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洲;时晶;程龙;David M A Mann
目的观察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多肽片段Aβ25-35后,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P35蛋白的表达变化,并用此动物模型观察调心方的作用. 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35和磷酸化tau蛋白.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Aβ注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20.4±36.5)s比手术对照组(8.8±12.1)s明显延长, Aβ加用调心方组(9.8±10.3)s较Aβ注射组显著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分析显示Aβ注射后脑内P35和磷酸化tau增加,但术后21 d P35蛋白水平开始下降,而磷酸化tau蛋白继续增高;调心方治疗组P35和磷酸化tau蛋白均较Aβ注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脑内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增加,其部分原因可能与P35蛋白表达增加有关;而调心方具有抑制Aβ诱导的这些反应.
作者:洪道俊;裴爱琳;陆世铎;孙凤艳;朱粹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诱导方式下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率随增龄的变化状况. 方法通过白细胞介素-2(IL-2)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和星形孢菌素两种方式诱导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带;Fluo-3钙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bcl-2蛋白. 结果 IL-2与ConA联合刺激18 h后,老年小鼠T细胞平均凋亡率(38.3 ±10.3)%明显低于青年小鼠T细胞[(58.6±4.0)%,P<0.05].老年小鼠T细胞DNA梯带的比例、游离钙基准水平和刺激18 h后的钙水平都明显低于青年小鼠T细胞;星形孢菌素处理4 h和8 h后,结果与IL-2与ConA联合刺激类似.老年小鼠T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老年小鼠周围T淋巴细胞在活化刺激或加入凋亡诱导剂后凋亡率显著低于青年小鼠.
作者:王真;邓洪斌;李电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性,91岁.1999年6月诊断为右肺中心型肺癌,伴肋骨转移,脑转移,曾行右肺病灶、纵隔及脑部放疗和免疫治疗,效果较好.2003年3月26日因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赵莉;佟佳宾;许锋;齐海梅;沈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收集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及福安市中医院2家医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189例,心衰的诊断标准按照文献〔1〕确诊,患者依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95例,男64例,女31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5)岁,其中冠心病4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3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心功能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14例.
作者:王少玲;魏德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2~2001年引文情况,并与1982~1991年引文情况进行对照,探讨本刊的引文规律. 方法将1992~2001年本刊所刊载文章的参考文献逐条录入计算机,对论著、综述及专题讲座类引文的语种、刊物种类、时间分布及引用半衰期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近10年本刊引文以英文为主,占69.5%,其次为中文,占29.6%;日文占1.1%.引用期刊的种类较为分散,中文期刊335种,英文期刊1 016种.中、英文文献引用半衰期有逐年缩短趋势;中文5种老年医学核心期刊与10年前基本相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仍为第1位;英文核心期刊变化较大,第1位为Circulation. 结论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上查阅文献已成为重要手段,参考文献的来源更加广泛;<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仍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里的核心期刊.
作者:阳俊琴;王新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业已证实,脑缺血性损伤可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 70)的表达上调.HSP70作为分子伴侣参与了细胞修复过程,在脑缺血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验证尼麦角林(乐喜林)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层随机、阳性药物(脑通)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选择150例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评价指标为精神认知能力(CCSE)和社会活动功能(FAQ)以及CCI指数(CCSE+FAQ),次要评价指标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疗效指数. 结果 CCSE评分由治疗前的(16.85±5.23)分提高到治疗后的(20.61±5.26)分,FAQ评分由治疗前的(14.77±5.93)分提高到治疗后的(18.74±6.12)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CI指数由治疗前31.62±10.96提高到治疗后39.35±11.13(P<0.01);全血低切黏度由7.07±2.65下降到6.08±3.22、红细胞压积由(43.47±4.30)下降到(40.82±3.93)%、血浆比黏度由1.91±0.38下降到1.78±0.3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通过阳性药物(脑通)对照,结果表明国产尼麦角林和进口尼麦角林对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相同的功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和70%. 结论乐喜林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高效、安全的药物,与进口尼麦角林具有相同的品质.
作者:翟金霞;李作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在对老年人贫血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常面临的问题是当出现轻度贫血时,是否提示可能存在潜伏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性贫血在红细胞形态、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的水平上与缺铁性贫血不易鉴别(水平存在重叠区),因此诊断上常常易与缺铁性贫血混淆[1].
作者:门剑龙;赵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对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RMD)的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进行比较和临床评价. 方法诊断为渗出型ARMD患者25例,35只眼,年龄60~81岁,视力:指数/30 cm~1.0.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比较和分析图像特征. 结果诊断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20只眼,其中荧光血管造影5只眼(14.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15只眼(42.9%).在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20只眼中,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为7只眼.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 )不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3只眼中,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证实其诊断仅1只眼,其中2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浆液性PED伴脉络膜新生血管1只眼,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 结论与荧光血管造影比较,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提高了对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检出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早期治疗ARMD提供了帮助.
作者:李晓陵;何守志;王炜;汤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原发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事件的关系. 方法对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干化学方法测定血清cTnT水平,随访1年. 结果 57例患者中cTnT升高者12例,死亡7例,4例(33.3%)死于急性左心衰,12例中有8例原发病为糖尿病;cTnT正常者45例,死亡3例,1例(2.2%)死于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4例患者测定了透析前后cTnT浓度,其中6例透析前cTnT升高者,透析后有5例cTnT仍进一步升高,1例下降但高于0.1 μg/L. 结论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TnT水平升高, 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发生率高,cTnT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无明确关系,但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及伴发心血管疾病有密切正相关关系,血液透析本身对cTnT无影响.
作者:毛永辉;王波;吴华;王海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蛋白尿对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判断作用. 方法对66例2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尿α1 –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量进行检测,然后对患者进行(4.18±0.61)年随诊,根据随诊期间患者是否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 结果 66例患者中有18例在随诊期间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进展组初始尿α1-MG、RBP、NAG水平显著高于未进展组(α1-MG:4.33±2.15、1.50±0.27 mg/L;RBP:63.6±36.6、18.8±19.6ng/mmol; NAG: 14.2±1.44、2.45±2.09 U/mmol;均为P<0.01),但尿β2-MG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中初始尿α1-MG有83.3%、RBP有88.9%、NAG有44.4%高于正常值,显著高于未进展组(P<0.01),但两组间初始尿β2-MG异常者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随诊期间两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均无明显差别. 结论 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尿α1-MG、RBP、NAG的测定有助于预测患者是否可能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尿α1-MG、RBP、NAG水平的升高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德海;郑法雷;段琳;李艳;金晶;孙琦;向红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是由淀粉样蛋白在软脑膜及脑皮质血管内沉积所致[1].1975年报道,在尸检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有87% CAA[2].1984年,一种与AD有关的CAA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被确认 [1] .Aβ蛋白由39~42个氨基酸的肽链构成.老年斑(SP)中的Aβ蛋白长臂主要是42~43对碱基,而脑血管性Aβ蛋白则主要为39~40对碱基.Aβ蛋白沉积在大脑实质形成SP或神经炎斑,沉积在血管壁则导致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作者:田金洲;时晶;程龙;David M A Mann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复方丹参滴丸是以丹参为主体的活血化瘀药,我们观察其的抗栓作用,为抗栓治疗提供初步的临床资料.
作者:李丽;徐方运;贾海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及姿势障碍.早在1880年,研究者发现PD有家族倾向.
作者:巴茂文;刘振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们对黄山地区两家综合性医院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大肠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大肠癌在该地区的临床检出特点.
作者:梅军;洪慧玲;丁永沛;方耀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采用美国生产的CRYOcare氩氦手术治疗仪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23例,年龄62~84岁,平均71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3年6个月.尿频、排尿费力16例,急性尿潴留3例,排尿基本正常4例.并存高血压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肾功能不全1例,糖尿病1例.
作者:宋华志;易峰涛;刘英;张玉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Aβ42),国外研究已证实Aβ42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提示,AD发生可能与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有关[2].目前研究已证实AD患者脑脊液(CSF)中β-EP和Aβ42均明显降低,但对AD患者CSF中Aβ42含量与痴呆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观点[3、4].
作者:毛小平;毛善平;李承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全身及骨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自 1994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不同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30例,通过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旭海;周春英;郭延章;范锡海;王华东;许硕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表达白介素-6(IL-6)、IL-6受体(IL-6R)、gp130基因的影响及其与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破骨细胞能力变化的关系. 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卵巢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取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细胞培养第6天染色,以TRAP染色(+)以及胞核≥3为破骨细胞.骨髓细胞用TRIZOL提取总RNA后进行RT-PCR. 结果去卵巢组术后6周及12周,骨髓破骨细胞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补肾中药与雌激素均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P<0.05).去卵巢后6周骨髓细胞IL-6和IL-6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及0.01), 第12周时,IL-6、IL-6R基因表达虽有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补肾中药与雌激素均显示可减少上述基因过度表达,以第6周时作用显著(P<0.05及0.01).以上各组全程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 结论本方所用补肾药物可以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髓IL-6、IL-6R基因过度表达,这一效应与药物抑制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陈璐璐;曾天舒;夏文芳;黎慧清;周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是非溶细胞性嗜神经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博尔纳病(Borna disease, BD)[1].我们在进行中国人神经精神疾病与BDV感染关系的研究中,在7例帕金森病(PD)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中检出BDV P24基因片段1例.现初步报道,并探讨BDV感染与PD发病的可能关系.
作者:徐平;谢鹏;邹德智;左联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