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处理

宋铁楠;王旭明;于小均;李国军;李英豪;邵明

关键词: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术(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5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获12~72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6.0% . 15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内固定物相关术后并发症,其中骨折复位固定的患者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或内向穿出7例,其中5例再行人工关节置换,髋内翻5例,主要发生于股骨转子内后方存在明显骨折碎裂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3例,为骨折累及股骨距及小转子术中做软组织广泛剥离,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为82分. 结论 PFNA螺旋刀片的位置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及骨折复位不良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省综合性医院老年科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 )在四川省综合医院老年科的开展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明确老年科的人员构成及培训教育是否对CGA的开展有影响.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纳入所有四川省质控中心的参加单位,对综合性医院的老年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开展CGA条目数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线性关系,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医院级别(β= -5.4 ,P=0.03)、参加老年性疾病相关培训班≥3次的人数(β=0.2 ,P=0.05)、每床配备护士人数(β=15.6 ,P=0.03)、医师硕士人数(β= -0.2 ,P=0.04)、医务人员平均年龄(β= -0.6 ,P=0.05)与CGA开展的条目数相关. 结论 CGA开展的条目数目与医院级别、积极参加老年专科培训、每床配备护士人数、医师硕士人数、医务人员的年轻化正相关.

    作者:谢冬梅;董碧蓉;岳冀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狼疮性肾炎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三和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功能快速恶化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肾功能正常的狼疮性肾炎患者200例,随机选取其中6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快速恶化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快速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狼疮活动、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快速恶化的危险因素(均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狼疮活动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快速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09 、3.669 、2.691 ,P=0.003 、0.004 、0.033) . 结论 感染、狼疮活动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快速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纠正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亚丹;袁立英;赵瑾;裘志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等. 结果 100例患者获得20个月(平均18.7个月)的随访,ERAS组住院时间(6.06 ± 1.89) d较常规组(8.02 ± 1.89) d少(P<0.05) ;ERAS组、常规组VAS评分分别为(3.02 ± 1.79)分、(3.66 ± 1.06)分(均 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谵妄、泌尿系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手术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应用ERAS理念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能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杨军;张欣;刘忠鑫;王湛;丁立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比较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泌尿外科镜手术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组39例和芬太尼组39例,瑞芬太尼组采取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芬太尼组采取芬太尼进行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芬太尼组患者诱导给药前后(T0)平均动脉压降低比瑞芬太尼组更为明显(t=2.855 ,P=0.003 ) ,但心率降低情况瑞芬太尼组患者明显较芬太尼组更为明显(t=4.405 ,P=0.000 ) ,芬太尼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即刻(T1) 、切皮期间(T2) 、关腹缝皮后即刻(T3)和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程度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均 P<0.05) ;瑞芬太尼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力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等明显短于芬太尼组(均 P<0.05) ;瑞芬太尼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0.3% (4/39) ,明显低于芬太尼组28.2% (11/39)(χ2=4.044 ,P=0.044). 结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泌尿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较好效果,但前者围术期血压和心率波动更小,苏醒质量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胡计嬅;嵇富海;杨建平;杨亚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改善脆性骨折治疗全球行动呼吁

    脆性骨折联盟引领起草了改善脆性骨折治疗的全球行动呼吁.该全球行动呼吁已经得到全球81个相关专业学术组织的支持,发表在 2018 年49 卷第 8 期《Injury》杂志.中国脆性骨折联盟将该行动呼吁翻译成中文,期望能引起大家对脆性骨折的关注.

    作者:吴新宝;杨明辉;王满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的M eta 分析

    目的 评价超声清创对糖尿病足溃疡(DFU )的疗效. 方法 系统检索数据库和杂志中关于超声清创治疗DFU的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性研究及队列研究,双人对文献进行筛检、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 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总共624例患者.与传统清创比较,超声清创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短,M eta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WMD)= -20.78 ,95% CI :-35.72~ -5.85 ,P=0.006] ;共3项研究结局指标含有患者伤口平均愈合率,Meta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2.53 ,95% CI :19.19~25.87 ,P<0.001) ;共2项研究结局指标含有患者伤口平均愈合面积,但Meta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5.82 , 95% CI :-18.43~6.80 ,P=0.370). 结论 超声清创治疗DFU优于传统清创.

    作者:徐亚青;安艳军;郑宋宋;姬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早期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临床意义

    通信作者:吴彩堂,Email :409009827@ qq. co mCorresponding author :Wu Caitang ,Email :409009827@qq. com研究结果显示,> 60 岁年龄人群中约有56.1% 的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糖,29.6% 患者合并糖尿病[1]. γ-谷氨酰转移酶(GG T )被认为是评价肝胆系统疾病的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GG T 水平增高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2],且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发生风险.本研究通过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T2DM )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血清GGT水平,探讨其在评价患者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预后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吴彩堂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调查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2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无菌方法收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或晨痰进行细菌培养,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规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 结果 22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培养送检率为100.0% ,检测阳性率为64.9% (144/222) ,共培养鉴定出致病菌2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34.7% )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127株(58.8% )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 结论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多数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通过分析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率对临床医生合理选取抗菌药物以及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虹;王卫彪;李岱;钱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肠道菌群与老龄健康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是构成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随人体的增龄而变化.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的潜在联系,发现菌群的变化受增龄、多重用药、生活方式、膳食等多因素影响.且未来将有望应用于衰弱、肌少症及老年慢病的综合评估、动态监测和干预治疗.因此,本文从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影响因素、常见老年疾病菌群特征、菌群干预及长寿菌群资源特点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起;孙亮;齐海梅;蒋梦华;杨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与老年骨质强度减弱有密切的关系[1-2].老年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损伤,但在治疗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内固定的方法、人工关节置换、围术期治疗、康复和骨质疏松等.

    作者:危杰;伊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人衰弱与血液生物指标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衰弱与血液生物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北京医院体检60岁以上老年人中资料完整者371例,进行衰弱表型评估和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和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25(OH)D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水平,并进行衰弱与上述生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随衰弱程度升高,IL-6 、TNF-α 、Hcy和 IGF-1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随衰弱程度加重,25 (O H )D有下降趋势、叶酸和B12及hsCRP有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排除年龄、体质指数、性别、临床指标(听力下降、尿失禁、疼痛、营养不良、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抑郁、失眠、贫血)的影响后,IL-6 、Hcy 、IGF-1与老年人衰弱程度相关(OR=1.012 、1.017 、1.007 ,95% CI=1.005~2.041 ,1.011~1.118 ;1.002~1.073 ;P=0.033 、0.021 、0.047). 结论 血液中IL-6 、Hcy和IGF-1与老年人衰弱程度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老年人衰弱的生物指标.

    作者:施红;孟丽;石婧;王大光;邵聪;庞婧;范国庆;李悦芃;张帅;赵籥陶;李雪;李晶;赵昕;张铁梅;段春波;于普林;奚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处理

    目的 探讨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术(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5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获12~72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6.0% . 15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内固定物相关术后并发症,其中骨折复位固定的患者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或内向穿出7例,其中5例再行人工关节置换,髋内翻5例,主要发生于股骨转子内后方存在明显骨折碎裂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3例,为骨折累及股骨距及小转子术中做软组织广泛剥离,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为82分. 结论 PFNA螺旋刀片的位置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性骨折及骨折复位不良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宋铁楠;王旭明;于小均;李国军;李英豪;邵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特点及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特点及早期康复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123例患者中男51例、女72例,年龄67~96岁,平均(83.5 ± 4.8)岁;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1例;术前有91.1% (112/123)患者有内科合并疾病,术后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 (5/60) ,术后1年病死率6.7% (4/6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 (14/63) ,术后1年病死率20.6% (13/6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病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9 、5.034 ,P=0.033 、0.025 ) .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疾病多,采取恰当的围术期处理、麻醉手术方法及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取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刘四海;王飞;韩新祚;崔志刚;王安庆;刘克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强化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综合防治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严重的骨折.老年髋部骨折后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要求我们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保证治疗有效和安全.

    作者:文良元;吴新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旋磨后支架植入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在高频旋磨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入选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21例患者,对27处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后置入支架.观察终点为即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6个月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靶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等. 结果 14例(66.7% )患者术中仅使用1.5 mm 旋磨头,7例(33.3% )患者使用1.25 mm和1.5 mm 2个旋磨头.旋磨头与血管直径比为(0.5 ± 0.1).旋磨术后成功置入29枚药物洗脱支架,即刻成功率100% .手术过程中无冠脉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2例(9.5% )患者发生慢血流现象,治疗后造影恢复TIM I血流Ⅲ,其余19例(90.5% )患者旋磨后为TIM I血流Ⅲ级.血管内超声(IVUS )检查12例(57.1% )患者支架释放均匀贴壁良好、未见支架断裂和内膜撕裂,另9例(42.9% )进行了后扩张.术后随访少6个月,无靶血管重建和死亡病例. 结论 对冠脉严重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在冠脉造影及IVUS指导下行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后支架植入是安全和有效的,特别是在IVUS指导下行可降低术后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风险,对改善老年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悦喜;任保军;阿荣;张迎军;李德平;刘晓宇;董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突触后致密蛋白 95 棕榈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是兴奋性突触中含量丰富、主要的一种突触脚手架蛋白,是突触功能的标志性蛋白.蛋白质的棕榈酰化是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在神经系统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脏器组织,PSD-95依赖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并且其棕榈酰化已成为神经可塑性及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莹晗;张红红;孔二艳;张中健;王小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的原因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的原因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选择保守治疗的4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原因,并随访其后续治疗方法、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情况. 结果 共纳入47例髋部骨折患者,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63~92岁,平均(80.0 ± 7.2 )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骨折后12~36个月. (1)治疗情况:43例患者出院后长期卧床制动,4例患者出院回家后因疼痛和不耐受长期卧床再次入院行手术治疗. (2)并发症情况和保守原因:47例患者中有3个及以上并发症为40例,占总数85.1% .存在手术禁忌11例,患者因手术风险大选择保守27例,患者因心理或经济等个人原因放弃手术9例. (3)并发症和死亡情况:43例保守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包括肺炎16例(37.2% ) 、褥疮22例(51.2% ) ;骨折后1年内死亡18例,死亡率为41.9% .死亡的原因包括肺炎12例(66.7% ) 、心肌梗死4例(22.2% )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11.1% ) . (4)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情况:保守治疗43例患者中有31例骨折未愈合,12例患者骨折畸形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31例、可12例.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绝大多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差,整体临床效果差.

    作者:刘军川;文良元;纪泉;孙凤坡;季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影响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社区老年人精神心理状态及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为老年人群提供防范抑郁情绪伤害策略的证据参考. 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 、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北京市朝阳区400例社区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对抑郁状态与人口学资料、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等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400例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364份,其中抑郁状态老年人检出例数为64例,检出率为17.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与年龄(P=0.049)、生理机能(P=0.009)、活力(P=0.028)、精神健康(P<0.001)、健康变化(P=0.003)、客观支持(P=0.001)、主观支持(P=0.001)这七个因素密切相关.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活力(OR=0.595 ,P= 0.036)、精神健康(OR=0.548 ,P=0.021) 、健康变化(OR=1.597 ,P=0.048 ) 、客观支持(OR=0.524 ,P=0.018 ) 、主观支持(OR=1.787 ,P=0.027 )这五个因素共同影响了老年人是否会进入抑郁状态,健康变化与主观支持对老年人抑郁状态影响大. 结论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与社会需求,提升老年人对身体状况的自信心是防治老年人陷入抑郁状态的关键途径.

    作者:冯世醒;王瑜;杨昕婧;杨秀岩;李想;梁星辰;俞秋云;图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治疗进展

    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渐升高且病情复杂,是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概述了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要点和特点、诊断分类和治疗方法,并且总结了目前老年髋部骨折治疗领域里的新理念、新模式,以期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季祥;文良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骨科和老年科共同管理模式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和老年科共同管理(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连续治疗的年龄≥65岁患者49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65~99岁,平均79.6岁;女性344例(69.9% ) .统计分析多科室协作、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至手术时间、病死率和活动能力. 结果 4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434例(88.2% ) ,49.8% (216/434)的患者在住院48 h内完成手术,手术距离住院时间平均66.5 h(6~246 h) ,院内病死率为0.7% (3/434) . 382例(88.0% )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2个月(16~27个月) .期间共死亡38例(9.9% ) ,1年内死亡25例(6.5% ) . 344例存活患者平均 Parker活动能力评分由伤前8.4分降到终随访时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162例(47.1% )患者恢复到伤前的活动能力. 8例(2.1% )患者进行了骨折部位的二次手术. 结论 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有较低的院内死亡率和1年病死率,但患者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多数患者不能恢复到伤前的活动状况.

    作者:杨明辉;王颢;李文菁;王满宜;吴新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