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骏仁;朱文玲;吴士尧;陈君柱;单江;蔡迺绳;吴学思;宋建平;李新立
目的研究血浆中p-tau(181P)蛋白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AD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并改进了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了早期AD组患者23例[19≤简易精神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26,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1],中后期AD组患者35例(MMSE<19,CDR≥2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所采集血标本置EDTA抗凝管中,低温离心取上清、加酸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tau(181P)蛋白.结果早期AD患者血浆中p-tau(181P)蛋白浓度(8.5±14.9)ng/L与健康对照组(5.7±4.3)ng/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后期AD患者p-tau(181P)蛋白血浆浓度(18.3士20.3)ng/L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 结论改进实验室研究手段并对AD患者分层检测血中p-tau(181P)蛋白的浓度很有可能成为辅助AD临床诊断的生物指标.
作者:彭丹涛;许贤豪;蔡晓杰;王新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80岁以上老年人运动现状及长期坚持运动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04年3~9月对长期在我院卫干门诊就诊的北京部分80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及局级领导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9例年龄80~94岁平均(83.9±3.4)岁.221例(85.3%)都基本能坚持体育锻炼,均长达11年以上,其中48例(21.7%)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参加体育运动.每日运动时间≥60 min者占34.4%,≥30~59 min者占51.0%.≥60min较≥30 min组的失眠、乏力、精力和食欲差分别改善者为20.3%、24.0%、21.7%和13.1%(P<0.01).每日运动≥60 min较运动≥30~59 min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降低,(P<0.01).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参加体育运动,较老年时期开始参加运动锻炼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和骨科疾病患病率分别减少11.0%、15.0%、23.5%和39.2%(P<0.05).结论80岁以上老年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改善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青少年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并长期坚持,可能减少疾病,增进老年人的健康.
作者:于桂兰;崔会娣;胡国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cutecoronary syndrom,ACS)是由于冠脉内斑块不稳定、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的不稳定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硬死.我们旨在比较冠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ACS的临床疗效.
作者:包宗明;史晓俊;张恒;蔡鑫;高大胜;王洪巨;吴士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于2004年8~9月对老年人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金辉;严伟良;占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能定量测定感觉损伤程度的一种物理心理学技术.常用的定量温度觉、定量振动觉测定结果用温度觉阈值和振动觉阈值表示.影响定量感觉检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定量感觉检查的阈值增加[1].定量感觉检查作为一种将主观感觉转变为相对客观的阈值检查方法是否适合于老年人群,其定量感觉结果与非老年人是否有差异,可否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04年3月对非老年人及老年人进行了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承欧梅;董为伟;晏勇;钟士江;吴秀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院睡眠呼吸诊疗中心自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应用自动持续气道正压系统(AutoSet系统)诊断和治疗228例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评价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青;尹立波;秦梅;赵庆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收集1997年2月至2003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45例,男82例,女63例,年龄60~88岁,其中60~69岁78例,70~79岁51例,80岁以上16例.诊断标准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均系起病1~3 d内就诊.其中脑出血58例,脑梗死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所有患者病前无肾病史或其他代谢病史,均未使用胰岛素、氨基酸等药物.
作者:全丰芝;谭兰;全风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前列腺素(PG)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3个同工酶,分别为COX-1,COX-2和COX-3.研究发现COX-2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调节排卵等.并且作为一种炎症反应基因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COX-2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以及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脑血流和血脑屏障,介导脊髓疼痛机制和机体的发热反应等.其通过复杂的机制参与惊厥、脑外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脱髓鞘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过程[2,3].近年发现COX-2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4].使用非激素抗炎药物能明显减少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5]和COX-2抑制剂保护PD动物模型中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6],提示其在P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任士卿;王彦永;王铭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2β-(3羟丙氧)-骨化三醇(ED-71)对体外培养人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D-71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采用塞唑蓝(MTT)分析法检测ED-71对体外培养OS-732人成骨样细胞增殖作用与效价.采用培养细胞匀浆测单位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基中骨钙素含量分析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D-71对OS-732人成骨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培养第4天,10-7mol/L ED-71显著抑制成骨样细胞增殖(P<0.05),而10-8mol/L、10-9mol/LED-71对成骨样细胞的作用不明显.培养4 d后培养基中骨钙素水平在10-7mol/L ED-71组变化不大,在10-8mol/L、10-9mol/L ED-71组骨钙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原位杂交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表达明显增加,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无明显变化. 结论ED-71抑制成骨样细胞增殖高剂量作用显著,促进成骨样细胞分化较低剂量显著
作者:杨艳兰;柳洁;薛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机体的血液凝固、免疫、物质转运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S)、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和血脂异常等一系列疾病和状态有关.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1].寻找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治疗措施,从而预防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于1999年8月至2001年2月以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并建立IR大鼠模型,观察IR大鼠VEC功能及其VEC的形态学变化,旨在探讨IR与血管内皮病变之间的关系,为积极开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都健;曾芙蓉;赵玉岩;刘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山东老年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表型及频率分布.方法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及免疫印迹法测定2102例健康老年人apoE表型及频率分布.结果山东省老年人群中存在6种基因型,其中以E3/3为主,占总基因频率的66.0%;人群中ε2、ε3、ε4频率分别为4.4%、82.7%和12.9%,男女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山东老年人群中apoE表型以E3/3常见,apoE等位基因频率以ε3高.
作者:张志勉;高海青;孙永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更好地开展社区老年营养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4年4~5月在杭州市小营社区开展了此项调查研究.
作者:钟要红;郑磊;王民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7例年龄介于60~86岁、平均68.5岁的CSDH患者采用软性神经纤维内镜下钻孔冲洗术进行治疗,其中5例为单纯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复发患者.术中在直视下彻底冲洗血肿,清除血肿腔内的血凝块,电凝出血灶,打通血肿分隔并将血肿腔与正常硬膜下腔打通.结果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血肿均完全消失,34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现.结论采用软性纤维神经内镜下的血肿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血肿复发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所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陈国强;张光明;王晓松;左焕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多年来备受关注,其在3大供能营养素中的比例及其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比,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我们曾报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1],现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同一对象的膳食脂肪酸含量及构成比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子艳;程博;李蕴瑜;李长平;王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ic)激活规律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分别于LPS注入大鼠脑黑质后7 d、14 d、30 d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Mic的激活情况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的表达.结果行为学改变表现为7 d仅引起轻度的旋转行为[(85±13)圈/30min],至14 d时旋转次数增多[(121±17)圈/30 min],30 d时达高峰[(295±21)圈/30min];7 d Mie部分激活,14 d时大部分激活,30 d时Mic已全部活化;TH阳性细胞数7 d时轻度减少[(135.22±12.11)PU],14 d时进一步减少[(21.54±4.89)PU],30 d时已罕见[(11.31±2.56)PU].TH mRNA的表达规律与其一致,分别为(60.69±8.47)PU、(39.87±7.03)PU、(14.23±3.51)PU. 结论Mic的激活是构成PD炎症损伤机制的重要环节.
作者:叶钦勇;徐评议;刘焯霖;徐浩文;朱蔚文;谢安木;杨海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保持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治疗6个月;对照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分别为(3.0±1.7)次/周和(3.9±2.1)次/周,P<0.05];硝酸甘油片服用量减少[(1.6±0.9)mg/周和(2.2±1.2)mg/周,P<0.05];心率、心率和血压乘积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总工作量增加[分别为(10.2±2.2)METs和(9.3士1.7)METs,P<0.05]、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延长[分别为(444.0±81.4)s和(404.8±71.6)s,P<0.05]、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440.3±75.6)s和(387.3±77.0)s,P<0.05)]及运动持续时间增加[分别为(611.6±179.8)s和(506.3±113.4)s,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46.4±5.6)%和(42.5±2.1)%,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且无增加心率与血压乘积的副作用.
作者:李瑛;刘鹏鹰;陈灵;刘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耐受性.方法52例稳定性老年(>70岁)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卡维地洛递增剂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血压、心率,心脏射血分数和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分级进行检测,评判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卡维地洛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从133.3 mm Hg降为120.8 mm Hg,舒张压从78.0 mm Hg降为70.4 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从81.9次/min下降为70.7次/min(P<0.01),射血分数从39.8%上升为43.9%(P<0.05),NYHA分级下降;平均剂量为36.8 mg/d,其中55.8%的患者可以耐受卡维地洛50 mg/d,除2例退出,96.1%的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可坚持卡维地洛治疗. 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基本可以耐受卡维地洛治疗.
作者:诸骏仁;朱文玲;吴士尧;陈君柱;单江;蔡迺绳;吴学思;宋建平;李新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6例老年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出现的骨痛、贫血、尿路梗阻、顽固性血尿及下肢和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分别予多种止痛剂(24例)、博宁(14例)、氯化锶(6例)、外放射(9例)、间断输血(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7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8例)、经皮肾盂穿刺造瘘术(4例)、经膀胱镜电灼止血(6例)及冲洗引流术(6例)等治疗.结果26例中,10例死亡,16例存活;博宁治疗的14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1~3个月;外放射治疗的9例疼痛缓解期4~6个月;89Sr治疗的6例每次治疗疼痛缓解约1个月;4例肾盂穿刺造瘘的患者维持4~14个月,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无明显增高;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7例排尿症状改善维持3~25个月;贫血的9例经间断输血后血红蛋白维持在90 g/L以上;7例下肢水肿的患者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结论骨痛、贫血、尿路梗阻、血尿及下肢水肿等是晚期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危害极大,应采取综合措施妥善处理.
作者:邓京平;许进;万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NcoI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2例辽宁藉汉族健康人和84例老年MI患者的LDL-R基因NcoI多态性及含量. 结果LDL-R基因NcoI等位基因频率健康人N+为0.667,MI组基因N+为0.768,MI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TC、LDL-C、TG及LP(a)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 结论NcoI多态性的N+型等位基因与MI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臧彬;李辛;郭津津;潘丽丽;吴可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Binswanger病(BD)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征.方法对105例LA、41例B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和CT、MRI所见进行分析;并与47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对比.结果LA组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仅以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欠平稳为主要临床特点;CT显示脑白质异常1型占73.3%,2型占26.7%,MRI显示脑白质异常1型占71.6%,2型占27.0%,3型占1.3%,单纯LA组均无脑室扩大.BD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检查显示脑白质异常2型占26.8%,3型占73.2%,MRI检查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占54.3%、4型占45.7%,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结论LA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诊断主要以影像学描述1型脑白质异常为依据.BD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MRI显示脑白质异常3型或4型为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张东君;屈传强;郭洪志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