现明显DN病变,其肾小球硬化指数(GI)明显高于KB组(P<0.05);KA组肾小球 MMP-9阳性着色面积(11.14%)高于KB组(5.68%)(P<0.01),MMP-9 mRNA表达水平有类似变化.AGEs使HUVECs MMP-9表达增强,并伴有NF-κB激活.抑制NF-κB活性可降低MMP-9表达. 结论 Kkay小鼠DN伴有MMP-9表达增高,推测MMP-9在DN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AGEs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使内皮MMP-9表达增强的.
作者:郭清华;陆菊明;潘长玉;母义明;邹效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67岁,17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随机血糖16.5 mmol/L,诊断为糖尿病.先后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监测空腹血糖(FPG)6~7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7~8 mmol/L,空腹胰岛素(FIns)及C肽(FCP)均正常.近2年体重由70 kg降至55 kg;6个月前因2 hPG 9~10 mmol/L,改服格华止0.5 g日3次、糖适平30 mg日3次后,血糖达正常,但体重仍继续减轻;3个月前改用优泌林70/30,早餐前14 U,晚餐前8 U,FPG 5.4~6.2 mmol/L,2 hPG 7~10 mmol/L;但每次注射后局部皮肤均出现瘙痒及皮疹,皮疹可自行消退,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前5天因腹部皮肤于注射后出现鸡蛋大小的皮疹而停用胰岛素,改格华止0.5 g日3次、达美康80 mg日3次,曾查FPG 3.6 mmol/L,2 hPG 5.0~15.9 mmol/L.入院前3天凌晨突发昏迷,1 h后于急诊室测血糖2.0 mmol/L,经注射葡萄糖后意识恢复,收入院.
作者:高莹;杨建梅;高燕明;郭晓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118例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发现三种抗体单独检出率与欧美高加索人接近,联合检测阳性率优于单一抗体检测.
作者:王建平;周智广;黄干;杨琳;李霞;王季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脂肪酸对人肝细胞瘤细胞株(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研究显示,高浓度的软脂酸可通过抑制HepG2细胞胰岛素受体和葡萄糖转运子2的表达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花生四烯酸可通过类似机制刺激葡萄糖摄取,部分阻断软脂酸的作用.
作者:王平;母义明;汪保安;潘长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变(DC)发病有关. 方法以M2受体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198例患者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DC 48例,2型糖尿病(T2DM)组52例,高血压无靶器管受损(HT)组58例,正常对照(NC)组40例.结果 DC组抗β1和 M2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0.4%和54.2%,明显高于T2DM组(16.1%和16.1%)、HT(19%和12.1%)及NC组(15%和17.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DC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赵林双;廖玉华;王敏;向光大;候洁;乐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正常糖耐量、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者的研究显示,Calpain-10基因的第43和第1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和-19)与T2DM的发生相关,与哈萨克族人群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作者:李琳琳;张月明;杜景玉;毛新民;武新华;冉新建;王赛刚;白丽;阿里木江;李念东;孙晓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胰岛素抵抗(IR)是发生代谢综合征(MS)、2型糖尿病(T2DM)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之一,其传统的定义是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的能力下降,主要发生在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作者:李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能水解甘油三酯(TG)、甘油二酯(PG)、甘油一酯、胆固醇酯和其他脂质及水溶性底物, 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它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近研究发现在胰腺、睾丸、肌肉、肾上腺等组织中也有表达,而且可能发挥更独特的作用;还发现HSL的活性和基因的改变可能与代谢紊乱相关.
作者:王咏波;陈璐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发家族性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影响发病年龄的因素. 方法 190个早发(在40岁前诊断)和103个晚发T2DM家系(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在40岁后诊断)的先证者参加了本研究.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评估β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用空腹和进食100 g馒头30 min胰岛素血糖差值的比值(ΔI30/ΔG30)评价胰岛素早期分泌,同时测血脂和体质指数(BMI). 结果 (1)早发T2DM先证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显著高于晚发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晚发的T2DM患者(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HOMA-β是诊断年龄的独立预测因素.(3)在早发T2DM患者中,肥胖组(BMI≥25 kg/m2)的诊断年龄和HDL-C均低于非肥胖组(BMI<25 kg/m2)(P<0.05, P<0.01),而TG、FIns、HOMA -IR高于非肥胖组(P<0.05, P<0.01). 结论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相对β细胞功能缺陷是早发家族性T2DM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 两者的共同作用与糖尿病的提前发生有关.
作者:韩学尧;纪立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脂质异常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发现,PPARα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黎瑶;童南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 tRNALeu(UUR) 3243 A→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348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克隆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 3243 A→G突变,并进行家系研究. 结果 DM组发现2例3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有家族史的DM患者中发生率为1.2%.对照组未发现此突变.3243 A→G突变先证者呈典型的线粒体DM表现,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异质性不一致. 结论 tRNALeu(UUR)3243 A→G突变在天津地区发病年龄≤45岁的DM患者中检出率低,在合并其他线粒体病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该突变异质性比例在有丝分裂组织中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作者:于德民;李明珍;刘德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糖耐量受损(IGT)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方法选取正常糖耐量(NGT)、IGT、2型糖尿病(T2DM)者共34例,以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测定IR,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T2DM组的IR显著升高;IGT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第二时相分泌水平升高;T2DM组IR与IGT组处于同一水平,FIns较NGT组显著减少. 结论由NGT向IGT的演变过程中,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共同起作用.
作者:李玲;厉平;王贵新;姜甲军;刘秀明;尚小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