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患者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张学志;杜青;王其新;周长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 vs.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房颤患者的三联抗栓治疗

    有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应给予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已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应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支架血栓形成等心血管事件.因此,对于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而言,存在两类抗栓药物不能互相替代,三联抗栓治疗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两难选择.本文将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如何能够在临床获益的同时又能将出血风险降至低的抗栓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徐宝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右室心尖部和间隔部S1S2刺激电重构后对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右室不同部位S1S2刺激电重构后对室壁QRS间期、QRS波起始至T波顶点间期(QTp)、QT间期和T波峰末间期(Tp2e)影响,分析不同部位起搏对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患者18例,随机分心尖部刺激组(RVA组,n=9)和间隔部刺激组(RVS组,n=9),分别行S1S2刺激,测量每组体表起搏心电图V1导联S2刺激的QRS间期、QRS波起始至T波顶点间期(QTp)、QT间期和T波峰末间期(Tp2e)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VS组较RVA组的QRS间期、QTp无差异、至S1S2 500/260ms后QT间期及Tp2e明显减低;两组均随S1S2刺激间期缩短QT间期及Tp2e明显增大,而QRS间期及QTp无差异.结论 电重构后RVS组比RVA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低、心脏同步性较好,是选择起搏的较好部位.

    作者:王又平;朱中升;徐伟;刘利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前后心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本院20例符合CRT置入指征的CHF患者行CRT,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AV/VV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hs-CR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心脏超声测定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达峰时间延迟(SPWMD)等指标.结果 CRT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平均降低I级;LVEF、LVDd、MRA、SPWMD均逐渐好转(P<0.05),术后hs-CRP指标逐渐下降(P<0.05);NYHA分级与hs-CRP水平的下降具有相关性(r=0.78,P<0.05).结论 CHF患者行CRT治疗后,心功能可明显改善,hs-CRP与心功能存在负相关性.

    作者:李斌;钟志雄;张奇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急诊手法按摩处理疗效

    血液透析通路是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为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血管内膜增生、高凝状态、反复穿刺、不适当压迫、吻合口狭窄、低血压等原因造成瘘管流量不足,甚至血栓形成,这也是瘘管失功的常见原因[1].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处理血栓形成、保留有限的血管是肾内科医生需要经常面临的问题.我院近年来尝试应用手法按摩法处理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轶雯;史振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干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可导致多种心血管事件,严重危害健康.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而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细胞,已有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对A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赵琦;朴海南;李婉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交感风暴的治疗体会

    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侯群[1],其发生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有关.本研究对采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交感风暴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海蓉;宋泽军;陈洋;胡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cfPWV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疑诊冠心病(CHD)并行冠脉造影术患者依据有无CHD和DM分为4组(每组n=40),无CHD且无DM为对照组,有CHD无DM(CHD组)和无CHD有DM(DM组)统称单病组,同时合并CHD和DM为合并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装置检测患者cfPWV,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并与cfPW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合并组、单病组和对照组cfPWV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CHD组、DM组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呈下降趋势,且合并组与其他三组和CH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合并组患者cfPW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0.408,P<0.01).绘制糖尿病患者cfPWV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73±0.034(95%可信区间:0.808~0.937),阈值11.74m/s预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86.9%.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cfPWV、Gensini积分明显增高,且cfPW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cfPWV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岳强;刘志跃;赵瑞平;李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伴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PSVT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n=40)、胺碘酮组(n=40)、倍他乐克组(n=40)和联合组(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联用,n=40),分析各组治疗PSVT的疗效以及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4种治疗方案终止PSVT的有效率分别为:联合组95%,倍他乐克组90%,普罗帕酮组82.1%,胺碘酮81.1%;起效时间分别为:联合组8min,倍他乐克组8min,普罗帕酮组13.5min,胺碘酮16min.降压效果以联合组为明显,其次为倍他乐克组和胺碘酮组,以普罗帕酮组差.结论 与普罗帕酮、胺碘酮、倍他乐克单药相比,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联合应用终止PSVT效果佳,且降压效果好.

    作者:易辉;梁晋川;吴音;于沛涛;罗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组人脑钠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左心衰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9年7月~2011年4月我院急性左心衰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8).对照组予吗啡、速尿、西地兰静脉注射,维持硝普钠静脉微量泵注射至症状缓解后持续12小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钠肽3~5天治疗,观察两组间住院期间症状缓解时间、血压、肺动脉楔压(PCWP)、心功能、住院期间和出院6个月后肾功能的变化和6个月内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4.3h和4.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2.1% vs.26.8%,P<0.05),且治疗组肺动脉楔压(PCWP)早期下降幅度较大[(8.7±2.5)mmHg vs.(3.5±1.5)mmHg,P<0.05].但两组心功能指标和住院期间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肾功能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亦无差异(60.4% vs.73.2%,P>0.05).结论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并不增加心力衰竭患者获益,且较常规治疗更易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张立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差异.方法 纳入PSVT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n=60)和普罗帕酮(n=60).两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纠正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调整盐酸平衡的基础上,艾司洛尔组通过输液泵注射艾司洛尔,初始按负荷量0.5mg/kg,每次增加0.05mg/kg,直至显效,大剂量≤0.25mg/kg.普罗帕酮组采用注射用水20mL+普罗帕酮70mg缓慢注射(10min~15min).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85.0%vs.83.3%,P>0.05),且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的疗效接近(P>0.05).结论 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PSVT与普罗帕酮同等有效.

    作者:胡媛琴;林朱森;李天杰;刘树元;王立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检测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观察不同类型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珠蛋白水平.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1年1月PCHD患者72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将PCHD组依诊断进一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n=1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n=3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21);检测并比较各组Hp浓度的差异.结果 PCHD组H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5±0.525)ng/mL vs.(0.869±0.172)ng/mL,P<0.05];SA组、UA组和AMI组Hp浓度分别为(1.699±0.723)ng/mL、(1.685±0.453)ng/mL和(1.946±0.584)ng/mL,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281).结论 PCHD患者血浆Hp浓度明显升高,且与类型无关.

    作者:王述琦;赵琛;王云英;范茜;刘萍;潘巍巍;刘格;于楠楠;张七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血压城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目的 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方法 对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12个城镇社区843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材料等健康教育措施,对比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和体质指数(BMI)达标情况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所纳入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48.44% vs.58.50%)、血压控制达标率(40.95% vs.71.56%)、BMI达标率(37.82% vs.49.66%)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平均收缩压[(137.70±14.83)mmHg vs.(136.09±11.08)mmHg]及舒张压[(84.59±10.55)mmHg vs.(83.23±7.11)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危险因素,吸烟率(16.03% vs.10.33%)和饮酒率(9.51% vs.6.66%)下降;合理运动率(21.36% vs.50.20%)和低盐饮食率(8.57% vs.19.46%)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水平,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控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汪浩;贾绍斌;丛广志;罗彩琴;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肺积1号方防治肺癌紫杉醇化疗相关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肺积1号方对肺癌紫杉醇化疗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和心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64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仅接受化疗,实验组在化疗同时口服肺积1号方煎剂,早晚各1次,200mL,日一剂.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指标,以及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结果 实验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 vs.31.3%,P<0.05),实验组化疗后LVDd、LVDs、E/A、LVEF和FS均与化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LVDd和LVDs较化疗前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 vs.37.5%,P<0.05).结论 肺积1号方对肺癌紫杉醇化疗所导致的心脏不良反应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功能下降.

    作者:庄静;刘瑞娟;孙长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芪参益气滴丸(0.5g,tid).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长[(427.0±26.8)m vs.(322.0 ±26.5)m]、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51.6±2.9)% vs.(45.1±3.9)%]、NYHA分级改善明显(提高Ⅰ级以上:92.8% vs.73.8%),同时NT-proBNP水平更低[(1422 ±420) pg/ml vs.(2536 ±4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在常规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水平,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时阳成;郭晓玲;孙顺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Meta分析系列之七: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性试验及动物实验的质量评价工具

    非随机实验性研究(non-randomized experimentalstudy)和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是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的Meta分析也日渐得到重视,其结论已成为循证决策的依据之一.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对随机对照试验[1]及观察性研究[2]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了简介,现对较为常用的或推荐使用的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准确性试验及动物实验的评价工具进行简介.

    作者:曾宪涛;庄丽萍;杨宗国;董圣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纳入存在单支病变经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合并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NF-α和MMP-9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有冠状动脉狭窄需行PCI治疗患者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②PCI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显著高于术前[(19.89±5.41)ng/mL vs.(15.78±5.34)ng/ml,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TNF-α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6±5.54)ng/mL vs.(12.48±5.12)ng/mL,P>0.05];③PCI组患者术后血浆MMP-9显著高于术前[(21.97±5.93)mg/L vs.(18.65±5.72)mg/L,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MP-9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1±5.33)mg/L vs.(15.31±5.21)mg/L,P>0.05].结论 需PCI治疗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高于无冠脉狭窄者,冠脉介入治疗较冠脉造影可造成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及MMP-9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术后支架再狭窄有关.

    作者:刘丽军;马燕霞;信栓力;常超;李敏;邵丽荔;王晓丽;朱洁莹;李雅琪;代艳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Meta分析系列之八: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

    Meta分析不仅需要完整、客观的检索相关文献,而且要求排除有缺陷研究的标准必须是明确的、独立于试验结果的,即不能因为某个试验结果与该领域的其他试验结果不同而将其排除,Meta分析应当公开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供读者判断其证据可信度.研究表明,因缺乏报告规范,关键信息的缺失可使得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的潜在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1-2].因此,要想提高Meta分析的质量有必要规范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报告格式及制作步骤;同理,Meta分析的制作者也只有严格遵照相应的报告格式及制作步骤,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得到广泛认可的Meta分析.

    作者:曾宪涛;李胜;马钻;张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阿利吉仑对氨氯地平相关外周水肿干预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阿利吉仑对氨氯地平相关外周水肿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阿利吉仑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4项研究,2584例患者.Meta分析示:与单用氨氯地平组相比,阿利吉仑联合氨氯地平组外周水肿发生率有下降趋势(RR=0.84,95%CI:0.69~1.02,P=0.08);因发生外周水肿而退出研究的比例下降(RR=0.63,95%CI:0.41~0.95,P=0.03);因干预相关副作用而退出研究的发生率下降(RR=0.72,95%CI:0.54~0.94,P=0.02).结论 阿利吉仑有降低氨氯地平相关外周水肿的趋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但需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获得严谨客观的证据.

    作者:袁志华;丁琪;靳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对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C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HRQOL水平;同时按照手术策略、疾病活动度和医疗付费方式进行分组评价HRQOL评分.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6份.与四川省城乡健康居民比较,CHD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生理职能评分下降和躯体疼痛评分升高为显著(P<0.01);非急诊PCI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功能三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急诊PCI者,但社会功能维度低于急诊PC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处于疾病活动期患者的HRQOL各维度得分均低于缓解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费患者HRQOL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医保支付患者,以活力、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下降为明显(P<0.05).结论 CHD患者HRQOL评分较一般人群降低,手术策略、疾病活动度、付费方式均对CHD患者的HRQOL有明显影响.

    作者:钱玉军;季祥武;张爱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行PCI患者208例,其中AKI 21例,无AKI(NAKI)187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手术参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NAKI组相比,AKI组血压(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5),手术时间及造影剂通过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流缓慢和PCI及造影剂通过时间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贾亿卿;王立秋;林朱森;陈瑞丰;黄立嵩;郑吉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