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郭红;刘波;刘冬梅
近些年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国内外报道老年人依然是结直肠癌的好发人群,尤其是在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2].125Ⅰ粒子体内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作为一项新兴的肿瘤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被医务人员接受并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运用前瞻、对照、随机的方法,对外科手术结合125Ⅰ粒子体内植入内放射治疗70岁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彦;李晓刚;李波;王明春;靳文帝;李巍伟;罗开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和血脂的影响. 方法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68例,A组联合应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治疗并配合一定的生活方式干预,B组则在A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以DAS28、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来评定疾病活动度. 结果 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DAS28、ESR、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结论 RA患者存在血脂水平异常,慢作用抗风湿药在缓解病情的同时,对于老年患者血脂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郑红梅;高云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特点.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4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腹痛、腹胀是胃癌常见的临床表现,老年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91.6%比76.5%,P<0.05);老年组胃癌肿块主要位于贲门和胃底部,占47.9%,非老年组胃窦癌常见,占54.4%,老年组中有3.1%的患者胃癌为多起源的,而非老年组都是单中心起源.老年组术前合并的慢性疾病多于非老年组,80.0%的胃癌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71.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例相近;98.7%的胃癌患者接受化疗,尽管老年组接受三线及其以上化疗的比例(3.5%)比非老年组(9.8%)低(x2 =3.197,P=0.0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化疗方案选择方面,老年组患者更多选择FOLFOX/XELOX两药联合化疗方案(75.4%).老年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7.8个月)较非老年组患者(28.7个月)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首发症状常以上腹部饱胀、疼痛为主,贲门胃底癌多见,多中心起源,术前并发疾病和术后并发症较多;老年胃癌患者多数可耐受规范的手术和化疗.
作者:徐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 方法 观察我院收治的各种休克、呼吸衰竭等重症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变化,总结缺血性肝炎发生率,总结其临床资料及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重症患者317例,发生缺血性肝炎53例,7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患者于休克、呼吸衰竭后1~3 d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高,高峰出现时间1~5 d,平均(3.35±0.89)d.ALT 869~4354 U/L,AST773~4833 U/L,LDH 1021~2662 U/L.总胆红素升高16例,总胆红素14~54 μmol/L.AST恢复正常上限2倍以内时间为9~16 d,平均(13.0±1.6)d.转氨酶升高程度与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肝病无关,酶学变化时间与性别无关.年龄≥70岁的患者AST峰值出现晚,恢复时间长于年龄<7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基础肝病的患者AST达高峰时间明显早于无肝病者,AST恢复时间略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缺血性肝炎男性、老年人多发高龄、患有基础肝病可影响缺血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恢复时间.
作者:王艳荣;齐艳荣;韩志蕊;张秋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跌倒的原因进行多水平模型分析. 结果 共调查1512例老年人,272例在过去1年中跌倒,发生率为18.0%,其中女性180例,跌倒发生率20.1%(180/893);男性92例,跌倒发生率14.9%(92/619),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x2=7.45,P=0.006).272例跌倒者共发生379次跌倒,其中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跌倒次数300次(79.2%),与行为及心理因素相关的跌倒次数291次(76.8%),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跌倒次数284次(74.9%);健康问题中平衡能力差是老年人跌倒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下肢无力,行为及心理因素中注意力不集中是跌倒主要的原因,环境因素中地面不平是跌倒主要的原因.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间差异对跌倒为自身健康原因、除自身健康外的其他个人原因及为外部原因均有影响;个体间差异对跌倒为自身健康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点(住所内跌倒),对跌倒为其他个人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点(住所外跌倒),对跌倒为外部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跌倒季节的夏季和跌倒时点的深夜.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提高对导致跌倒因素的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老年人跌倒.
作者:石婧;于普林;周白瑜;陶永康;段春波;张传芳;覃朝晖;孙振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为主的规范治疗对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疗效. 方法 将63例确诊为OSAHS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CPAP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糖药物等常规治疗,CPAP组给予CPAP联合常规治疗的规范治疗,观察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抵抗的体内稳态模型评估(HOMA-IR)指数、体质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胰岛素每日应用量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果 CPAP组患者治疗后7 d FBG、OGTT 2 h、HOMA-IR、AHI、胰岛素每日应用量明显降低,L-SaO2显著升高;治疗后1个月BMI显著降低;治疗后3个月HbA1c明显降低.对照组L-SaO2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治疗后3个月胰岛素每日应用量明显增加.治疗前两组各观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治疗后7d两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两组治疗后各观察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与单一的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以CPAP为主的规范治疗对提高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更有效.
作者:张霄;欧阳松云;孙培宗;陈瑞英;代丽萍;栗夏莲;汪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极限侧伸法对老年人侧向平衡控制能力进行测评,探讨该方法的简便性与信效度,为准确掌握老年人侧向平衡控制能力提供简便易行的测量方法,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合理的依据. 方法 本研究83例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7.3±4.7)岁.用平衡仪测得结果足压中心侧向位移为效标,对简便测试法测得的极限体侧伸的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结果 左右极限体侧伸距离分别为(14.7±0.4) cm、(14.9±0.3)cm,左右足压中心侧向位移分别为(8.5±1.9) cm、8.5±1.5)cm.极限体侧伸与足压中心侧向位移呈正相关(r=0.70,P<0.0001);极限体侧伸测试组内相关系数较高(r=0.97,P<0.05).极限体侧伸与年龄(r=-0.23)、身高(r=0.28)呈弱相关(P<0.05),与脚长、脚间距及左右利手均无关(P>0.05). 结论 极限体侧伸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老年人侧向平衡控制能力,极限体侧伸距离越长,表明侧向平衡能力越稳定.极限体侧伸法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而且简便、易测,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曹玲;杨光;永富良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保护肺功能、积极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是降低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们探讨了预防性应用盐酸氨溴索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肺保护疗效及其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捷;谈山峰;李丽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泵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急性期伴高血糖时的剂量及安全性. 方法 1周内发生髋部骨折伴高血糖需要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依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42例)和为非老年组(<65岁,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严格饮食管理,胰岛素泵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比较达标时门冬胰岛素用量及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 老年组、非老年组达标时每公斤体质量基础门冬胰岛素用量分别为(0.29±0.09) IU/kg和(0.30±0.07) IU/kg,餐前追加量分别为(0.27±0.09) IU/kg和(0.27±0.07) IU/kg;无症状低血糖分别为14.3%和18.6%;有症状低血糖分别为4.8%和4.7%;伴有意识障碍的低血糖、过敏反应、出现伤口不愈或延迟愈合者二组均未发生;联合应用的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及糖苷酶的抑制剂,使用比率在两组间均无差别. 结论 严格的饮食控制联合口服药物,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可控制老年髋部骨折急性期患者高血糖,安全性良好.
作者:晁爱军;赵向红;刘洁;于卫红;胡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治疗国人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相关中文骨科期刊关于PLIF和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及腰椎不稳的临床对照研究.将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Stata SE 11.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椎间隙高度、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改善率. 结果 共1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041例,其中PLIF组520例,TLIF组521例.手术时间,PLIF组长于TLIF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26,95%CI:0.58~1.94,P<0.001;术中出血量,PLIF组多于TLIF组(SMD=1.70,95%CI:0.94~2.46,P<0.001);手术并发症,PLIF组多于TLIF组,(OR=4.50,95%CI:2.65~7.64,P<0.001).以下4项分析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间隙高度,SMD=-0.07,95%CI:-0.44~0.30,P=0.730;术后VAS,SMD=-0.07,95%CI:-0.27~0.13,P=0.515;术后ODI,SMD=0.15,95%CI:-0.06~0.35,P=0.155;术后JOA优良率,OR=I.43,95% CI:0.75~~2.73,P=0.280;术后融合率,OR=1.17,95%CI:0.63~2.15,P=0.616.结论 TLIF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PLIF有明显优势,两种手术在恢复并维持椎间隙高度、临床疗效方面可取得相同效果.
作者:王秉翔;张志勉;蒲华清;聂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特点. 方法 入选220例老年男性住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三组,测量骨密度及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25-OH VD)等骨代谢指标. 结果 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增高,65~74岁组、75~84岁组及85~94岁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6.8%、12.0%与22.9%(x2 =7.72,P<0.05).老年男性骨代谢特点是,PTH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F=4.986,P<0.05),BGP、25-OH VD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4.986,3.245,5.997,P<0.05),老年人中BGP、25-OH VD水平普遍较低. 结论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骨代谢可以作为骨质疏松风险评估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
作者:卢玉;郭红;刘波;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仍为口服左旋多巴(L-Dopa).L-Dopa通过提高纹状体局部多巴胺水平而改善PD的症状,然而L-Dopa不能逆转PD的病理进程,对晚期PD疗效不明显,长期服用还可导致各种不良反应[1].实验研究表明,移植胚胎脑组织可显著改善PD动物模型症状,但其面临的伦理学问题使得该方法不能应用于临床[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发现为P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然而神经营养因子属生物大分子,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其应用[3].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PD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王应莉;邓兴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方法 回顾分析328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中4例低PSA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低血清PSA前列腺癌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结果 4例患者平均年龄71.3岁,入院平均PSA值为1.96 μg/L;2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2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2例.对2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行内分泌治疗;对其余2例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加内分泌辅助治疗. 结论 低PSA型前列腺癌起病隐匿,易于漏诊,诊断和监测不依赖于PSA.需结合清游离PSA、PSA密度等多项指标及直肠指诊等基础检查协助鉴别诊断.
作者:陈倩;谷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D133+、CD14+CD16+和CD42b表达水平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成形术早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患者和PCI+支架植入术+人脐带造血干细胞(hUCM)移植术患者循环CD133+、CD14+CD16+和CD42b的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评估CD133+、CD14+CD16+和CD42b对细胞心肌成形术早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PCI+支架植入术后8周CD133+(0.05±0.02)%、CD14+CD16+(0.9±0.2)%、CD42b(70.6±1.3)%,PCI+支架植入术+hUCB移植后8周CD133+ (0.07±0.01)%、CD14+ CD16+ (0.6±0.3)%、CD42b(80.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D133+、CD14+CD16+和CD42b表达水平可能预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成形术的早期预后.
作者:李侠;郭燕;胡有东;陈颖;郭殿选;周华兰;杨海晨;李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内外关于胸腺肽α1的研究多是短期使用,观察数天至数周;长年规律使用胸腺肽α1的观察性研究较少.我们旨在探讨老年人群中长年规律使用胸腺肽α1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老年患者13例,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65~95岁,平均(78.4±14.4)岁.
作者:贾娜;许晓东;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BCD2评分结果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TIA患者的颅内血管MRA、头颅DWI和ABCD2评分结果,采用Log-rank检验的Kaplan-Meier曲线评估单变量对TIA后无卒中生存时间的影响,Cox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价MRA、DWI及ABCD2评分结果预测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 162例患者中首次TIA发作后90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共86例(53.1%),其中0~7 d继发脑梗死者22例(13.6%),8~30 d继发脑梗死者27例(16.7%),31~90 d继发脑梗死者37例(22.8%).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MRA提示中-重度颅内血管狭窄、DWI阳性和中-高危ABCD2评分与首次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时间明显相关(P=0.000、0.003、0.000).Cox多因素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70岁)(HR=1.782,95%CI:1.171~2.256)、中-重度颅内血管狭窄程度(HR=2.245,95%CI:1.627~3.097)、DWI阳性(HR=1.964,95%CI:1.273~3.031)、中-高危ABCD2评分(HR=1.204,95%CI:1.050~1.381)为TIA发作后90 d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23、0.000、0.002、0.008). 结论 颅内血管狭窄的评估可能较DWI检查和ABCD2评分对TIA的转归更具评估价值.
作者:丁立东;徐运;茆华武;肖章红;郭俊华;陈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肘前外侧人路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2例,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Ⅳ型2例.手术经前外侧入路,AO空心螺钉固定.术后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 12例患者术中未发现合并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5~9周,平均7.2周.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27.2±12.8)°,前臂旋转度为(154.6±15.3)°.术后Broberg Morrey评分平均90.5分,优8例,良3例,差1例. 结论 肱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需按分型手术;前外侧入路可较好的暴露骨折,方便操作,空心螺钉固定牢固;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潘哲尔;吴李闯;黄小敬;陈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探讨DNA氧化损伤在AD和V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35例AD患者和28例VaD患者以及与之年龄相匹配的23例健康者血浆中8-OHdG的水平,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测AD和VaD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AD组、VaD组、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浆中8-OHdG浓度分别为(601.8±266.0)ng/L、(1748.0±665.6)ng/L和(352.0±94.5)ng/L,各组间血浆8OHd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D组患者血浆中8-OHd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组患者血浆中8-OHd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VaD组与AD组比较,8-OHdG水平变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8-OHdG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分别为:AD组(r=0.661,P<0.01)、VaD组(r=0.702,P<0.01)、正常对照组(r=0.719,P<0.01).而各组血浆8-OHdG水平与教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在AD组和VaD组患者中根据其危险因素(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浆8-OHdG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因素的影响后,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高水平8-OHdG在VaD组中比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可能性均高.VaD组血浆8-OHdG水平与MMSE分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592,P<0.01);AD组血浆8-OHdG水平与MMSE分数无相关性(r=-0.122,P>0.05). 结论 VaD患者存在明显的DNA氧化损伤,其血浆DNA氧化损伤程度显著高于AD患者与健康者;VaD患者的血浆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与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朱红敏;章军建;杨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在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6例,年龄55~76岁,体质量42~60 kg,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4、24、48 h末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含量变化来评价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术后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术后不同时点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优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2.262、7.147、5.881、7.861、4.810,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浓度在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异丙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2.042、4.090,P<0.05),且93.0%(40/43)的患者对Dex组满意.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镇痛效果优于异丙酚,且安全可行.
作者:于振宇;刘国锋;于建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稳心颗粒组62例;美托洛尔组60例;联合组64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入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 联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53.1%(34例)、93.8%(60例)]高于稳心颗粒组[32.3%(20例)、40.3%(25例)]、美托洛尔组[30.0%(18例)、40.0%(24例),x2值分别为10.736、11.342,均P<0.05].联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稳心颗粒组和美托洛尔组高(均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3/62)、8.3%(5/60)和8.3%(5/64),均P>0.05. 结论 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的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减少期前收缩次数,安全性好.
作者:王学胜;张学平;陈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