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内吹气技术有何临床应用价值?

张波

关键词:气管内吹气, 技术, 临床应用, 应用体会, 应用价值, 通气效率, 气管隆突, 临床医生, 机械通气, 管路连接, 辅助通气, 辅助措施, 操作应用, 不良反应, 细导管, 呼吸机, 选择, 死腔, 实验, 气体
摘要:气管内吹气(TGI)是一种新的机械通气辅助措施,它是指在不改变呼吸机管路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放在气管隆突附近的细导管连续或定时的向气管内吹入新鲜气体以减少解剖死腔的一种方法。国外及我们实验的结果均证实TGI对减轻CO2潴留,提高通气效率具有良好效果[1,2]。那么作为一种新的辅助通气措施究竟应如何选择临床应用指征?如何具体操作应用?如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有何不良反应?这些问题为每一临床医生所关心。我们将结合自己的应用体会,就上述问题与同道商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相关文献
  • 肺气肿的CT肺功能成像:CT技术与肺功能检查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高分辨CT(HRCT)、CT肺功能成像及肺功能检查(PFT)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效用.方法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7例,正常对照组20名.所有入选者均在1周内完成CT检查和PFT.比较HRCT视觉评分、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与PFT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1)CT检查发现,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7例中有23例有肺气肿征象归属肺气肿亚组.(2)HRCT视觉评估仅与PFT参数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存在相关性(r=-0.731, P<0.001) .(3)肺气肿亚组的视觉分数与大吸气末、呼气末各像素指数(PI)存在相关性,其中分别与PI-950in、PI-950ex相关性好(r分别=0.506、0.610,P均<0.001).(4)利用PI-910in、PI-910ex分别对两组的肺功能进行分级,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的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分别=0.527、3.645,P分别=0.913、0.302),采用PI-910in对肺气肿亚组分级与FEV1/FVC的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59,P=0.459).结论 HRCT诊断肺气肿较普通CT敏感,但受层厚和照射剂量的限制,不能用于对全肺的评估.CT肺功能成像结果客观,操作简单,与HRCT视觉评分及PFT结果相关性好,对早期肺气肿的诊断,整体及局部肺功能的评估占有优势.

    作者:张伟宏;蔡柏蔷;王京岚;林耀广;朱元珏;刘玉清;马毅;朱杰敏;牟文斌;孙革利;刘维;王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频振动加压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1994年11月~1999年10月,我科采用高频振动加压雾化技术对32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进行了治疗.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9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2~79岁.其中轻度气道阻塞30例[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中度气道阻塞30例(FEV1/FVC<60%);重度气道阻塞30例(FEV1/FVC<40%).将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已做药敏试验后选择使用了抗生素者除外.采用日本美能公司生产的高频振动加压雾化治疗仪(HR-50型).振动频率为60Hz,振动波形为锯齿波,波宽2 mm,大气流量45 L/min,释量0.6 ml/min,雾粒直径2~5 μm,吸入压力7~25 cm H2O(1 cmH2O=0.098 kPa)可调.另设有氧气输入装置,可提供氧浓度为40%左右的混合气体.

    作者:顾顺华;胡静;韩萍;涂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治疗方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我们通过检测已接受低剂量丙酸倍氯米松(商品名:必可酮)和低浓度茶碱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和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0、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以及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这些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彬;蒲增惠;李文;陶建飞;白雪丽;强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肺损伤时黄芪对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6 mRNA表达的影响

    黄芪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急性肺损伤(AL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核因子κB(NF-κB)在细胞因子的转录调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观察黄芪对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即抗炎作用是否与NF-κB的活化被抑制有关,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李臣鸿;刘晓晴;张珍祥;李风雷;黄翠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气管内吹气与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为避免气压伤或容积伤的发生,目前提倡采用小潮气量和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通气策略(PHC),但这往往导致二氧化碳(CO2)的潴留,为了解决这种高碳酸血症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近10余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械通气辅助措施--气管内吹气(TGI).虽然大量实验均已证实TGI对减轻CO2潴留,提高通气效率具有良好的效果[1-9],但TGI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克服这些不足,近年来国外又发展起来了一种机械通气辅助新技术--死腔内气体吸出(ASPIDS),下面就将TGI与ASPIDS的区别及临床意义加以阐明.

    作者:赵卫国;刘又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天小睡多导睡眠图监测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夜间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经典方法[1].我们的研究根据重度OSAS患者白天嗜睡明显的特点,分析比较夜间睡眠与白天小睡PSG各参数的改变,以探讨白天小睡PSG监测对OSAS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菁;黄席珍;张锦;王毓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正确认识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

    所谓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主要在于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凡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方式称为有创机械通气;而通过鼻、面罩、接口器等相对无创方式与呼吸机连接或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通气方式统称为无创通气.广义的无创通气应当也包括体外负压通气、胸壁震荡通气、体外膈肌起搏等,但通常目前所称无创通气仅指通过鼻、面罩等方式与患者相联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有创与无创的根本区别只是人机连接界面选择方式的不同,而与其连接的呼吸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功能齐全、设计精良的有创呼吸机也可以用于无创通气,而一般专用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因其工作压力等性能所限,不适合进行有创通气.

    作者:刘又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及氨茶碱的影响

    细胞凋亡作为维持机体组织细胞平衡与稳定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我们就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泡巨噬细胞(AM)凋亡及氨茶碱的影响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峻涛;宋满景;刘卓拉;田新瑞;李建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尘螨主要变应原DNA疫苗对其提取液诱导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尘螨主要变应原DNA疫苗对尘螨提取液诱导的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分别构建表达Derp1和Derp2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Derp 1和pDerp 2-IRES-Derp1.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对照组(12只)、单质粒组 (6只)和混合组(6只).后三组分别用空白质粒、pDerp2-IRES-Derp 1或混合的pDerp 2-IRES-Derp 1和pCMV-Derp1免疫,4周后用尘螨提取液致敏、激发,观察肺部炎症、计分、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细胞总数和嗜酸细胞(EOS)计数:混合组[(6±4)×105/ml、0.05±0.04]和对照组[(21±13)×105/L、1.80±1.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4水平:混合组[(168±233)g/L]与对照组[(538±256)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间IFN-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尘螨主要变应原的DNA疫苗可有效抑制尘螨提取液诱导的肺部变应性炎症,能表达两个主要变应原的DNA疫苗其抑制变应性炎症效果优于只表达一种变应原的疫苗.

    作者:郝敏麒;徐军;钟南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倡实行个体化保护性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呼衰)的疗效业已肯定,而非生理性的正压通气可引起以下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与大潮气量(VT)和高吸气压致肺泡过度膨胀引起肺容积气压伤;高的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PEEP)使胸腔变正压,影响上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减少氧供,重者血压下降,致组织缺氧受损;高浓度氧(>60%)吸入可发生氧中毒;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易发生肺部反复感染等.为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应根据各种呼衰患者的病理、病理生理和各种机械通气方式的不同生理学效应,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方式及其各种参数和吸入氧浓度,以利做到保护性机械通气,降低呼衰病死率.

    作者:钮善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COPD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15例),营养正常组(28例)和健康志愿者(20名)进行负荷连续递增的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运动前行营养评价和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 (1)COPD营养不良组大氧耗量(O2max)、大运动负荷(Wmax)、大氧脉搏(O2pulsemax)和无氧阈(AT)低于营养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氧耗(O2/W/E)和大运动时的气急指数(DImax)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COPD患者理想体重百分比(IBW%)与O2max占预计值百分比、Wmax占预计值百分比、O2pulsemax占预计值百分比、AT呈正相关(r=0.696,0.432,0.717,0.822,P均<0.01),与DImax、O2/W/E呈负相关(r=-0.450,-0.640,P均<0.01).结论营养不良可以导致COPD患者肌肉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力降低.

    作者:张晓雷;李胜岐;赵立;陈愉;杨淑芹;朱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监护室中气管导管非正常拔管的防治

    我们回顾了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的情况,针对容易导致该事件的影响因素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张茂;江观玉;干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根据床边压力-容积曲线测定指导机械通气

    呼吸系统压力-容积(P-V)曲线能够反映呼吸系统机械力学特征,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弹性特征.因曲线受气道阻力和自主呼吸用力等因素影响,以致于P-V曲线监测长期应用于研究领域.近年来,机械通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缺乏有效监测和指导,对静态P-V曲线与呼吸系统病理生理认识日益深入,实时静态P-V曲线监测指导机械通气,实现个体化合理的机械通气,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邱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气管内吹气技术有何临床应用价值?

    气管内吹气(TGI)是一种新的机械通气辅助措施,它是指在不改变呼吸机管路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放在气管隆突附近的细导管连续或定时的向气管内吹入新鲜气体以减少解剖死腔的一种方法。国外及我们实验的结果均证实TGI对减轻CO2潴留,提高通气效率具有良好效果[1,2]。那么作为一种新的辅助通气措施究竟应如何选择临床应用指征?如何具体操作应用?如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有何不良反应?这些问题为每一临床医生所关心。我们将结合自己的应用体会,就上述问题与同道商榷。

    作者:张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沙立度胺对肺腺癌细胞系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基础,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沙立度胺(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是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镇静药物,因其致畸作用而被淘汰,但近来发现它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血管生成活性,对于实体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肺癌治疗的研究却极少.我们采用逆转录-PCR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沙立度胺处理前后肺腺癌细胞系A54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旨在探讨沙立度胺对肺腺癌细胞系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西平;王洁;王曾礼;刘叙仪;蒋薇;张毅;刘元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及其对策

    作者:上海市肺科学会中青年学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轻中度哮喘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孟鲁司特(商品名:顺尔宁)是一个特异性强效白三烯(LTD4)受体拮抗剂,对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疗效.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改善肺功能,哮喘症状和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沙丁胺醇(商品名:全乐宁)用量.在美国等多个国家已用于哮喘的临床治疗.为评价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174例哮喘患者进行了临床验证.

    作者:孟鲁司特临床试验协作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节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结节病是病因不明的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其病理特点是病灶处非干酪样肉芽肿的形成[1].与其它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样,结节病也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性疾病[2].目前这类疾病研究的难点在于遗传机制的阐述和相关易感基因的确立.结节病患病的种族或民族差异性和疾病的家族聚集倾向[3]提示了结节病的遗传易感性.

    作者:赵秀梅;高金明;林耀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睡眠评价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初筛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睡眠评价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初筛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鼾症、189例OSAS患者(轻度50例、中度62例、重度77例)分别行睡眠评价量表(ESS)问卷调查并判断嗜睡评分(EP),然后行多导睡眠仪(PSG)检查.依据PSG检查将嗜睡评分与相关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鼾症、各组OSAS患者EP评分、夜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指数、睡眠结构有明显差异,且EP与AHI呈明显的正相关(r=0.44,P<0.01)即OSAS病情越重,EP评分越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鼾症83%(35/42),轻度OSAS90%(45/50),中度OSAS 79%(49/62),重度OSAS 82%(63/77).结论 EP评分基本与病情相符,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用睡眠评价量表作为临床OSAS的初筛检查,尤其是在基层医院.

    作者:曹洁;陈宝元;董丽霞;郭美南;王彦;于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致敏小鼠抗原激发后肺局部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原致敏和激发后肺局部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以抗原钥孔嘁血兰素 (KLH)经气管内滴注致敏小鼠,2~4周后进行激发,期间分别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和外周血,对肺、肺相关淋巴结 (LALN)和脾组织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并收集上清液,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总 IgA、抗KLH IgA 及白蛋白.结果 KLH 致敏和激发均引起BALF 中抗KLH IgA反应.抗原致敏和激发后BALF中抗KLHIgA/白蛋白比率明显高于血清;抗原致敏激发后肺和LALN细胞悬液在体外均可释放抗KLH IgA,而脾细胞悬液仅释放低水平抗KLHIgA.结论气管内滴注抗原致敏小鼠可诱导肺局部抗原特异IgA反应,抗原激发后反应加强.肺局部积聚的抗KLHIgA并非由血中渗漏而来,而是局部产生的结果.肺和LALN 中的淋巴细胞是抗原特异IgA的主要来源.

    作者:沈华浩;刘进;刘富光;王选锭;林小莉;徐志豪;黄刚;原双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主管: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