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Meta分析

刘征;陈金良;于卫国;任永梅;宋明辉;李安均;李小柱

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 再狭窄, Meta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的效能。方法通过PubMed、HighWire、CBMdisc、EMbase、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SPECT-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效应指标数据。采用系统评价软件Meta-Disc1.4和S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加权合并效应量指标,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面积(AUC)、Q*指数;绘制漏斗图,并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本评价共纳入文献10篇,样本750例,病变冠脉855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6篇,患者360例,SPECT-MPI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8(0.83~0.92)、0.83(0.77~0.89),AUC和Q*指数分别为0.92、0.85;以冠脉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8篇,冠脉763支,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6(0.82~0.90)、0.89(0.86~0.92),AUC和Q*指数分别为0.94、0.88。结论 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效能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

    目的:了解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查体,确诊糖尿病+高血压(T2DM+HP组)573例,单纯糖尿病(T2DM组)139例,同时选取正常查体者674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肾并发症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质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肌酐(Cr)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HP组血压、血糖、TC、TG、LDL-C、UA、Cr、体质指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T2DM+HP组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UA、高Cr暴露水平是其1.737、3.851、2.498、1.868、2.466、2.546倍,同时肥胖率也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3.426倍。与对照组和T2DM组比较,T2DM+HP组合并心、脑、肾脏疾病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暴露水平升高,心脑肾并发症比例增加。

    作者:刘素珀;郭雪微;鲍艳江;刘东云;任骏;张连波;宋志鑫;张彩红;高永莉;马丽娟;郭茂林;鲍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HF),并且射血分数正常的HF(HFpEF)患者可占到HF人群的50%[1]。HFpEF的总体死亡率可能高达射血分数减低HF(HFrEF)患者的死亡率[2],虽然HFpEF的大部分死亡是心血管性死亡;但与HFrEF相比,HFpEF的非心源性死亡较高。近十年类HFpEF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改善,凸显长期缺乏对该重要综合征的有效治疗。该文重点综述HFpEF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作者: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对安全性研究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9年7月~2014年11月发表的有关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中国冠心病患者的对照研究。分为替格瑞洛组,90 mg 2/日;氯吡格雷组,75 mg 1/日。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符合入选要求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对照研究,共计2091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之间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OR=1.31,95%CI:0.92~1.87,P=0.13),但替格瑞洛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OR=2.62,95%CI:1.54~4.46,P=0.00004)。结论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当,但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氯吡格雷。

    作者:谢文剑;谢红光;陈绍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对已知高危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素(fluoroquinolones,FLQs)对已知高危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10年1月解放军第359医院心血管内科高危心脏病患者518例,男性213例,女性305例,年龄45~88岁。根据患者是否应用FLQs将患者分为使用组(n=78)和未用组(n=440)。经Holter证实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死亡原因和猝死情况。结果使用组78例,死亡42例,其中猝死者26例;未用组共440例,死亡124例,其中猝死者22例。使用组有2例心脏骤停发生后被复苏成功,但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本研究也归入猝死。FLQs使用组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组(33.3%vs.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心脏病患者使用FLQs会导致猝死发生率增加。

    作者:王兴元;杨善进;范利娟;周红霞;曹洪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高血压动脉血管病变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病变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组(68例),男性39例,女性29例;联合用药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通心络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用药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周期为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PFV)、晚期血流峰值(APFV)及其峰值比(E/A);检测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动脉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心络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以及24h平均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用药组LDL-C、TG、TC、ox-LDL和hs-CRP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心络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面积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MT值及斑块面积显著低于通心络组,分别为(1.13±0.05)mmvs.(1.42±0.06)mm,(0.41±0.02)cm2vs.(0.73±0.0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心络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EPFV和E/A均显著升高,APFV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通心络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EPFV和E/A均显著升高,APFV降低,数值为(62.38±2.44)cm/svs.(69.10±1.97)cm/s,(0.90±0.43)vs.(1.18±0.27),(65.27±2.06)cm/svs.(60.73±2.28)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病变及左心室肥厚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通心络。

    作者:刘永东;高亢;张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疗效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顺义区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9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9.3±9.4)岁。入选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曲美他嗪组(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3 d口服曲美他嗪20 mg,3/日,术后继续服用。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前、术后24h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TIMI帧数(TFC)评估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PCI术后较术前CK、CK-MB和cTnT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术后比较,曲美他嗪组CK、CK-MB和cTNT均降低,(102.52±30.40)U/Lvs.(82.37±22.40)U/L、(19.52±3.49)U/Lvs.(14.37±2.68)U/L、(0.13±0.12) ng/mlvs.(0.05±0.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临床显效16例(40.0%),有效14例(35.0%),总有效率为75.0%;曲美他嗪组临床显效26例(66.7%),有效9例(23.1%),总有效率为89.7%,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平均TFC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抑制PCI围术期相关心肌损伤,且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周维伟;赵冰;刘淑满;杨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证据。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体检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10例为硬化组,所有患者均经血管超声检查证实。硬化组中男性10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1.3±11.8)岁,其中高尿酸血症92例,定义为合并组。另外在本院选择110例健康志愿组,男性10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1.9±12.3)岁,作为健康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比合并组与健康组患者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结果硬化组患者中存在高尿酸血症共有92例,明显高于健康组31例。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得出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合并组患者中的SUA、CRP等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引起粥样硬化的因素包括体内的血管损伤、炎症、尿酸结晶等,有助于针对性治疗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薛佳;张伟;孙婧;曹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

    1.1流行病学调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和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IHD和卒中分别是全世界疾病死亡的首要和第三位原因,2013年导致每100000人中有247.9人死亡[1]。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精神障碍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2]。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及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二位导致残疾的原因。2015年Walker[3]对精神障碍人群的死亡率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人群的死亡率较非精神障碍人群高2.22倍,占全球死亡的14.3%,每年约80万死于精神障碍。

    作者:魏万林;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Clinical trails、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收集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6名受试者。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后,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的有效率(RR=1.25,95%CI:1.15~1.35,P<0.00001)优于西医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MD=6.28,95%CI:3.29~9.27,P<0.0001)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4.07,95%CI:-5.85~-2.28,P<0.00001)低于对照组;脑钠肽(BNP)(MD=-132.38,95%CI:-205.66~-59.10,P=0.0004)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MD=35.86,95%CI:17.95~53.77,P<0.0001)高于对照组;心率(MD=-4.91,95%CI:-7.27~-2.55,P<0.0001)低于对照组。纳入的8个研究中,有2个研究观察了不良反应,1个研究报告有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因大部分研究未对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观察,故未能作出药物安全性方面的可靠分析。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增加了本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附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贾秋蕾;胡元会;宋庆桥;杜柏;李可;李偲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40 mg组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2.10±10.55)岁;20 mg组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1.09±9.54)岁。分别于PCI治疗前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和40 mg,PCI治疗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PCI术后1个月、6个月TC、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 mg组比较,40 mg组PCI术后6个月TC,术后1个月及6个月LDL-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后6个月内40 mg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20 mg组为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20 mg组1例,未出现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但使用40 mg患者较20 mg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

    作者:王显利;廉秋芳;王雅宁;李雪杰;李艳;王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疑似冠心病表现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主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1天”为求明确诊断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家族史及吸烟史,少量饮酒。体检:体温36.2℃,心律70次/分,血压128/83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血糖、血脂、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导联T波双向倒置。心脏超声: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异常交通--不除外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左房增大(46.3 mm),左冠状动脉内径5.7 mm,右冠状动脉内径4.37 mm,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可见异常交通,内径4 mm,多普勒显示其内可见舒张期为主血流信号。左室射血分数75.6%。心肌核素显像: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256层冠脉CT造影(图1):冠脉走行区多发迂曲血管影,肺动脉主干内动脉期造影剂显影,考虑瘘形成可能。冠状动脉造影(图2):前降支、回旋支血管扩张,前降支开口及近端迂曲血管影,左肺血管可见造影剂充盈,前降支至肺动脉瘘。入院终诊断: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因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心脏功能正常,暂不予手术治疗,嘱患者每隔3~6月心内科门诊复查。

    作者:李宏伟;葛庆锋;李海涛;赵丽娜;刘培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08年6月~2014年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经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0.3±14.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2±13.7)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4±14.9)岁。对照组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及水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30min给予前列地尔10μg,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入,术后静脉注射3d,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肾功能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前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h 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BUN, Scr,GF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率,住院天数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预防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液透析及住院天数。

    作者:孙小霞;王阿利;左红;秦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眼复视、头晕、发热1月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d”入院。患者1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复视、头晕,经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为“脑血栓形成”,给予溶栓(尿激酶)、抗凝、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发病第12d患者无诱因突感双侧前臂痛痒,左手第一指间关节肿胀,周围软组织红肿,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7.5~39℃之间,无心前区不适,血培养示“玫瑰色库克菌”,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叶中等回声团,赘生物可能,二尖瓣脱垂,中至大量返流,主动脉无冠脉增厚,赘生物可能,左室射血分数>30%;腹部CT平扫示:脾大,脾脏可见楔形低密度影,脾梗死可能性大,脾脏下极低密度影,性质待查。入院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脑梗死,脾大,药物过敏(低分子肝素钙)。抗感染治疗40d后转至北京阜外医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顺利,切口愈合好,赘生物血培养示“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转回我院继续抗感染治疗。入科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左上肢120/60 mmHg(1 mmHg=0.133kpa),右上肢:125/68 mmHg,左下肢:138/76 mmHg,右下肢:140/75 mmHg,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心音M1、P2、A2无亢进,A2>P2,无开瓣音,心率80次/分,胸骨左缘IV肋间可闻及舒张期Ⅱ级隆隆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脑梗死后遗症期。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杨彦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ntin C,Cys-c)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2013年10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次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533例,其中男性418例,女性115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24 h的Cys-C水平分为对照组(200例,Cys-C<17 mg/L)以及实验组(333例,Cys-C>1.17 mg/L)。所有入选者于入院24h内抽血检测血清Cys-C的水平。出院后电话随访1年,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住院期间实验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0.8%vs.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的1年无事件生存率(82.3%vs.88.3%,P=0.007)。死亡率分别为4.3%vs.3.6%,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9%vs.4.0%,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2.7%vs.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以及远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磊;郑晔;王云飞;盛吉章;曹绪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盐酸阿罗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初诊的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0.2±10.8)岁。随机分为阿罗洛尔组(n=50)和氨氯地平组(n=50)。阿罗洛尔组每日晨起服用盐酸阿罗洛尔;氨氯地平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连续服药8周。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记录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率情况,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问卷评估抑郁、焦虑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阿罗洛尔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下降,(77.8±11.0)次/minvs.(67.5±10.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阿罗洛尔组焦虑水平下降,(37.9±10.2)分vs.(35.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罗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水平。

    作者:刘春萍;骆利;谈波;衣桂燕;李俊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和COR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皮质醇(COR)含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疗程为8周,检测及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中BDNF和COR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清中BDNF的升高值[(11.67±3.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13±1.10)pg/ml];干预组干预后血清中COR的下降值[(26.05±5.5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8.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积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清的COR和BDNF的表达。

    作者:侯莉;王颖琦;刘伟;赵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透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目的:对比Ensite Velocity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曝光与常规X线曝光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的可行性,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PSVT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拟行RFCA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三维电解剖组(45例)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零X线透视下标测治疗,常规透视组(41例)应用X线透视下标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即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透视组相比,三维电解剖组手术时间类似(P>0.05),X线透视时间明显减少(P<0.05),手术即时成功率及随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安全、高效,可尝试应用以大限度减少X线透视。

    作者:刘定坤;韦开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再灌注治疗策略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在病理生理学、早期诊断、危险分层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为临床识别的重要策略。AMI再灌注治疗存在人群与地区的不平衡性,在基层积极开展溶栓治疗仍属必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对于存在心源性休克的多支临界狭窄或高度不稳定病变实施一次性干预,以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成为急诊PCI的重要处理策略。在PCI辅助药物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决定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时程,对于无法耐受DAPT的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可能开辟有效途径。

    作者:王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甘油三脂脂肪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ATGL)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41~67(56.3±6.2)岁。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冠心病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AMI组血清ATG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较SA组血清AGT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组AGTL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ATGL与体质指数、三酰甘油、Gensin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6,r=-0.324,r=-0.476, r=-0.36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血清ATG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新的血清标记物。

    作者:王彦方;郑晓晖;胡丰朝;王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的效能。方法通过PubMed、HighWire、CBMdisc、EMbase、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SPECT-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效应指标数据。采用系统评价软件Meta-Disc1.4和S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加权合并效应量指标,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面积(AUC)、Q*指数;绘制漏斗图,并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本评价共纳入文献10篇,样本750例,病变冠脉855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6篇,患者360例,SPECT-MPI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8(0.83~0.92)、0.83(0.77~0.89),AUC和Q*指数分别为0.92、0.85;以冠脉为研究对象,纳入文献8篇,冠脉763支,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及其95%CI分别为0.86(0.82~0.90)、0.89(0.86~0.92),AUC和Q*指数分别为0.94、0.88。结论 MPI诊断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效能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作者:刘征;陈金良;于卫国;任永梅;宋明辉;李安均;李小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