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龙;王克强;刘雯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初诊T2DM的可行性.方法:胰岛素(RI)强化治疗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T2DM),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血压、24h尿白蛋白的变化,及强化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强化成功率59.1%.三酰甘油(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显著下降.出院后综合治疗3个月强化组的心绞痛缓解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初诊T2DM具有可行性.
作者:孙威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室射血分数(EF)、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P波终末电势(PtfV1)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对208例根据病史、体征、心脏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就诊后24 h内取静脉血,采用美国博适(Biosite-Triagoe)床旁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血浆BNP,并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及进行6MWT,分析血浆BNP与EF、NYHA心功能分级、PtfV1及6MWT之间的关系.结果:按照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患者血浆BNP逐步增加(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血浆BNP显著大于射血分数>40%者(P<0.001);PtfV1值大的患者血浆BNP显著大于PtfV1小的患者,6MWT距离短的患者血浆BNP显著大于距离长者.结论:血浆BNP水平与传统的评价心功能指标有明确相关性,因其操作方便、快速出结论,可作为临床评价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作者:王海玲;张灵;张志莲;王乐;王进;胡雪红;贾宁;静国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特性,比较DEI和单色光两种方法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不同成像机理及效果,评价同步辐射方法在冠状动脉成像上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在BSRF的4W1A束线上,利用DEI装置及单色光成像装置,分别对大鼠心脏进行成像,在DEI成像时,采用离体心脏样品;在单色光成像时,采用活体大鼠,并静注60%碘造影剂1 ml,迅速采集图像,以图像衬度和空间分辨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示大鼠的冠状动脉,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图像分辨率达到微米量级.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的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色光技术和DEI技术均能显示冠脉结构,但受成像条件和方法的限制,在BSRF进行的冠状动脉成像实验仍是初步的,因而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汤光宇;陈云燕;陈岳声;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内皮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系列基因活动引起的级联反应的结果,由促凋亡因子和抗调亡因子共同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以上两方面综述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彩琴;张红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迄今唯一无创伤检测心脏能量代谢的方法,与MRI不同,它主要提供生物体内化学组分的信息.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取决于其旋磁比及共振原子核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取决于外磁场及原子核周围电子磁场的作用.因此不同化学组分的原子核就会以略有差异的频率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不同的磁共振波峰,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通过对不同的波峰的区分,即可分辨样品内的化学成份.
作者:杨云龙;王克强;刘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p(a)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285例连续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9例,急性心肌梗死99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Lpa)水平.按Lp(a)水平分为2组,低Lp(a)水平组(Lpa<300mg/L)194例,高Lp(a)水平组(Lpa≥300 mg/L)91例.随访6个月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在TC,TG,HDL,LDL方面均无显著差异.2)高Lp(a)水平组术后6个月的支架内再狭窄率(11.9%vs 1.2%,P<0.01)显著高于低Lp(a)水平组.3)住院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个月时高Lp(a)水平组在不稳定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方面较低Lp(a)水平组明显增加(P<0.01),而在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Lp(a)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Lp(a)水平与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相关.
作者:汪蔚青;金惠根;陈万春;刘宗军;杨伟;施佳;于宏梅;李英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双向Glenn分流术(bidirectional Glennshunt,BGS)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12月,共为47例先天性心脏病实施了BGS.其中单纯BGS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8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环缩术后行二期单纯BGS治疗4例;非体外循环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中应用BGS7例:以上39例术中建立上腔静脉与右心耳的临时转流,避免了体外循环.另外3例Ebstein畸形在三尖瓣成形术后并行循环下行BGS;4例法乐四联症并单一右冠畸形根治术后并行循环下行BGS;1例房间隔缺损并右心室发育不良修补房间隔后行BGS.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为4.3%.术后随访3个月~5年,3例患者紫绀较出院时加重.结论:BGS简易、可靠,能有效地减轻肺循环心室功能缺失或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脏负担及增加氧合.
作者:陈景伟;陈海生;钟焕清;夏天;赖锋华;刘浪;林秋伟;康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再灌注治疗后出现局部心肌无复流现象.诸多因素参与其发生发展,而血管收缩被认为是重要的可逆性因素.硝普钠作为NO直接供体治疗无复流现象的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硝普钠在无复流现象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吴婕;顾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病理生理机制原发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负荷过重等基本病因在各种诱因促使下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肌各部位舒缩功能活动不协调性导致心力衰竭.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机体发生一系列代偿反应,但心衰原因不能及时清除时上述代偿反应长期持续,其有利一面逐步减弱,消极影响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终导致CHF.
作者:梁张;张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冠心病患者和98例健康人进行测定LP(a),以血浆脂蛋白a>30 mg/dL为异常,分析.结果:冠心病组LP(a)明显高于对照组(34.18±23.6 mg/L vs21.90±18.10 mg/dL,P<0.01);冠心病患者中LP(a)异常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比例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LP(a)异常比例增加(P<0.05).结论:LP(a)与冠心病密切相关,LP(a)增高者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易侵犯多支冠状动脉.
作者:张爱元;张俊刚;季祥武;邵静波;黄静;伦增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力衰竭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如药物、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术等使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都有所提高,但心肌梗死造成功能心肌细胞丧失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这已经成为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的大障碍.如何逆转或修复心肌缺失和梗死后形成的瘢痕是医学工作者一直探求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试验证实干细胞移植对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和心肌重构都有明显效果,但此技术远未成熟,存在许多颇受争议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干细胞移植的佳时间选择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围绕该问题的研究起步时间比较晚,所得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就其可能机制及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席伟春;邹云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在缺氧诱导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将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72 h组、Caspase-3抑制剂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同时应用荧光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aspase-3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6.05±1.66%与缺氧72 h组(46.83±3.97%)相比明显降低并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caspase-3抑制剂组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与缺氧72 h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Caspase-3抑制剂组的Caspase-3活性与缺氧72 h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Caspase-3抑制剂能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抑制剂能明显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Caspase-3抑制剂能明显抑制Caspase-3蛋白酶活性.
作者:张煜;焦青萍;徐德民;徐红;张维;邱朝晖;朱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血管重构在高血压患者和动物模型中普遍存在,是高血压维持、恶化的结构基础,同时又是某些高血压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机制复杂多样.心血管重构以及心肌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高血压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乐迎;张红旗;王庆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评价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5例ACS、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用稳态模型2计算机软件(HOMA2 Caculate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S患者和SA患者hsCRP水平和HOMA2-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CS患者hsCR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SA患者(P<0.001),hsCRP水平与HOMA2-IR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密切相关,炎症反应、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张立;冯毅;朱乃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率,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方法:82例可疑CA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分为CAD组(51例),冠脉造影阴性即对照组(31例),两组均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依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将51例CAD患者分为两组,CAD合并有OSAS组(36例),单纯CAD组(15例).结果:CAD组中OSAS的患病率为70%,对照组中OSAS患病率为19%.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A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91±14.23比7.05±9.32),有统计学差异(P=0.000).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PO2)CAD合并OSAS组低于单纯CAD组(95.72±1.61比97.07±1.49),有统计学差异(P=0.008),平均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CAD合并OSAS组低于单纯CAD组(81.42±9.39比88.47±4.42),有统计学差异(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OSAS(OR5.66;95%CI1.74-18.38;P=0.004)高血压(OR3.79;95%CI1.20-11.98;P=0.023)以及LP(a)(OR1.01;95%CI1.00-1.02;P=0.014)与CAD独立相关.结论:在冠脉造影证实的CAD患者中OSAS的患病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发现OSAS与CAD独立相关.
作者:徐卓文;杨志健;陆甘;张玉林;朱铁兵;王连生;陈波;曹克将;马文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功能障碍关系密切.胰岛素抵抗,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呈恶性循环,两者相互促进,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董洁;李俊勇;荀丽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善.方法:选非缺血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按慢性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测定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min步行距离,观察再住院人次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CRP明显降低、LVEF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非缺血性心衰血清CRP水平,干预左室重塑,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上述作用与其抗炎效应有关.
作者:高秀梅;狄巨岚;陈玉兰;王金海;贾金娥;王鲜;史彦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6年4月我院心内科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根据其年龄情况分为老年AMI组(≥75岁)46例,年轻AMI组(≤60岁)64例,共计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急诊PCI治疗的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老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陈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而年轻组患者吸烟、高血脂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64.0%比25.9%,P<0.01);两组梗死相关动脉、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7.8%、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年轻组长[(64.4±25.4)min vs(49.7±21.8)min,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分别为:6.5%vs 1.8%;5.0%vs 0%,,老年组明显高于年轻组(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累计总MACE发生率分别为:21.7%vs11.1%,32.5%vs 12.2%,老年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组患者(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冠脉病变重且临床情况复杂,虽然急诊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与年轻AMI患者相似,但近、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作者:陈爱明;迟贤国;蒋立民;赵毅;董振宇;张国春;周德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硝酸甘油因其作用迅速有效是临床治疗心绞痛的经典药物,但长期反复应用会导致其耐药产生.关于其作用及耐药机制,已有多种代谢酶及内源性活性物质被提及,晚近,科研者们纷纷将焦点集中至乙醛脱氢酶2(ALDH2)及ROS系统并试图归因于它们.
作者:赵吉;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特殊技术提高冠脉慢性闭塞病变PCI术成功率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病例120例,其中45例采用特殊技术(双侧造影技术、双导丝轨道技术、平行导丝技术及锚定状技术),75例未采用特殊技术,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结果:采用特殊技术病例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未采用特殊技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脉慢性闭塞病变PCI采用特殊技术可显著提高成功率.
作者:张彤;杨俊;吴泳昕;武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