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周晓茜;李莹;庞秀峰;周俊彦;顾宇英;刘学波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和叶酸及维生素B12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M C 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A组50例(尼莫地平治疗);B组50例(叶酸+维生素B12治疗);C组50例(尼莫地平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D组50例(安慰剂对照)。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5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4周、52周时均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分级量表测评认知功能,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MoCA评分在治疗24周和52周时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0.01);且3组患者在治疗52周时MoCA评分均较24周时提高(P<0.05);3组患者均无进展为痴呆病例。而D组的MoCA评分在治疗24周和52周时逐渐下降( P<0.05,P<0.01),且有3例进展为痴呆(6.25%)。B组和C组的血 H cy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逐渐升高( P<0.01)。结论采用尼莫地平和叶酸及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多靶点干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CI患者,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作者:毛艳华;李明娥;马慧;张清潭;王云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探寻更为有效的脑保护药物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脑固定。经视交叉平面冠状切取脑组织厚2 mm ,包含新皮质(主要是额顶叶)、视前区及梨状区、纹状体、海马和丘脑。切成3μm的切片,行 HE染色观察额顶叶皮质区及海马CAl区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脑额顶叶皮质区和海马CAl区核固缩性改变、细胞质嗜酸性改变较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正虎;王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在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纳入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就诊的aMCI(aMCI组)和VCIND(VCIND组)患者各50例,同时选取36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 C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和睡眠评估。比较3组人群认知功能及睡眠状况的特点。结果与aMCI组比较,VCIND组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和Benton线方向判定评分显著降低(P<0.05),连线A、连线B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及延迟回忆和再认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NC组比较,aMCI组和 VCIND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匹滋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VCIND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CI延迟记忆和再认能力较VCIND受损严重,而VCIND的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加工能力和执行功能较aMCI受损更为严重。VCIND的睡眠障碍表现较aMCI突出。
作者:任洪磊;张楠;孙庆娜;邵晶皓;程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0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7例。另选同期有胸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再将117例冠心病患者按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26分)44例、中度病变组(26~54分)40例和重度病变组(>54分)33例。分别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35、YKL‐40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hs‐CRP和YKL‐40明显升高,IL‐35和脂联素明显降低(P<0.05,P<0.01);脂联素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844,P<0.01),IL‐35与Gensini不相关(r=-0.033,P=0.726),YKL‐40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脂联素明显降低,而YKL‐40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病变严重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可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相慧;武维恒;巩雷;李莉;刁军;彭城;李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我们称其为脑源性心脏病。CNS疾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所以对其进行及时、恰当的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其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肌病或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力衰竭、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高血压、肺动脉高压[1]。CNS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头昏、眩晕、晕厥、濒死状态甚至心源性猝死以及癫痫中不明原因的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 in epilepsy ,SUDEP)。CNS疾病导致的心肌病主要是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 ,TTS),又称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可并发 TTS 的CNS疾病包括癫痫、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为心率变异性的升高或降低[2]。引起脑源性心脏病常见的CNS疾病包括癫痫、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菌性脑膜炎、颅脑损伤及部分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我们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叶明;吴辉;李书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和活性氧清除剂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与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华田园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交感性房颤1组、交感性房颤2组、交感性房颤3组,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刺激和药物干预前后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 ERP )及房颤诱发率,检测Cx43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Cx43总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可阻断细胞膜Cx43向线粒体膜转运,磷酸化Cx43水平下降导致氧化应激失衡,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活性氧清除剂可减少过度氧化导致的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损伤作用,减轻心房电重构,降低房颤诱发率。
作者:刘海德;何燕;曾志羽;刘浩;李金轶;黄伟强;邬江涛;卢运红;张正楠;许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早期社区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更进一步地指导社区康复工作。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康复疗效分为良好组81例,无效组21例。采用社区康复指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前后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脑卒中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28.5±3.5)分 vs (20.5±1.5)分,(61.7±7.4)分 vs (46.6±5.6)分,P<0.01]。良好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值较无效组明显降低[(6.7±4.6)分 vs (3.9±2.3)分,P=0.00]。年龄、文化程度、运动习惯、饮酒、NIHSS评分降低值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患者的认知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是一种经济、有效、方便的康复方法。
作者:王秋华;王丽;张国力;焦玉梅;唐娟;郝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伴或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行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事件有无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 ,既往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并行PCI的患者130例(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ACS患者130例(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血管造影结果、置入支架数目,随访时间1年,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CI后脑卒中比例高于对照组(6.2% vs 1.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酐水平、ACS分型及缺血性脑卒中史相关。结论既往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ACS行PCI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并成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作者:郭素箴;菅练;田云朋;卢成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丁苯酞80mg/kg),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79.14±1.65)%vs(73.06±0.68)%,P<0. 01],EB含量明显增加[(9.45±0.94)μg/gvs(3.45±0.45)μg/g,P<0.01],MMP‐9mRNA表达上调,TIMP‐1mRNA表达少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轻,EB含量显著减少,血脑屏障损伤减轻,MMP‐9mRNA表达下调,TIMP‐1mRNA表达上调(P<0.01)。结论丁苯酞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可能与调整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作者:纪海茹;孔令伟;孔维;赵淑敏;孔祥玉;陈萌;郑小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及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168例,分为冠心病组86例和瓣膜病组82例,同时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分为<30分23例、30~90分35例、>90分28例,分别采集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及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及RT‐PCR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及脂肪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低于瓣膜病组[(9.1±3.1)mg/L vs (13.5 ± 3.9)mg/L ,P<0.05],冠心病组积分<30分、30~90分、>90分患者血清脂联素分别为(12.3±4.8)mg/L、(9.1±4.5)mg/L和(7.2±5.1)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瓣膜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心外膜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血清及心外膜脂肪脂联素水平下降。
作者:周朝元;张杰;付庆林;牛珊珊;韩培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CD40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例(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199例(对照组),应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法对CD40基因rs1883832 C/T、rs1569723 A/C和rs4810485 G/T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40水平。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CD40基因rs1883832 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rs1883832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 C 等位基因的1.557倍( P= 0.002);携带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D40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脑卒中组T‐C‐T单倍型携带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了发病风险(P=0.033)。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 C/T多态性和T‐C‐T 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CD40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作者:韦叶生;韦传东;王俊利;王春芳;袁微;蒙兰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再通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EMI溶栓再通患者196例,根据入院次日不同GGT 水平分为 A组78例(<正常值中位数)、B组79例(正常值中位数至正常值高限)及C组39例(>正常值高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GGT与STEMI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糖尿病、空腹血糖、TG、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F、梗死前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比例明显升高,B组和C组 LVEF明显降低,C组收缩压、肌钙蛋白 I、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糖尿病、空腹血糖、肌钙蛋白I及心力衰竭比例数明显升高(P<0.05);GGT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 0.42,P< 0.05);GGT 与 LVEF呈负相关(r=-0.54,P< 0.01);GGT 与 B型钠尿肽及LVEF独立相关,GGT是STEMI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GGT 是STEMI血管再通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GGT的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作者:李臣;骆琪芳;刘亚丽;王晓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广州地区城乡MCI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时诊断为MCI的患者299例(MCI组)和认知正常老人1682例(对照组)进行分析。影响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管性疾病、生活方式等。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MCI组与对照组在男性(31.4% vs43.0%)、年龄[(79.7±6.4)岁 vs(74.7±6.2)岁]、受教育程度[(1.5±2.8)年 vs (4.6 ± 4.6)年]、城市居民[58.2% vs 73.7%]等分布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对MCI患病无显著影响(P>0.05);而脑卒中(含脑梗死、脑出血)、喝茶、运动对MCI的患病与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2,95% CI:1.079~1.125)、教育程度(OR=0.825,95% CI:0.785~0.866)、脑卒中(OR=2.693,95% CI:1.804~4.018)、运动(OR=0.464,95% CI:0.343~0.627)是MCI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教育程度高和经常运动是MCI的保护性因素,而增龄和脑卒中是MCI的危险因素。
作者:骆雄;唐牟尼;沈银;郁俊昌;黄若燕;任建娟;陈晓莹;邹灿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图表:请将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与宽的比例以5瞷7为宜。若为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表)的书面材料。
作者: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 aD )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美金刚组、瑞舒伐他汀联合美金刚组(联合组),每组各8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作VaD模型。术后5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微血管密度(M VD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5周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美金刚组和联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外周血EPC及海马MVD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美金刚和瑞舒伐他汀均能有效的动员VaD大鼠外周血EPC、并增加海马MVD ,进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但两药联合较单药无明显差异。
作者:宋晨晨;张楠;程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分析320排CT评估的脑血管功能情况与PO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OPCABG的老年患者213例,并根据是否出现POCD分为病例组28例和对照组185例,行320排CT检查、评估脑血管功能、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术后14 d再次进行评估,对比分析POCD的危险因素和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与 POC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既往脑血管病、糖尿病、头颅CT 血管造影重度狭窄和CT 脑灌注异常均明显升高(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血管病史(OR=1.837,95% CI:1.075~3.141,P=0.026)和脑灌注异常(OR=3.224,95% CI:2.073~5.013,P=0.000)为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发现脑血管狭窄、脑灌注不良以及维持血糖平稳对于降低POC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晴;乔秋博;毕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由于心脏发生了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损害了心室的充盈和(或)射血能力而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共同通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但H F的患者却仍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故其已成为心脏病治疗的后战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真核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通路,该系统的异常会导致许多疾病如肿瘤、神经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近来研究发现,UPS与HF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 HF的发展一些环节的调控。现就U PS与H F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徐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作为传播和交流有关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医学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杂志必须快速反映科技前沿发展水平,努力把杂志办成更具可读性、知识性、指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精品期刊”。为了简化论文从审查到正式发表的程序,缩短发表周期,使具有创新性内容的优秀学术论文得到尽早、尽快优先发表,因此设立稿件的“绿色通道”。本刊编委会特提出以下有关规定。
作者: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酯异乐定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10周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A组)、假手术组8只(B组),余73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44只,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模型组9只(C组)、硝酸酯小剂量组9只(D组)、硝酸酯大剂量组9只(E组)、阳性药物对照组9只(奥美沙坦酯,F组)及硝酸酯大剂量联合阳性药物组8只(G组)。灌胃法给药6周。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功能,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皮质AT1 R及AT2 R的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后,与B组比较,C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AT2 R表达明显下调(P<0.05),AT1 R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组比较,E组、F组、G组PRA、AngⅡ明显降低(P<0.05,P<0.01),AT2 R表达明显上调, AT1 R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F组比较,G组AT1 R明显下调,AT2 R明显上调(P<0.05)。结论长期应用长效硝酸酯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对保护肾脏功能起到了有益的治疗作用。
作者:彭余波;李艳芳;陈萌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阿尔茨海默病(A D )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病程通常持续5~20年。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痴呆药物只能延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缺乏逆转病情的药物。因此,寻找非药物治疗手段,延缓疾病的进展,维持和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成为治疗和照护AD患者的主要任务。认知训练干预,似乎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定期激活不同的大脑网络的认知和(或)物理刺激可大大有助于大脑健康和认知状态。此外,在AD的临床前期和临床期,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改善认知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与药物治疗相比较,认知训练干预更具成本效益,且无不良事件发生。现就国内有关老年期痴呆患者认知训练现状进行分析。1轻度认知障碍(MCI )患者的认知训练。
作者:牛小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