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李学;杨红旗;祁亚伟;冯艳;袁丽品;徐军
目的 探讨炎性标记物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72例,根据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高hs-CRP组(hs-CRP>3 mg/L,116例)和低hs-CRP组(hs-CRP≤3 mg/L,156例).入院后行TOAST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检测入院后24 h内血白细胞、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高hs-CRP组年龄、心房颤动、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白细胞和1、7、14 d NIHSS评分及1、7、14、90 d mRS评分明显高于低hs-CRP组,1、7、14 d BI评分明显低于低hs-CR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白细胞、高脂血症、入院1 d时BI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炎性标记物 hs-CRP及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刘国荣;安雅臣;赵晓晶;陈瑞英;高素玲;张江;王大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氢气治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2%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6、24 h 2个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NOS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匀浆中NO含量;NOS检测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提取液中NOS的活性.结果 模型组治疗6 h海马NOS阳性细胞、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治疗24 h海马NOS阳性细胞、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气治疗可减少缺血后海马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连双;范秀琴;李珊珊;张毅;刘同慎;赵伟;冯国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8例,根据诊断分为MS组154例和非MS组134例.测定入院时MPV、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非MS组比较,MS组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S组患者MPV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和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S组MPV与hs-CRP、HOMA-RI显著独立正相关,与脂联素和HDL-C显著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合并MS的老年冠心病患者MPV显著升高,与hs-CRP、HOMA-RI、脂联素及HDL-C有密切关系.
作者:许文亮;丁华民;杨璇;张纯全;刘玉昊;王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pelin对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的心肌定向分化作用.方法 hiPSC经悬浮法诱导形成拟胚体,分为Apelin处理组(Apelin组)和对照组.Apelin组在高糖DMEM培养液中加入10 μmol/ml Apelin,分别于第3、7、11、15、21天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干细胞全能性标记物Oct4、心肌祖细胞标记物Nkx 2.5、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变化.结果 Apelin组iPSC在诱导分化后第3天Oct4和Nanog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同期对照组的(63.2±10.1)%和(51.7±1.6)%(P<0.01);诱导分化后第7天Nkx 2.5和cTnI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同期对照组的(162.4±22.5)%和(250.6±22.3)%(P<0.05,P<0.01);诱导分化后第15天时,cTnI表达为同期对照组的(156.2±6.4)%(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TnI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Apelin可明显促进hiPSC的心肌定向分化.
作者:马珂;刘通;黄炜;卜庆婷;李秀娟;赵传旭;李霜;王亚斌;曹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在体外平行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25例,其中术前置入18例,术中置入5例,术后置入2例.术中同期行二尖瓣手术8例,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6.1%.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量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技术和经验.
作者:万里飞;郝兴海;张喆;赵鸿;崔仲奇;张鲁锋;宋之明;解基严;万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和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利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雄性Wistar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联合用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采用Massion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左心室心肌形态结构变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中TGF-β1表达情况,RT-PCR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TGF-β1 mRN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dp/dtmax明显升高,LVEDP、LVMI、TGF-β1阳性表达和TGF-β1 mRNA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改变更为显著.光镜下显示,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心肌损害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联合用药组改变更为显著.结论 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其中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彭玉娟;谢亚芹;康大伟;冯翔宇;李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为13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0只及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对照组、高血压组、模型组、诱导剂组(钴原卟啉4.5 mg/kg)、抑制剂组(锡中卟啉15 mg/kg),每组10只.术后第1天开始给药,腹腔注射,1次/周,持续6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诱导剂组的血压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压力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心室收缩压峰值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全心重/体质量下降;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一氧化氮、前列环素水平升高(P<0.05,P<0.01).与诱导剂组比较,抑制剂组血压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被阻断.结论 上调HO-1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内皮功能紊乱等机制,降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血压,提高梗死后心功能.
作者:陈天萌;曹剑;陈薇;李德斌;石海燕;李健;李小鹰;范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奈西立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相关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联合治疗组32例和奈西立肽组32例.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并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及NO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LVEDD明显缩小、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P<0.01);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奈西立肽组LVEF和NO明显升高,LVEDD、AngⅡ和内皮素1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奈西立肽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降低血浆AngⅡ及内皮素1,增加NO水平.
作者:王丽霞;罗萍;黄彦生;王光公;赵士超;段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08例,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147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2232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48.3% vs 25.2% vs 26.5%),且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68.8% vs 31.2%,P<0.01).与≤40岁比较,41~64岁、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41~64岁比较,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国人性别差异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有关,男性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作者:曹裕民;张雄;万鑫;王硕;代成波;马桂贤;张玉虎;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血流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56例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的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血流方向及速度,观察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56例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发生率较右侧高;部分性锁骨下动脉盗血18例,完全性38例.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多数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并对盗血程度进行评估,是诊断老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无创首选简便的检查方法.
作者:段军;邹凤军;孙晓勤;徐婕;丁五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细胞的干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人参皂苷Rg2 40、80、160 μmol/L),MTT法测定神经元线粒体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活性降低,APP和Aβ1-40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明显增强,APP和Aβ1-40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2可能通过减少损伤海马神经元后升高的APP和 Aβ1-40的表达;提高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宫志华;孙龙;赵晓娟;张淑玲;宫少青;王晶;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一致并持续存在的,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收缩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肾脏疾病机会越多.收缩压每增加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每增加10 mm Hg,其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则增加一倍[2].
作者:郑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的疗效与特点.方法 选择在我中心完成AMI行急诊PCI的患者中以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的老年患者14例,7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0.0%),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7例,对比2组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共有12例患者接受PCI支架置入,其中2例于术后1 h内死于导管室.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无侧支循环比例明显增高(100% vs 42.9%,P=0.02).结论 老年左主干急性病变所致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但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对于左主干非完全闭塞且有较好侧支循环者急诊PCI可能会降低院内病死率.
作者:张大鹏;王乐丰;徐立;王红石;李惟铭;倪祝华;夏昆;刘宇;杨新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初诊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110例患者,根据是否有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39例和非心力衰竭组7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础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梗死前心绞痛、发病至手术时间、收缩压、入院血糖、白细胞计数、B型钠尿肽、β受体阻滞剂、术后TIMI血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病至手术时间、年龄、入院血糖、高血压为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为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结论 发病时间长、年龄大,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越多,术后TIMI血流差,患者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越高.
作者:宋文奇;高航;司志燕;李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ock Ⅱ对大鼠脑老化和海马组织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3月龄Wiste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脑老化组、对照组、脑老化限食组和对照限食组,每组20只.10周后进行为期7 d的水迷宫实验,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Rock Ⅱ及Bcl-2、Bax蛋白,并分析Rock Ⅱ水平与大鼠逃避潜伏期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脑老化组比较,脑老化限食组、对照组和对照限食组Rock Ⅱ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脑老化限食组Bcl-2明显升高,Bax和caspase-3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记忆搜台游泳路程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k Ⅱ与逃避潜伏期呈正相关(r=0.952,P<0.01).结论 Rock Ⅱ可通过抑制Bcl-2表达及激活Bax蛋白表达而诱发细胞凋亡,大鼠脑老化程度与Rock 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胡金华;吴玉泉;赵园园;郑伟;成军;卢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为心衰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06例,根据美国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衰组55例和非心衰组51例,检测其血浆galectin-3和B型钠尿肽(BNP)表达,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心衰组冠心病、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galectin-3、BNP表达明显高于非心衰组,LVEF明显低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lectin-3与BNP(r=0.890,P<0.01)、左心房内径(r=0.966,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905,P<0.01)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galectin-3增高与心衰有关,galectin-3可能作为生物标记物帮助早期识别心衰.
作者:施冰;冬兰;尹秋生;邵英;毕磊;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动脉起始段70例,椎动脉颅内段13例,基底动脉19例,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102例患者中,101例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出现穿支动脉闭塞,1例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纡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76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再次行血管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目前2例患者血管开通均良好.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作者:李迪;高众;王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头颅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333例.采用Fazekas分级法分别对侧脑室旁LA和半卵圆中心LA进行程度分级:0级或1级为无或轻度LA,2级或3级为中重度LA.基于侧脑室旁LA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LA组206例,中重度LA组127例;基于半卵圆中心LA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LA组270例,中重度LA组63例.分别探讨侧脑室旁LA及半卵圆中心LA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侧脑室旁LA:与无或轻度LA组比较,中重度LA组年龄、高血压、脑卒中、颅外动脉狭窄及前循环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卵圆中心LA:与无或轻度LA组比较,中重度LA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颅外动脉狭窄、前循环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非血管性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脑室旁LA与颅外动脉狭窄(OR=1.653,95%CI:1.017~2.686,P=0.042)独立相关,半卵圆中心LA与颅外动脉狭窄无相关性(OR=1.594,95%CI:0.882~2.879,P=0.123).结论 颅外动脉狭窄对侧脑室旁白质是否发生LA改变有独立的相关性.
作者:段作伟;李华;孙文;蔡乾坤;肖露露;刘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老年人踝间血压差异(IAND)情况.方法 选择老年人1032例,被调查且资料完整人数929例.调查的项目有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史及服用降压药物史、糖尿病史、身高和体重;检测空腹血糖、TC、TG、HDL-C 和LDL-C.结果 容桂街道老年人群的踝间收缩压差异检出率为28.6%,踝间舒张压差异检出率为16.9%.总体上右踝收缩压明显高于左踝,左踝舒张压明显高于右踝(P<0.05).男性右踝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左踝,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左踝舒张压明显高于右踝.踝高收缩压和踝高舒张压人群踝间收缩压差异检出率和踝间舒张压差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踝高血压人群.左右踝部收缩压的绝对差值和左右踝部收缩压的绝对差值/踝收缩压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容桂街道老年人群踝高收缩压和踝高舒张压是影响IAND检出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月英;梁叶青;刘景波;吕兰竹;曾汇庆;伍焕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半量组给予0.05~0.075 μg/(kg·min)静脉滴注24 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 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 vs 16.07%,P<0.05).结论 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作者:任琳;王文广;王倩;张晶;汤秀英;冯建双;杨红梅;王庆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