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妲;张新卿;汤哲;周景升;孙厚亮
目的探讨老年人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老年核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和健康人(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纤维连接蛋白(FN)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密度进行比较. 结果老年核性和皮质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TGF-β2mRNA的表达量与β-actin的比值分别为0.16±0.02和0.27±0.01,与对照组0.15±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PCNA蛋白的表达与内参的比值分别为16.01、1.98,与对照组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ax蛋白的表达与内参的比值分别为15.97、16.93,对照组为16.97;两组Bcl-2蛋白表达与内参的比值分别为6.97、1.44,与对照组的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张切片中,核性白内障组LECs中FN阳性为1张,波形蛋白阳性为2张;皮质性白内障组分别为19张、17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核性和皮质性白内障组LECs密度分别为(5438.40±262.03)个/mm2和(4250.63±275.05)个/mm2,与对照组(5368.63±211.07)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GF-β2在老年人白内障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老年人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与LECs的凋亡、转化有关,而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LECs的增殖较活跃.
作者:叶琳;蔡小军;张百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在热休克蛋白B1(HSPB1)抗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稳定高表达HSPB1 H9c2(HSPB1细胞)和空载体转染的H9c2(对照细胞)为模型,0~1000μmol/L H2O2刺激2 h,观察细胞形态学、线粒体内膜跨膜电位、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结果(1)HSPB1高表达显著减轻H2O2诱导的细胞形态学的损伤变化;(2)HSPB1高表达显著减轻H2O2诱导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丧失:0、75、150、300、500、1000 μmol/LH2O2刺激后,HSPB1和对照细胞的跨膜电位分别为10.0±0.11和7.01±0.26,9.11±0.17和6.05±0.19,7.69±0.28和5.14±0.28,6.95±0.13和4.66±0.11,6.61±0.20和1.85±0.35,6.60±0.05和1.19±0.01,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HSPB1和对照细胞在0、75、150、300、500、1000μmol/L H2O2诱导后,内源性ROS水平分别为5527±248和5964±387、6719±336和8528±411、6469±160和7795±136、7042±12和7591±203、6148±208和6911±136、5468±546和6822±371,除0μmol/L外,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SPB1高表达显著保护了大鼠心肌细胞因氧化应激诱导的形态学变化,这可能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和抑制线粒体产生的ROS有关.
作者:刘莉;姜苏蓉;张小进;陈晨;丁国宪;黄峻;程蕴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AMI,术后24 h存活114只,随机分为AMI组和替米沙坦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治疗组于每天上午8时灌胃(替米沙坦60 mg·kg-1·d-1),其余均喂食等量蒸馏水,于4、7、14 d和28 d后测量大鼠心率、血压、心室重量/体重(VW/BW),并计算存活率及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1)28 d时,治疗组的累积存活率明显高于AMI组(45%和40%,P<0.05);14、28 d时治疗组心室相对重量明显低于AMI组(P<0.05).(2)梗死后4 d,AMI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梗死区出现大量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A表型阳性细胞,7 d后逐步降低;同时该区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阳性;28 d时,治疗组α-SMA及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AMI组(P<0.05),而在非梗死区,α-SMA及PCNA阳性率较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d时,治疗组梗死区CVF明显低于AMI组(P<0.05);在非梗死区,14、28 d时,治疗组CVF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构并降低病死率,可明显抑制梗死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增殖,并降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CVF.
作者:董现锋;洪华山;江琼;陈良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下降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且ABI下降则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死亡率亦增高.
作者:郑俩燕;章成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男性,75岁.1999年发现左大腿皮下肿块,初为黄豆大小,无明显不适,未予处理;2002年3月皮下肿块增至花生大小,无红肿疼痛,在外院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CD68(+),VIM(+),MggLobiim(±),Des(-),HMB45(-).X线胸片及肺CT检查结果为:左肺占位性病变.在我院复查CT示:左肺下叶背段周围型肺癌.遂行全麻下左下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理化抑癌术,术后病理示:鳞癌2级,6枚肺门淋巴结中1枚有癌转移.2002年8月6日入院行肺癌术后放疗.
作者:赖铭裕;韦良宏;林瑶光;刘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们于1992-2004年对我院收治的68例80岁以上老年人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行结肠次全或全部切除、回-结肠或回-直肠吻合术,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魏法才;张爱霞;李洪光;杨道贵;隋永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应用氟西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伴抑郁症状的9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及安慰剂治疗3个月,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抑郁指数、心功能、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6个月时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1.1%;治疗3个月后,氟西汀组SDS评分抑郁指数(51.39%±8.63%)、6个月内再入院率(53.8%)低于安慰剂组(P<0.01,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3.4%±4.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而且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极低.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氟西汀可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抑郁症状,且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刘向群;谭洪勇;单培彦;郜宪林;张铭朋;刘金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院住院输血和术前备血患者2075例,男1011例,女1074例.其中进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艾滋病毒(HIV)等8项血源性疾病检测者1795例,刨腹产患者只做HBsAg单项和感染3项检测(HCV、梅毒、HIV)共280例.在进行8项检测患者中,老年组1096例(61%),年龄60~93岁,平均75.3岁;非老年组699例(39%),年龄17~59,平均39.2岁.
作者:赵晓洋;孙峥;宫济武;田利红;周航;刘燕明;林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许多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易疲劳、心境恶劣,其骨质疏松速度加快、肌肉力量下降[1].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的主诉也主要以心理障碍为主[2].这些研究提示,老年男性雄性激素下降的确与其情绪症状、疲劳存在某种联系.本文旨在探讨PADAM患者唾液睾酮日间分泌模式的改变与疲劳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作者:李庆华;代运国;苏巧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AMP10小鼠NF-E2、YB-1、LRG47基因表达与脑衰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快速老化小鼠SAMP10、SAMR1为模型,运用RT-PCR和地高辛标记的非放射性Northernblot技术,观察8月龄SAMR1对照组、SAMP10组前脑、皮质和海马NF-E2、YB-1、LRG47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SAMP10组在前脑、皮质、海马中NF-E2的表达(0.58±0.16、0.60±0.11、0.61±0.10)、YB-1的表达(0.48±0.13、0.47±0.11、0.46±0.10)、LRG47的表达(0.55±0.08、0.54±0.12、0.56±0.14)与SAMR1对照组在前脑、皮质、海马中NF-E2(0.36±0.09、0.41±0.10、0.38±0.10)、YB-1(0.33±0.09、0.30±0.08、0.31±0.11)、LRG47(0.40±0.10、0.38±0.09、0.37±0.07)的表达比较,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SAMP10小鼠脑衰老与转录调节因子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付于;于建春;丁晓蓉;韩景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但既往学者认为,老年人接受调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机会大,效价比低,因此,重视不够.随着更多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结果的问世,人们逐渐认识到,积极治疗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叶平;孙晓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脑梗死灶周围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方法应用9例因脑梗死而死亡尸检全脑标本,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血管标记物(CD31),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规律.结果以梗死灶为中心,由内到外可分4个区(0~3区);GFAP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在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升高;CD31在0区无表达,在1区可见少量表达,在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升高.结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反应性增生,在缺血后期GFAP、CD31广泛表达,两者在组织损伤修复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德生;戚基萍;李光伟;吴鹤;王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以及在认知功能损害筛查中的有效性.方法认知功能损害患者93例,应用简短版本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对其知情者进行问卷调查.对128名60岁以上来自于社区的健康老年人的知情者进行调查,作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IQCODE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83.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86.与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效度系数分别为-0.78和0.71.IQCODE得分在轻度认知障碍和轻、中、重度痴呆患者中分别为(3.5±0.4)分和、(4.2±0.4)分、(4.7±0.2)分和(4.9±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等不同痴呆病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QCODE信效度良好.得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此问卷能将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与健康人群很好地区分开来,可用于认知功能损害的检测.但对AD、VaD等痴呆类型的鉴别作用有限.
作者:王妲;张新卿;汤哲;周景升;孙厚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高血压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左室肥厚(LVH)是病程中左室重塑的重要病理改变,包括心肌实质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增生和血管重构,体内过量生成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被认为参与其中[1].近年来随着对TGF-β1的深入研究,发现其系一基因家族编码产物,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检测其第10位密码子+869T/C及第25位密码子+915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中分布的差异,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联系,以期为临床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七一;董海;王云英;王晏平;解丽艳;于新娟;王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病理改变为围绕尿道周围前列腺移行带的上皮和间质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形成多个小瘤体,再融合为彼此分隔的较大的腺瘤.增大的腺体、膀胱颈出口梗阻和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增加等使之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具体描述为良性前列腺增大(BPE)、良性前列腺梗阻(BPO)和下尿路症状(LUTS)3个方面,它们彼此重叠,且出现先后不一致,导致BPH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很多患者直到出现BPH相关并发症,如:急性尿潴留(AUR)、膀胱结石,甚至肾功能损害时才首次就诊.因此,早期诊断以及进行相应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叶章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单体抗氧化剂氨基胍(2-AG)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复制性衰老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观察2-AG对2BS细胞衰老表型、细胞代龄、传代速度、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阳性率的影响.结果2-AG可维持细胞的非衰老表型,增加2BS细胞代龄19~20代,MTT法分析发现用2-AG孵育细胞84 h,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升高36%~40%.2-AG显著加快了细胞的增殖速度,其培养细胞S期的比例较对照细胞升高约1倍.另外,2-AG连续培养的细胞在老龄阶段AGEs、SA-β-Gal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细胞,而与年轻2BS细胞相似.结论2-AG可有效延缓2BS细胞的复制性衰老.
作者:王培昌;苏英;张建;张宗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使用吉西他滨(商品名:健择)单药治疗23例70岁以上的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并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清;华军;王琦;徐伟;毛永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人类长寿显示明显的母系遗传倾向,即女性长寿者比男性多,而线粒体DNA(mtDNA)也有严格的母系遗传规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巴马县是世界自然医学会确认的五大长寿地区之一,近年备受各界关注.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拟通过检测巴马地区壮族长寿老人的mtDNA单倍型的多态性,探讨mtDNA在长寿中的作用.
作者:潘尚领;陈晶;尹瑞兴;刘承武;黄龄瑾;陈文成;罗小秋;陈进超;黄必冠;罗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有研究表明,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之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轻度升高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高再狭窄率相关[1],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更加明显[2].近来研究发现,心绞痛患者服用血脂康治疗6周(1.2 g/d)可明显降低空腹CRP水平[3],我们拟探讨短期应用不同剂量血脂康对UA患者PCI围手术期CRP的影响.
作者:刘尊齐;崔连群;郭拥军;孔庆赞;刘继东;李峰;盖玉生;赵传艳;王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一类多基因家族表达的保守蛋白[1].6个Cx单体在细胞膜上环绕排列形成具有6角形中空结构的寡聚体蛋白,称连接子.相邻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呈30度角倾斜排列组成缝隙连接(gap junction)[1,2].缝隙连接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中的结构.目前在血管壁已确定的连接蛋白有:Cx37、40、43及45[1].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及高血压等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发生机制均涉及缝隙连接的作用[3,4].因此,了解Cx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我们于2005年5~11月测定不同周龄大鼠主动脉壁Cx37、40、43及45 mRNA的表达状况,旨在反映增龄对Cx表达的影响.
作者:尹力;黄体钢;李广平;杨万松;许纲;刘恩照;周丽娟;倪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