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李燕明;钟雪峰;居阳;方芳;孙铁英

关键词:真菌病, 尸体解剖, 病理学
摘要:目的 对尸检病理确诊的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IFD)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对比分析,了解IF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1984-2014年北京医院经尸检病理确诊的IFD病例18例,分析资料记载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等特点. 结果 18例尸检病理确诊的IFD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3.7±7.2)岁;患者均有1种以上的IFD危险因素,其中14例(77.8%)患有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原分布以毛霉感染为常见(6例),其次是曲霉(4例)、念珠菌(4例)、隐球菌(2例);在受累脏器中,肺脏受累为常见13例(72.2%),其次为消化道.对血管的侵袭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病理特点,可表现为血管炎、血栓或菌栓栓塞等.14例患者死亡与真菌感染相关,其中4例直接死于真菌感染侵袭血管导致的大出血.结论 老年IFD患者中,恶性肿瘤是重要的因素;对血管的侵袭性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特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切口乳头括约肌(EST)组、EPBD组及SES联合EPBD组,每组各30例.统计术后1周内胰腺炎发生率和术后15个月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结果 术后1周内胰腺炎发生率大切口EST组(1/30,3.3%)、SES联合EPBD组(1/30,3.3%),两组均低于EPBD组(6/30,20.0%)(P<0.05),术后15个月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30,3.3%)、SES联合EPBD(1/30,3.3%),两组低于大切口EST组(7/30,23.3%)(P<0.05).结论 SES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既能够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也能够降低远期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作者:滕晓生;李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水平变化;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sPLA2Ⅱa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干部保健科特诊科住院和门诊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214例,分为代谢综合征组124例,非代谢综合征组9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PLA2Ⅱa血浆水平,同时测定血压、血脂、血糖和计算体质指数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 结果 (1)老年代谢综合征组血浆sPLA2Ⅱa水平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4.41±1.55)μg/L比(2.39±0.97)μg/L,t=4.55,P<0.01];(2)老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CIMT较非代谢综合征组增厚[(1.17±0.24)mm比(0.89±0.24)mm,t=3.25,P<0.05];(3)老年肥胖患者血浆sPLA2Ⅱa明显升高(P<0.05);(4)将2组患者合并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体质指数、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CIMT的影响后,血浆sPLA2Ⅱa水平是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CIMT独立危险因素(r=0.38,P<0.01).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sPLA2Ⅱa增高,且与CIMT独立相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预测价值,sPLA2Ⅱa可能参与血管内膜受损过程.

    作者:孙常青;毛俊嬛;郭丽蓉;李津;郭南京;朱雨菲;李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亚型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亚型损害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6例PD患者和30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测验量表(WAIS-DS)、韦氏智力量表一积木测验量表测评(WIAC-BD),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亚型状况,并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结果 PD患者与对照组视空间/执行功能、记忆力、复述、注意力正确率、动物命名、理解、计算、定向力评分分别为(29.84±13.78)分与(44.63±10.95)分、(17.64±3.00)分与(21.93±2.12)分、(1.64±0.90)分与(2.40±0.62)分、64.29%与86.67%、(2.25±0.77)分与(2.70±0.47)分、(2.66±0.67)分与(2.93±0.25)分、(3.98±1.17)分与(4.93±0.25)分、(9.59±0.68)分与(9.93±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080、-7.707、4.571、-3.374、-2.710、-5.844、-3.367,x2=4.860,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认知功能评分和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与病程、UPDRS-Ⅲ、H-Y分级、HAMA、HRSD评分呈负相关(MMSE:r值为0.488、-0.682、-0.478、0.465、-0.611、-0.538,均P<0.05;MoCA:r值为0.553、-0.583、-0.396、-0.384、-0.499、-0.444,均P<0.05),与性别、年龄和起病年龄无关.将病程、受教育年限、UPDRS-Ⅲ、HAMA、H-Y分级、HRSD评分作为自变量,MMSE、MoCA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病程、受教育年限对PD认知障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MMSE:β=-0.042、0.196,均P=0.000;MoCA:β=-0.052、0.367,均P<0.05). 结论 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主要损害视空间/执行功能、记忆力、复述、注意力、动物命名、理解、计算、定向力;病程和低受教育水平是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荣博;徐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尿毒症的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透析时间长,并存疾病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采用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3种血液净化方式的老年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作者:冉玉力;徐蓓蓓;吴艳春;廖雪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参皂苷Rg1对寡聚肽淀粉样β蛋白抑制蛋白激酶A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在寡聚肽淀粉样p蛋白(Oligo Aβ1-42)毒性作用下的改变和人参皂苷Rg1对该通路改变的影响. 方法 运用Oligo Aβ1-42来诱导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Aβ组、人参皂苷Rg1与Aβ共同作用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总CREB蛋白(t-CREB)、蛋白激酸A(PKA)Ⅱα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水平. 结果 Oligo Aβ1-42作用2h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p CREE/t-CREB的水平(P<0.001);与Aβ处理组比较,不同浓度(2.5,5,10μmol/L)预先孵育的g1组p-CREB/t-CREB的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组中PKAⅡα水平升高(P<0.001);与A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Rg1可降低PKAⅡα水平(P<0.001);与Aβ组比较,不同浓度的Rg1组中BDNF水平升高(P<0.05). 结论 寡聚肽Aβ1-42对神经元PKA/CREB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1可减轻寡聚肽Aβ1-42对PKA/CREB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天文;何饶丽;周梦;张静;陈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5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83例和对照组207例,并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不同的亚组,计算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比较各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的差异,以及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13.06±0.57)%、(6.33±1.56)×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3±0.49)%、(5.86±1.29)×109/L(t=9.771、3.728,均P=0.000),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F=51.454、7.544,均P=0.000),且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14、0.111,P=0.000、0.030);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108,P=0.009).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界值为12.7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95% CI:0.680~0.765),诊断的敏感度为67.6%,特异度为65.2%. 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孙洁静;刘德平;李华;李辉;张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涉及微血管病变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临床也不少见.CSFP也被称为冠状动脉Y综合征,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累及心脏微血管的结缔组织疾病及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等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CSFP的确切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现将CSFP的病因、机制和临床特征综述如下.

    作者:张风雷;郑曼;高海青;徐新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海地区中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肝功能异常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在肝功能异常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已建立的8642例上海中老年人群队列(50岁及以上)中选取137例肝功能异常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0 U/L]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照年龄±1岁、性别匹配的原则以1∶3从同一队列人群中选取411例肝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所有调查对象均参加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采集血清样本测定ALT、AST、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Ab).x2检验和秩和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组HBsAg携带率为12.4%(68/54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和体质指数可能与中老年人群肝功能异常相关(P<0.000).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感染(OR=1.85,95%CI:1.04~3.29,P=0.036)和肥胖(OR=3.60,95%CI:1.92~6.73)增加了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均P<0.001);慢性病用药降低了肝功能异常的危险(OR=0.51,95%CI:0.32~0.80,P=0.004). 结论 病毒感染和肥胖是中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慢性病用药与肝功能异常相关,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保护因素.

    作者:陆晔;郭雁飞;郑杨;李新建;徐继英;朱佩云;吴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显示出了更多的优势.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在维持窦性心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等方面RFCA具有更好的疗效[1-2].在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心房颤动指南中已将RFCA列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并且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Ⅱa类适应证,证据级别为A级[3];而在2012年,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导管和手术消融工作组联合欧洲心律学会(EHRA)、欧洲心脏节律学会(ECAS)的心房颤动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中,RFCA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为A级[4].

    作者:宋祝;曾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的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与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入住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监测3d,监测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以及EVLWI,根据患者实际体质量(ABW)和理想体质量(PBW),分别计算实际EVLWI和理想EVLWI;监测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Pm)、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吸氧浓度(FiO2),计算肺静态顺应性(Cst);用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计算PaO2/FiO2、氧合指数(OI).胸部X线片检查,行肺损伤评分.分别比较实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a)和理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p)与PaO2/FiO2、Cst以及肺损伤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入组第1天死亡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高于存活组.入组第3天死亡组SOFA、肺损伤、PVPI、乳酸、液体平衡、去甲肾上腺素剂量、EVLWIa、EVLWIp均高于存活组(P<0.05),PaO2/FiO2低于存活组(P<0.05).EVLWIa、EVLWIp与肺损伤评分(r分别为0.461、0.588,P<0.05)呈正相关,与PaO2/FiO2(r值分别为-0.307、-0.386,P<0.05)呈负相关;EVLWIa、EVLWIp与Cst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41、-0.154,均P>0.05).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OFA、EVLWIa、EVLWIp是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组时SOFA、EVLWIa、EVLWIp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32、0.855.以EVLWIp=11.96 ml/kg为折点,预测患者存活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61.5%. 结论 EVLWI能判断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预后并能反映肺损伤严重程度,与EVLWIa相比,EVLWIp与肺损伤相关指标相关性更好,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吴晓燕;庄志清;郑瑞强;林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人小肠克罗恩病一例

    患者男性,84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个多月于2012年5月27日入院.腹痛为阵发性,疼痛剧烈,偶有呕吐,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无缓解,有肛门排便、排气,无黑便和黏液脓血便史.1个月来体质量下降约5 kg.既往慢性支气管炎史50余年,60年前曾患血吸虫病,20年前高处坠落致腰椎骨折,治疗半年后痊愈.无结核病史.查体:贫血貌,腹平,脐周及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未及包块.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A125、CA199均正常.D-二聚体561 μg/L.

    作者:郑军;王叶蒙;江克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丁苯酞对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心梗组(20只)和丁苯酞组(20只).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给予丁苯酞灌胃治疗,1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心梗周边区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和分布,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在实验观察期间,心梗组死亡8只,其中24 h内死亡2只.丁苯酞组死亡7只,其中24 h死亡3只.假手术组、心梗组、丁苯酞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分别为(7.81±2.46)mmHg(1 mmHg=0.133 kPa)、(18.93±3.17)mmHg、(16.56±4.82) mmHg,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ESP)分别为(136.44±13.62)mmHg、(103.32±10.59) mmHg、(112.83±16.97)mmHg,心梗组与丁苯酞组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左心室舒张时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梗死周边区胶原容积分数增加(P<0.05),丁苯酞组较心梗组降低(P<0.05).心梗组梗死周边区GAP43和TH阳性的交感神经纤维密度增加,丁苯酞治疗后GAP43和TH阳性的交感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假手术组、心梗组、丁苯酞组GAP43阳性神经密度、TH阳性神经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丁苯酞可降低p-IKBα的表达,增加IKBα蛋白表达. 结论 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NF-fB信号通路的活性改善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

    作者:李俊;黄从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对尸检病理确诊的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IFD)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对比分析,了解IF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1984-2014年北京医院经尸检病理确诊的IFD病例18例,分析资料记载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等特点. 结果 18例尸检病理确诊的IFD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3.7±7.2)岁;患者均有1种以上的IFD危险因素,其中14例(77.8%)患有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原分布以毛霉感染为常见(6例),其次是曲霉(4例)、念珠菌(4例)、隐球菌(2例);在受累脏器中,肺脏受累为常见13例(72.2%),其次为消化道.对血管的侵袭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病理特点,可表现为血管炎、血栓或菌栓栓塞等.14例患者死亡与真菌感染相关,其中4例直接死于真菌感染侵袭血管导致的大出血.结论 老年IFD患者中,恶性肿瘤是重要的因素;对血管的侵袭性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特点.

    作者:李燕明;钟雪峰;居阳;方芳;孙铁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皮质萎缩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后皮质萎缩(P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5例PCA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量表及核磁共振、18F-脱氧葡萄糖(FDG)及11C-匹兹堡化合物B(PIB)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显像进行分析,并与6例早发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比较. 结果 PCA患者早期症状主要为视空间障碍、视觉失认、失用、方向感缺失、失写及失算.神经心理量表提示视空间结构、书写、计算力受累突出.PCA组较典型AD组后部皮层萎缩明显(P<0.05),轻度痴呆患者典型AD组较PCA组颞叶内侧萎缩(MTA)明显,但中度痴呆患者均表现为明显萎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G PET提示右侧为著的颞顶枕联合区低代谢,额叶受累较轻.PCA组较典型AD组患者枕叶代谢减低,尤其在右枕(BA18,19,37).基于体素水平自动化分析结果显示PCA和典型AD患者PIB平均摄取率(SUVR)在下顶叶、颞叶外侧、额中回、前额内侧皮质、后扣带回和(或)楔前叶、枕叶、辅助运动区和纹状体增高(1.6~2.6,正常对照1.1~1.2,P<0.05).PCA和典型AD患者比较PIB SUVR在所有感兴趣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A以视觉障碍、失用、顶叶皮层萎缩、右侧为著的颞顶枕联合区低代谢为主要特点,皮层淀粉样蛋白沉积与典型早发阿尔茨海默病相似.

    作者:石志鸿;蔡莉;刘帅;王颖;韩彤;刘淑玲;周玉颖;王晓丹;王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单光子发射断层与透射断层图像融合探查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钙化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与透射断层(SPECT/CT)一站式采集获得门控心肌血流灌注(MPI)和冠状动脉钙化(CAC)图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2年10-12月133例冠心病确诊或待诊者,以SPECT/CT行门控MPI和CAC扫描.根据年龄和MPI将入选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MPI正常组和异常组.以系统软件算出CAC积分(CACS),并根据CACS分为0分组、1~9分组、10~99分组、100~399分组和≥400分组.数据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VOVA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MPI异常组CAC阳性率高于正常组,72.6%(69/95)与52.6%(20/38),P<0.05;MPI异常组的CACS也高于MPI正常组,(386.8±815.0)分与(56.5±109.0)分(P<0.01),CACS≥400分组的MPI异常率高于其余4组(均P<0.01);CACS≥400分组心肌受累节段数高于其余4组(P<0.05或P<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预测心肌缺血或梗死的灵敏度为72.6%(69/95),特异度为47.4%(18/38),准确度为65.4%(87/133).老年组CACS(356.7±790.0)分高于非老年组(89.7±233.0)分(P<0.01);老年组CAC预测心肌缺血或梗死的灵敏度为79.7%(59/74),高于非老年组的47.6% (10/21),P<0.01;特异度低于非老年组,37.0% (10/27)与72.7%(8/11),P>0.05. 结论 SPECT/CT一站式MPI CAC检查模式简便易行,老年人提供冠状动脉与心肌血流灌注全面信息的同时,也为准确探查心肌缺血、梗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信息平台.但由于老年患者通常有更显著的CAC,应提高CAC诊断阈值以提高MPI-CAC诊断特异性.

    作者:薛倩倩;姚稚明;于治国;刘秀芹;陈聪霞;郭悦;李文婵;李旭;许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间歇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歇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间歇低氧致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取体质量280~350 g的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常氧组、间歇低氧组,每组8只.应用有机玻璃舱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对照组持续给予氧浓度为21%的常氧,间歇常氧组循环给予氧浓度为21%的常氧,间歇低氧组循环给予氧浓度为5%的低氧,每次循环时间120 s,每天8 h(8:00~16:00),第6周末处死取材.通过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实时-PCR(RT-PCR)检测各组海马神经细胞iNOS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间歇常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9.341±0.026)%比较,间歇低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28.236±0.081)%,明显增多(P<0.05);与间歇常氧组0.125±0.040比较,间歇低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iNOS mRNA表达3.394±1.344,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NOS蛋白表达,与间歇常氧组1.356±0.039比较,间歇低氧组CA1区神经细胞iNOS蛋白表达7.793±0.05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NOS蛋白表达,与间歇常氧组大鼠海马iNOS蛋白表达1.366±0.004比较,间歇低氧组海马神经细胞胞浆iNOS蛋白表达7.803±0.053显著增多(P<0.05). 结论 间歇低氧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多,同时可上调细胞iNOS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提示iNOS可能参与了间歇低氧所致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李璐璐;张蔷;谭进;方云云;雷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小鼠CD11b+GR-1+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特点及机制研究

    目的 以健康青年小鼠为对照,探讨健康老年小鼠CD11b+ GR 1+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免疫功能特点及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C57BL/6青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18月龄)各20只,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足量健康青年鼠、老年鼠脾脏CD11b+ GR-1+ MDSCs,运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酶联免疫吸附实验(BrdU Elisa)测定青年鼠、老年鼠CD11b+ GR-1+ MDSCs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cll小室共培养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青年鼠、老年鼠CD11b+ GR 1+ MDSCs免疫抑制功能的差异. 结果 与青年鼠比较,老年鼠MDSCs能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t=8.67,P<0.001),而这一作用可被Transwell明显逆转(t=6.93,P<0.001);与青年鼠比较,老年鼠MDSCs的精氨酸酶-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氧、白介素-10、白介素-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9.04、4.86、7.04、6.92、4.51、5.46,P<0.05或P<0.01). 结论 健康老年小鼠CD11b+ GR-1+ MDSCs可通过细胞-细胞间接触抑制和分泌免疫抑制性介质两种途径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

    作者:陈思文;王翎;苏楠;张光波;刘红梅;潘旭东;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维生素D水平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动脉僵硬度间的关系. 方法 入选住院老年患者(年龄≥60岁)162例,检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肌酐及维生素D等指标.胰岛素抵抗(IR)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IR指数(HOMA-IR)进行评价.根据HOMA IR水平,将患者分为低IR组(HOMA-IR<2) 78例、中IR组(HOMA-IR 2~6)43例和高IR组(HOMA-IR>6)41例,采用肢体动脉搏动波检测仪测定肢体动脉搏动波作为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指标,比较3组动脉僵硬度及维生素D差异. 结果 高IR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IR组明显降低[(13.2±5.7)μg/L比(17.8±6.2)μg/L],高IR组动脉僵硬度较低IR组增高[(14.3±5.2) m/s比(11.9±3.0)m/s];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相关分析显示,IR与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P<0.05),IR与动脉僵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5). 结论 老年高IR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D水平降低,动脉僵硬度增加.

    作者:常晶;侯原平;李胜利;叶静;吴金玲;孙倩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特点

    非感染性慢性病是人类健康大的杀手.其中,脑卒中是首位致死、致残病因.医疗对策也从患者就诊升级到慢性病管理,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而这些慢性病均与年龄相关.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在老年人中为20.4%[1];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近50.0%,治疗率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仅分别为32.2%和7.6%[2];老年人高脂血症患病率为男性13.8%、女性23.5%[3];严峻的现实凸显慢性病管理的重要.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人脊髓出血二例

    自发性脊髓出血是指非外伤原因引起的脊髓内出血,部分髓内出血可进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临床较少见,其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均有明显特点,现将我科收治2例患者报道如下.例1女性,60岁.因颈部疼痛、四肢无力1天就诊.患者1d前伸手取物后感颈部疼痛,并伴右上肢阵发性针刺、麻木感,数分钟后出现四肢无力、麻木,四肢无力感逐渐加重,不能行走,右侧重于左侧,出现排尿、排便困难.既往无高血压及出血性疾病史.查体:血压126/72 mmHg(1 mmHg=0.133 kPa),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右上肢远端肌力Ⅰ级,左上肢远端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双侧膝反射、踝反射均活跃,T6平面以下疼痛觉减退,双下肢深感觉减退,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颈软,双侧Kernig征(-).

    作者:叶翔;单培彦;麻琳;周国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