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杨水祥;李广平
自噬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其负责细胞内一些大分子、衰老以及损伤细胞器的降解及降解产物的再利用.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应对细胞内外应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完整的自噬流包括自噬结构的形成、通过自噬体或者自噬内涵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将自噬底物运送至溶酶体,发生底物的降解,并将大分子物质释放回细胞质的整个流程.其分为起始、形成和降解3个阶段.自噬的起始主要是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体(VPS34 VPS1 5-Beclin 1)的组装;继而在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Atg5)、Atg7、Atg12及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参与下形成脂质双层膜的自噬小体,自噬小体包裹被降解的底物,并与溶酶体结合成自噬溶酶体确保底物的降解与利用[2-3].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自噬分为选择性自噬和非选择性自噬.
作者:张楠;廖海含;唐其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Krüppel样因子5(krüppel-like factor 5,KLF5)和组织蛋白酶Z(cathepsin Z,Cts Z)在CaPO4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雄性C57BL/6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CaPO4诱导腹主动脉瘤模型并测量腹主动脉直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血管弹力纤维染色分析弹性纤维断裂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主动脉组织中KLF5和Cts Z相对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小鼠术后膨胀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573±0.790 vs 1.129±0.168,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管弹性纤维断裂更为严重,且KLF5和Cts Z mRNA和蛋白在腹主动脉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CaPO4诱导损伤的小鼠腹主动脉组织中KLF5和Cts Z表达升高,并促进血管病理性重构.
作者:曲晓梦;杨鑫;陈琪;毕喜乐;李清钊;孙健;马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频率为3 Hz的rTMS,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上肢进行力量、功能、感觉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握力、捏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捏力、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3.8±18.3)Nv5(31.5士16.9)N,(44.6±13.7)分vs (36.9±16.3)分,P<0.05],而2组治疗后的握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触觉阈值和两点辨别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3.1士0.9)gvs (4.6±1.5)g,(6.3±3.5)mm vs(9.4±4.6)mm,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频rTMS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捏力及运动功能,且对上肢感觉改善也有明显作用,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作者:梁绮婷;钟燕桃;施晓耕;魏燕香;罗新妮;赵崇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模拟西方人群高果糖含量的饮食结构及习惯,本研究以单纯高果糖饲料喂养的方式,尝试构建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 选取7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雄性Wistar大鼠4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给予高果糖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态监测大鼠体质量、腹围、血压等一般状况;6周后检测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TG、HDL-C、LDL-C和TC;分析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量内脏脂肪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同时采用多道生物记录仪测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等.结果 实验组大鼠内脏脂肪质量和内脏脂肪质量/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60士3.17)g vs(22.26±7.43)g,(7.26士2.23)%vs (5.16±1.20)%,P<0.05].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TG、TC、LDL-C、胰岛素、IRI、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和IS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Wistar大鼠单纯高果糖饲料喂养6周,能够成功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
作者:罗晓星;王茵梦;陈荣霞;刘璐;狄艳琪;孙沙沙;高进辽;郭玉松;曹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云南大理白族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5627例包括城镇、农村、城乡结合部居住>5年的大理老年白族人群,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白族老年人5627例中,已确诊糖尿病患者898例,其中49.89%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19.38%为单纯胰岛素治疗,30.73%为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总体达标率为26.06%.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为18.30%;单纯胰岛素治疗患者中,HbA1c达标率为40.23%;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患者中,HbA1c达标率为29.71%.糖尿病病程<1年、2~5年、6~10年、11~15年、>15年的患者HbA1c达标率分别为33.33%、16.50%、18.38%、34.26%、40.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体育锻炼、不遵医嘱服药、存在共病状态为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大理白族老年糖尿病的血糖达标率较低,加强糖尿病教育、安全及时的血糖达标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达标至关重要.
作者:陈晓云;杨春;黎伟娟;闻海梅;杨蕾;胡学琴;杨灿菊;谭正巧;马顺高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年龄≥75岁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新方案.方法 筛选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年龄≥75岁的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和试验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每组90例,监测患者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PAP)和LVEF水平,随访1年,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1个月后较用药前PAP[(33.5±0.5)mm Hg(1 mm Hg=0.133 kPa) vs (50.0±5.2)mm Hg,(42.0±2.0)mm Hg vs (53.5±5.5)mm Hg]、NT-proBNP[(1697.0±643.0)ng/L vs (5303.5±534.5)ng/L,(3200.0±408.0)ng/L vs (5339.0±239.0)ng/L]水平明显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1个月后LVEF水平较用药前明显提高[(56.5±1.5)% vs (48.0±3.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年脑梗死、心肌梗死以及脑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年龄≥75岁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利伐沙班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更低的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庞志华;姚朱华;田留洋;潘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目前诊疗模式下,冠心病常在心脏内外科进行诊断治疗,而脑卒中在神经内外科进行诊疗,尽管许多患者常常两种疾病并存,但难以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往往重复检查,耗费大量经济资源,甚至贻误病情、漏诊漏治.本综述探讨了心脑血管疾病共存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基础及采取协同诊治的临床进展,以期为心脑血管疾病同诊共治提供思路.
作者:刘志;徐跃峤;吉训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使其数量和活性增加,以增加血清胆固醇清除、降低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被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statin-associated musclesymptoms,SAMS)也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现对SAMS及其可能机制和预防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韩家豪;刘添甜;高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建立急性睡眠剥夺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颞叶内侧皮质及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42 (Aβ42)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海马组织LC3-Ⅱ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Aβ42阳性反应物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LC3-Ⅱ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0.27±0.15 vs 0.16±0.04,t=-2.61,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加重;海马组织自噬活性增强,可能是其介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及进展的机制.
作者:范倩倩;劳基通;贾丹丹;陈永敏;刘力源;刘晓斌;李其富;廖小平;马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ICAO)的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和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单侧EICAO患者96例,其中左侧EICAO 46例和右侧EICAO 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眼动脉(OA)侧支循环血管开放率、远端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头颅MRI检查MCA供血区脑梗死灶发病率.结果 左侧与右侧EICAO的ACOA开放率(63.04% vs 60.00%),PCOA开放率(60.87%vs 66.00%)无明显差异(P>0.05),OA开放率有明显差异(69.57% vs 56.00%,P=0.040).左和右侧EICAO患者患侧MCA的Vs、Vd和Vm均明显低于健侧(P<0.05,P<0.01).侧支循环单支开放、双支开放和3支开放脑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75% vs 61.36% vs 45.00%,P=0.002).结论 EICAO患者有不同程度的ACOA、PCOA和OA侧支循环开放,但患侧MCA供血区仍然易发低灌注性脑缺血损害.
作者:张萍淑;吴小英;宋婧源;孟燕;钱琳琳;张健;元小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等多重合并症的复杂情况下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14例合并NVAF等多重合并症的复杂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其中合并NVAF且同时合并颅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颈动脉)、颅外系统性栓塞、肿瘤、肥厚型心肌病等共10例,不合并NVAF但合并肿瘤、偏头痛、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共4例.14例患者中8例用达比加群110 mg 2次/d,4例用利伐沙班20 mg1次/d,2例用利伐沙班15 mg 1次/d.结果 14例患者中合并心房颤动10例,CHA2DS2-VASc评分均≥2分,不合并心房颤动4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1例患者确诊2周后再发急性脑梗死.1例患者确诊5d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例患者确诊2周后再发TIA,3个月后死于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患者确诊半年后因情绪障碍跳楼身亡.其余患者随访中未再有脑卒中事件复发或死亡.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4~5分2例(14.29%),2~3分2例(14.29%),0~1分8例(57.14%),死亡2例(14.29%).结论 NOAC对合并NVAF等多重合并症的复杂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安全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试验来研究证实.
作者:李薇;王亮;顾静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15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以及2组相同亚型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05±6.14)分vs (8.53±6.42)分、(4.56±5.55)分vs (6.09±5.68)分],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5.91±18.22分vs (70.60±19.61)分、(84.36士17.31)分vs (78.60±18.66)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且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和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TACI、PACI、PO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分别大于LACI,TA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BI评分好转度大于PACI亚型(P<0.05/6).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可能更适用于TACI患者.
作者:张江;韩雪;宋方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择期行CABG的老年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低剂量组)30例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高剂量组)29例.分别记录诱导后(T0),锯开胸骨时(T1),停机后(T2),术毕(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并在T0和T2时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于术后1 d(T4)、术后2 d(T5)检测NSE、S100β蛋白;于术前1d,术后1、3d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高剂量组T1,T2,T3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且低剂量组T1,T2,T3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T2时IL-6、IL-8、S100-β蛋白和NSE水平较T0时明显增加,T4和T5时S100-β蛋白和NSE水平较T2时明显减少,并在T5时进一步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2,T4,T5时IL-6、IL-8、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降低,高剂量组更明显(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术后1 d MoCA评分更高[(24.7±1.5)分vs(23.6±1.3)分,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老年CABG患者可以发挥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王鹤昕;王洪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多种疾病状态在个体聚集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以多种物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存在多个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尹士男;江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4所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例,并分别在患者发病1、3、6个月以及1年时进行随访,以1年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660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3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入院48 h不能行走、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37,95%CI:1.49~3.77,P=0.001)、心房颤动(OR=2.61,95%CI:1.42~4.80,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15,95%CI:1.10~1.21,P=0.001)、入院48h不能行走(OR=2.37,95%CI:1.54~3.65,P=0.001)、白细胞计数>10×109/L(OR=1.49,95%CI:1.09~2.72,P=0.01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识别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关注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
作者:刘仲仲;段康丽;蔺雪梅;王芳;史亚玲;王清;逯青丽;曹欢;吴松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合并脾破裂临床上鲜见报道.生理状态的脾质地软而脆,易受暴击而破裂出血,病理性状态下的脾脏因肿大和脆性增加,更易破裂.我们通过对1例在围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现脾破裂的诊治,来探讨急性期治疗的注意事项及脾破裂可能的原因,以期能够为脑梗死早期安全溶栓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作者:崔菀真;拱忠影;臧大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别,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占总体房颤患者的绝大多数.NVAF是指不包含有严重二尖瓣狭窄或置人人工瓣膜的房颤[1].在欧盟国家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1.5%~2.0%,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急剧增高,65岁以上者高达9 %[2-3].房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目前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抗凝治疗和非药物防栓措施.近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已成为NVAF患者脑卒中高危人群非药物防栓策略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我们就NVAF的主要危害、LAAC预防脑卒中的长期临床证据及适用人群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赵明中;余江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当前,疼痛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镇痛药种类较多,常用的有阿片类、大麻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局麻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滞剂等,但单一用药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常用的阿片类只在30%患者中有效[1].镇痛药的副作用也较常见,如阿片类成瘾性和非甾体抗炎药肝肾毒性等.所以,对于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联合应用逐渐成为临床医师的共识[2].因此寻找具有新颖药理机制且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有望完善疼痛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众多学者和制药企业的研究热点.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的一员,在初级感觉神经元末梢高表达,疼痛信号上游介导伤害感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发现,阻断TRPA1能够有效缓解或终止慢性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且耐受性良好[3-4].近年TRPA1小分子抑制剂开发非常迅速,TRPA1阻滞剂有望成为从起点处阻断疼痛信号的新型镇痛药.
作者:李斐;陈悦涵;朱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年龄、心房颤动、吞咽障碍、性别、脑卒中严重程度(age,atrial fibrillation,dysphagia,sex,stroke severity,A2DS2)评分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AIS-AP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3例,根据是否合并SAP分为SAP组46例,非SAP组15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2种量表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 SAP组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史、吞咽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8 g/L、空腹血糖和TACI比例明显高于非SAP组,LACI比例明显低于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P组A2 DS2评分和AIS-APS评分明显高于非SAP组[(4.89±2.73)分vs (1.83±1.80)分,P<0.01;(16.22±7.039)分vs (7.05±4.183)分,P<0.01].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95%CI:0.756~0.896)和0.867(95%CI:0.805~0.929),两种量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AIS-APS评分对SAP预测价值较A2DS2评分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罗小娜;刘新生;王昆;李时光;陈江波;冯丽君;张瑞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出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等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8% vs 76.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和6 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NT-proBNP、IL-6、TNF-α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和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 vs 18.8%,P<0.05).结论 曲美他嗪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对老年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安芳;张芯;郭建梅;张晶;王静;赵季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