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扬;樊东升;王立军;康德;中野今治;小泽敬也;永津俊治
获得性空回肠憩室以老年人多见,可导致慢性腹痛或急性严重并发症,临床意义日益受到重视[1,2].我们通过对70例空回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和疗效等作一初步探讨.一、对象包括1981~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空回肠憩室患者40例和1991~1996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30例,其中非老年组(11~59岁)40例(57.2%),男21例,女19例;老年组(60~82岁)30例(42.8%),男16例,女14例.均经消化道气钡造影、手术或两者结合而确诊.
作者:贾林;陶中原;黄开红;李瑜元;吴惠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神经内科和济宁精神病院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62~84岁,平均(71±6.6)岁,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DSM-IV)中的VD诊断标准[1],CT或MRI检查有多灶性或腔隙性脑梗塞,无严重的广泛性脑萎缩迹象.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1)岁,所有AD患者均有渐进性记忆障碍史,诊断根据是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2],CT或MRI检查无VD或脑梗塞的影象学依据,并结合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病因的痴呆.健康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66±5.5)岁,经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痴呆表现,无心、脑血管疾病,CT检查无异常发现.58例VD患者和38例A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邵泽伟;山凤莲;张军臣;李宪章;盛丽;常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9岁.于2000年4月13日诊断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治疗.除用地高辛、双氢克尿噻、能量合剂等强心、利尿、营养心肌治疗外,加服慢心律0.2,3次/d抗心律失常.服用第2天,患者感恶心、厌食,同时出现手足震颤、行动迟缓、言语含糊不清、张口吞咽困难、流涎、饮水易呛咳,症状逐日加重.第4天,患者不能站立及行走,僵卧于床上,不能发音,无法张口及吞咽.查体:神清,神情呆滞,问之能示意,但不能发音,张口伸舌困难,双手见细震颤,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正常,全身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血电解质、血气正常,颅脑CT无异常.据家属反映,1998年在服用慢心律时,也出现类似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今停药次日,症状明显减轻,3天后完全消失,能正常发音、进食及下床活动.
作者:黄智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卒中及周围血管疾病有关.我们动态观察了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并分析与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病例组:全部卒中患者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8±13.24)岁,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5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并发高血压32例,糖尿病23例.患者排除肝肾疾病及其他可能影响HCY的药物(如氨甲蝶呤、抗癫痫药物及多种维生素),分别于发病1~3 d,10~15 d及3个月后采血.对照组:30例健康老年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4岁,平均(73.64±11.46)岁,正常饮食.
作者:曹丽丽;王淑贞;盛建荣;迟兆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老年过程的出现,多种组织器官逐渐出现衰老和退化,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一定的危险.为了探讨老年妇女手术的安全性,我们就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妇女的情况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共收治妇科住院患者1 976例,需麻醉下手术者1 409例,其中老年妇女92例,占6.5%.92例中,60~64岁30例,65~69岁34例,70~74岁17例,75~79岁10例,85岁1例.有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妇科疾病,统计时以决定手术的疾病为主.92例中,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32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恶性肿瘤11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子宫肌瘤5例,盆腔结核1例.
作者:姜桂英;刘丽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 方法对3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和尿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骨质疏松(OP)组的BMD和BMC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1.6%和25%;OP组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C端骨钙素(BGP)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上升25.4%和222%;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与肌酐的比值(HOP/Cr)和I型胶原N-末端肽与肌肝的比值(INTX/Cr)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上升22.6%和223%.OP组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均在正常低限或低于正常水平. 结论腰椎(L2~4)BMD和BMC是诊断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一部分人属于骨代谢高转换型;雄激素对老年男性骨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老年男性维生素D缺乏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基础.
作者:郭春英;薛延;董洁英;李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经过及资料. 结果 72例中,50例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患者施行了鼻中隔矫正术并取得良好止血效果,其中只有2例因再次鼻出血复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有10例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行数字减影造影及血管栓塞术成功止血;另有12例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及止血且效果良好. 结论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考虑施行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数字减影造影及血管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及止血,效果好且痛苦小,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新;熊新高;汪广平;杨成章;项济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病学组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于2001年5月26~30日在烟台市召开,会议组织专题报告12个,共有256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交流,现分6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基础研究上海市胸科医院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ET-1)、心钠素(AN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提出肺心病和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1和ANP增高,可能是由反复感染、细菌和病毒的刺激、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因素,使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右心负荷所致;同时由于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氧化功能低下,导致NO和SOD减少,MDA增高.定期动态观察血浆ET-1、ANP、NO、SOD和MDA水平的变化是判断COPD和慢性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天津市胸科医院对COPD的呼吸阻抗分析后认为:COPD呼吸阻抗的变化规律与其本身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手段相比,脉冲振荡法呼吸阻抗测定是探索性研究心、肺、纵隔疾病的有效手段.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研究了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认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NO及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除了常规抗感染外,还应同时抑制NOS的活性及使用NO拮抗剂.
作者:刘长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叶酸缺乏饮食对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脉组织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均分成2组,分别给予叶酸缺乏(叶酸缺乏组)和叶酸正常(对照组)饲料,饲养3个月后检测血清叶酸和血浆Hcy浓度及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实验后光镜检查主动脉组织学变化. 结果叶酸缺乏组实验后血清叶酸浓度[(6.08±1.84)μg/L]明显低于实验前[(13.32±2.02)μg/L]和对照组[(12.17±1.67)μg/L],而血浆Hcy浓度[(28.66±6.07)μmol/L]明显高于实验前[(9.75±1.86)μmol/L]和对照组[(9.49±1.77)μmol/L,P<0.01];红细胞SOD[(37 389.5±5 158.4)NU/g*Hb]高于对照组[(30 355.7±6 349.2)NU/g*Hb],GPX活力[(10.94±3.05)U/L]低于对照组[(17.93±3.05)U/L,P<0.05];主动脉组织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变性、脱落,裸露的内膜附有血栓和胶原纤维,内皮下组织疏松并出现平滑肌细胞,内弹力膜断裂,中膜明显增厚. 结论叶酸缺乏饮食可引发高Hcy血症和动脉损伤,高Hcy血症诱导体内高氧化应激可能是动脉损伤机制之一.
作者:马雪兴;刘王明;王毓明;吾柏铭;李明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临床较常见,由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不能及早诊断,多数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于1997年4月至2001年2月收治重度甲减、心肌酶谱显著增高的老年患者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临床资料我科于1984年3月至2000年7月收治膝关节滑膜结核5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62~72岁,平均64岁.左膝关节3例,右膝关节2例.全身结核中毒表现如潮热、盗汗不明显,患膝肿胀,均曾多次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及关节腔内封闭,封闭药物为庆大霉素、泼尼松龙、得宝松和透明质酸钠.口服泼尼松3例,其中1例每天口服30 mg达半年之久.入院后膝关节穿刺3例,穿刺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但穿刺物结核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均为阳性.3例血沉升高,2例X线胸片有陈旧性治愈结核病灶.
作者:王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以IL-6、TNF-α单克隆抗体对2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取20例骨密度正常者相同部位骨作对照. 结果实验组中IL-6、TNF-α表达呈强阳性,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7.9±42.6)个、(99.0±31.8)个;而对照组上述细胞表达呈弱阳性,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1.4±20.5)个、(28.5±17.1)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IL-6、TNF-α阳性细胞数随BMD减低而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1,P<0.01;r2=-0.84,P<0.01).两组骨细胞IL-6、TNF-α染色均为阴性. 结论 IL-6、TNF-α作为调节骨代谢的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范宏斌;王全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老年人是肺癌的高发人群肺部恶性肿瘤随着增龄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升高趋势.老年人群是肿瘤的高危人群,约60%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小于该年龄人群组的11倍和15倍[1].发达国家肺癌在男、女人群中都很普遍,在男性中它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其占第3位.肺癌好发年龄在60~65岁,约60%病例>65岁,约30%>70岁.90年代西欧和北美65~84岁的男性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为400~600/10万.Levi等[2]在世界范围老年癌症死亡报告中指出,70年代末苏格兰和80年代初的挪威、比利时一样,65~84岁男性老年肺癌患者达700/1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为600/10万,美国和加拿大为460/10万,在北美60年代初女性肺癌患者也开始呈现增多趋势,至90年代初美国老年女性肺癌发生率为180/10万,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女性的肺癌也在增长.
作者:张进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3岁.2个月前劳累后感头痛,休息后稍有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1个月前,劳累后头痛加重,无呕吐,头颅MR平扫及增强均显示全脑膜弥散性增厚和强化.入院前2天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4 cm H2O(1 kPa=10.20 cm H2O),红细胞80×109/L,蛋白0.9 g/L,余正常,以头痛待查于2000年12月29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无脑外伤、感染、糖尿病、肿瘤等病史.查体:眼底动脉硬化改变.颅神经正常,四肢反射对称,肌力正常.入院第3天、第7天 2次腰椎穿刺,CSF压力1~5 cm H2O,红细胞(20~71)×109/L个,蛋白0.8~1.13 g/L.2次CSF查癌细胞(-),诊断低颅压综合征.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并每日输入生理盐水2 000 ml,患者不能耐受,头痛加重并出现颈强直,试用甘露醇125 ml,头痛明显缓解并持续4~5 h.入院第9天,患者表情淡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尿失禁.急查CT:双侧颞、顶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即刻行双顶钻孔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引流出40 ml暗红色血液.硬脑膜病理检查: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未见肿瘤细胞.
作者:李爱娟;刘剑立;刘玫;张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9岁.1999年9月13日因腹泻伴呕吐咖啡色液体1 d入院.1 d前患者因便秘口服中药后腹泻,稀水样大便6~7次,量较多,便中无粘液及脓血,呕吐未消化食物及咖啡色液体,来诊时血压90/60 mm Hg,立即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遗有左侧偏瘫及失语,本次发病前神志清楚.入院体检:血压105/60 mm Hg,脉搏60次/min,呼吸16次/min,体温37.1℃.昏睡状,刺激略有反应,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散在新鲜出血点及出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左Babinski征(+).血常规:血红蛋白(Hb)117 g/L,红细胞(RBC)3.83×1012/L,红细胞比积0.34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30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 g/L,网织红细胞(Ret)0.015,白细胞(WBC)12.4×109/L,中性0.87,淋巴0.09,单核0.04,血小板(Plt)22×109/L,出血时间2 min,凝血时间2 min,纤维蛋白原2.1 g/L,凝血酶原时间(PT)15.5 s(对照13 s),凝血酶原活动度(PA)63.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4 s(对照36 s),血沉(ESR)39 mm/1 h.血清钾5.46 mmol/L,血清钠127 mmol/L,血清氯99 mmol/L,血糖5.7 m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1.8 U/L,乳酸脱氢酶1 287 U/L,肌酸激酶14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2.2 U/L,r-谷氨酰转肽酶21 U/L,总蛋白53.3 g/L,白蛋白30.9 g/L,碱性磷酸酶66 U/L,总胆红素71.6 μmol/L,直接胆红素2.6 μmol/L,尿素氮(BUN)17.7 mmol/L,血肌酐143 μmol/L;IgG、IgA、IgM、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磷脂抗体等免疫学检查均正常.Coombs试验(-).
作者:牛秀凤;吴瑾;杨静;刘瑞雪;周燕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及其他心脏疾病的基因治疗途径. 方法构建携带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双基因的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感染大鼠的心肌细胞,检测心肌细胞β2-AR、EGFP的表达及环腺苷酸(cAMP)的含量. 结果 Northern印迹杂交显示感染的心肌细胞表达人β2-AR mRNA;Western免疫印迹杂交分析表明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人β2-AR;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心肌细胞表达EGFP;放射性配基检测显示感染的心肌细胞β-AR密度[(204.0±6.4)fmol/mg蛋白]明显高于未感染的心肌细胞[(76.0±2.8)fmol/mg蛋白,P<0.01];经10 μmol/L异丙肾上腺素作用,感染的心肌细胞的cAMP含量[(116.2±5.8)pmol/106 cells]明显高于对照组[(58.4±4.6)pmol/106 cells,P<0.01]. 结论人β2-AR、EGFP基因经AAV载体导入心肌细胞后能有效地表达,且表达的人β2-AR具有激活肾上腺素信号的作用.
作者:高文谦;李小鹰;吴小兵;李梁;裴雪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老年人糖尿病(DM)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城乡老年DM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北京老年人年龄调整总体DM标化患病率为15.98%,糖耐量减低(IGT)标化患病率为15.89%.城乡之间IGT患病率无明显差别,但城乡之间的DM标化患病率(17.74%和8.83%)差异有显著性(χ2=10.59,P<0.01).与1981年北京DM普查数据相比(60~69岁组),由4.27%增至现在的13.73%,增长约3.2倍.DM患病率(r=0.99,P<0.01)和IGT患病率(r=0.92,P<0.05)与增龄的相关分析,老年组(DM 15.98%,IGT 15.89%)与中年组(DM 7.91%,IGT 9.40%)DM患病率(χ2=36.36,P<0.01)和IGT患病率(χ2=26.01,P<0.01)比较,以及年龄趋势卡方分析均证明DM的患病率有显著的增龄性.老年组(r=0.99,P<0.05)与中年组(r=1.00,P<0.01)各自的相关分析显示DM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结论北京老年人DM和IGT患病率各占老年人群约1/6,老年DM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和增龄性.
作者:杨泽;郑宏;佟之复;范钦颖;王秉治;高芳;于普林;唐雷;史晓红;曾平;张培兰;孙玉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中老年人痴呆的流行现状. 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整群抽样,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为筛查工具,对西安地区4 850例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了痴呆患病率调查. 结果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痴呆诊断标准者171例,痴呆患病率3.53%.其中Alzheimer病痴呆(AD)100例,患病率2.06%,占58.48%;血管性痴呆(VD)54例,患病率1.11%,占31.58%.痴呆及VD患病率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D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痴呆及AD、VD患病率均随增龄而显著增高(P<0.01),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文盲组痴呆及AD患病率高于小学和初中以上组(P<0.01).各种职业之间痴呆及AD、VD患病率用年龄分层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城市和农村痴呆、AD、VD患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结论我国痴呆患病率并不低,基本与欧美国家持平;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可能是AD的危险因素.
作者:屈秋民;乔晋;杨剑波;韩建峰;罗国刚;张辉;武成斌;王小娟;霍东红;杨华;李正仪;邓美英;韩雪梅;赵松珍;于普林;张振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材料和方法1.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的制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质粒[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amino-acid decarboxlase,AADC)或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 cyclohydrolase I,GCH)质粒]是AAV基因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之间依次含巨细胞病毒早期响应启动因子、人类生长激素第1内含子、人源性TH(AADC或GCH)基因、SV40多聚腺苷信号的载体质粒.以磷酸钙沉积法共转染载体质粒、辅助质粒和腺病毒基因质粒于293细胞.3天后回收并以冻融法裂解细胞,经离心所获得上清再经过2次氯化铯(CsCl)梯度密度超离心等精制处理,终得到AAV-TH、AAV-AADC及AAV-GCH载体.以DNA斑点印迹法测定载体滴度为1 012~1 013颗粒/ml.
作者:沈扬;樊东升;王立军;康德;中野今治;小泽敬也;永津俊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体外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方法胶原酶消化组织,建立原代前列腺上皮细胞系,细胞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Pan-Keratin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运用细胞增殖ELISA染色(BrdU)方法观察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状况及不同剂量的生长因子TGF-β1、EGF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培养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PSA、Pan-Keratin染色阳性,细胞传代5~7次后开始衰退.不同培养基条件可明显地影响细胞生长活性.EGF促进细胞增殖活性,TGF-β1则抑制增殖,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此外,EGF与TGF-β1相互减弱对方的作用. 结论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受生长因子TGF-β1和EGF调节,结果提示TGF-β1、EGF可能在前列腺增生(BPH)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建业;左涛;万奔;黎健;朱刚;刘明;张耀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