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脊液铜、锌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邵泽伟;山凤莲;张军臣;李宪章;盛丽;常虹

关键词:脑脊液, 锌水平, 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 实验室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年龄和性别, 无显著性差异, 腔隙性脑梗塞, 精神障碍诊断, 精神病, 对照组,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疾病, 老年性痴呆, 诊断标准, 语言障碍, 异常发现, 学会, 相关疾病
摘要: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神经内科和济宁精神病院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62~84岁,平均(71±6.6)岁,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DSM-IV)中的VD诊断标准[1],CT或MRI检查有多灶性或腔隙性脑梗塞,无严重的广泛性脑萎缩迹象.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1)岁,所有AD患者均有渐进性记忆障碍史,诊断根据是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2],CT或MRI检查无VD或脑梗塞的影象学依据,并结合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病因的痴呆.健康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66±5.5)岁,经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痴呆表现,无心、脑血管疾病,CT检查无异常发现.58例VD患者和38例A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以IL-6、TNF-α单克隆抗体对2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取20例骨密度正常者相同部位骨作对照. 结果实验组中IL-6、TNF-α表达呈强阳性,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7.9±42.6)个、(99.0±31.8)个;而对照组上述细胞表达呈弱阳性,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1.4±20.5)个、(28.5±17.1)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IL-6、TNF-α阳性细胞数随BMD减低而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1,P<0.01;r2=-0.84,P<0.01).两组骨细胞IL-6、TNF-α染色均为阴性. 结论 IL-6、TNF-α作为调节骨代谢的细胞因子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范宏斌;王全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海马萎缩的磁共振研究

    目的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海马萎缩的特征. 方法对15例轻度A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行海马导向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测定,比较两组间海马体积变化的差异性及其与年龄和MMSE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轻度AD海马结构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分别为(2.08±0.46)cm3及(3.11±0.09)cm3,t=2.71,P<0.01)];轻度AD组海马体积与对照组的重叠率为13.3%;以对照组海马体积均数和标准差为参照,轻度AD平均海马结构体积减少了4.42个标准差;两组海马结构体积均存在随增龄减少的现象,但AD患者萎缩速度显著地较对照组快(t=2.07,P<0.05);轻度AD海马体积与MMSE评分之间成正相关(r=+0.48,P<0.05),而对照组不存在这种关系(r=0.19,P>0.05). 结论 MRI反映的海马体积萎缩可有效地将轻度A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区分开来,可视为AD的一个状态指标,有助于AD早期诊断.

    作者:况伟宏;黄明生;李进;孙学礼;伍定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空回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

    获得性空回肠憩室以老年人多见,可导致慢性腹痛或急性严重并发症,临床意义日益受到重视[1,2].我们通过对70例空回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和疗效等作一初步探讨.一、对象包括1981~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空回肠憩室患者40例和1991~1996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30例,其中非老年组(11~59岁)40例(57.2%),男21例,女19例;老年组(60~82岁)30例(42.8%),男16例,女14例.均经消化道气钡造影、手术或两者结合而确诊.

    作者:贾林;陶中原;黄开红;李瑜元;吴惠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初步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卒中及周围血管疾病有关.我们动态观察了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并分析与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病例组:全部卒中患者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8±13.24)岁,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5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并发高血压32例,糖尿病23例.患者排除肝肾疾病及其他可能影响HCY的药物(如氨甲蝶呤、抗癫痫药物及多种维生素),分别于发病1~3 d,10~15 d及3个月后采血.对照组:30例健康老年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4岁,平均(73.64±11.46)岁,正常饮食.

    作者:曹丽丽;王淑贞;盛建荣;迟兆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妇女妇科手术安全性探讨

    随着老年过程的出现,多种组织器官逐渐出现衰老和退化,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一定的危险.为了探讨老年妇女手术的安全性,我们就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妇女的情况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共收治妇科住院患者1 976例,需麻醉下手术者1 409例,其中老年妇女92例,占6.5%.92例中,60~64岁30例,65~69岁34例,70~74岁17例,75~79岁10例,85岁1例.有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妇科疾病,统计时以决定手术的疾病为主.92例中,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32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恶性肿瘤11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子宫肌瘤5例,盆腔结核1例.

    作者:姜桂英;刘丽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处理

    目的探讨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经过及资料. 结果 72例中,50例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患者施行了鼻中隔矫正术并取得良好止血效果,其中只有2例因再次鼻出血复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有10例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行数字减影造影及血管栓塞术成功止血;另有12例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及止血且效果良好. 结论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考虑施行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数字减影造影及血管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及止血,效果好且痛苦小,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新;熊新高;汪广平;杨成章;项济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1.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的制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质粒[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amino-acid decarboxlase,AADC)或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 cyclohydrolase I,GCH)质粒]是AAV基因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之间依次含巨细胞病毒早期响应启动因子、人类生长激素第1内含子、人源性TH(AADC或GCH)基因、SV40多聚腺苷信号的载体质粒.以磷酸钙沉积法共转染载体质粒、辅助质粒和腺病毒基因质粒于293细胞.3天后回收并以冻融法裂解细胞,经离心所获得上清再经过2次氯化铯(CsCl)梯度密度超离心等精制处理,终得到AAV-TH、AAV-AADC及AAV-GCH载体.以DNA斑点印迹法测定载体滴度为1 012~1 013颗粒/ml.

    作者:沈扬;樊东升;王立军;康德;中野今治;小泽敬也;永津俊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患者男性,69岁.1999年9月13日因腹泻伴呕吐咖啡色液体1 d入院.1 d前患者因便秘口服中药后腹泻,稀水样大便6~7次,量较多,便中无粘液及脓血,呕吐未消化食物及咖啡色液体,来诊时血压90/60 mm Hg,立即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遗有左侧偏瘫及失语,本次发病前神志清楚.入院体检:血压105/60 mm Hg,脉搏60次/min,呼吸16次/min,体温37.1℃.昏睡状,刺激略有反应,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散在新鲜出血点及出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左Babinski征(+).血常规:血红蛋白(Hb)117 g/L,红细胞(RBC)3.83×1012/L,红细胞比积0.34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30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 g/L,网织红细胞(Ret)0.015,白细胞(WBC)12.4×109/L,中性0.87,淋巴0.09,单核0.04,血小板(Plt)22×109/L,出血时间2 min,凝血时间2 min,纤维蛋白原2.1 g/L,凝血酶原时间(PT)15.5 s(对照13 s),凝血酶原活动度(PA)63.2%,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4 s(对照36 s),血沉(ESR)39 mm/1 h.血清钾5.46 mmol/L,血清钠127 mmol/L,血清氯99 mmol/L,血糖5.7 m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1.8 U/L,乳酸脱氢酶1 287 U/L,肌酸激酶14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2.2 U/L,r-谷氨酰转肽酶21 U/L,总蛋白53.3 g/L,白蛋白30.9 g/L,碱性磷酸酶66 U/L,总胆红素71.6 μmol/L,直接胆红素2.6 μmol/L,尿素氮(BUN)17.7 mmol/L,血肌酐143 μmol/L;IgG、IgA、IgM、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磷脂抗体等免疫学检查均正常.Coombs试验(-).

    作者:牛秀凤;吴瑾;杨静;刘瑞雪;周燕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膝关节滑膜结核五例分析

    一、临床资料我科于1984年3月至2000年7月收治膝关节滑膜结核5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62~72岁,平均64岁.左膝关节3例,右膝关节2例.全身结核中毒表现如潮热、盗汗不明显,患膝肿胀,均曾多次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及关节腔内封闭,封闭药物为庆大霉素、泼尼松龙、得宝松和透明质酸钠.口服泼尼松3例,其中1例每天口服30 mg达半年之久.入院后膝关节穿刺3例,穿刺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但穿刺物结核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均为阳性.3例血沉升高,2例X线胸片有陈旧性治愈结核病灶.

    作者:王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分析杜心清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老年健康志愿者和30例非老年健康志愿者空腹胰岛素、TNF-α,选择空腹胰岛素与血糖乘积的倒数(IAI)作为评价老年人心衰状态下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IA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及TNF-α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老年心衰组的IAI低于老年健康组(-1.75±0.17对-1.36±0.16,P<0.05),并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进一步降低(-1.87±0.16对-1.68±0.15,P<0.05);但不同病因组IAI差异无显著性(F=2.02,P>0.05).老年心衰组的空腹胰岛素和TNF-α均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18.29±6.80)对(8.78±3.35)mIU/L)和(0.36±0.13)对(0.21±0.12)μg/L,P<0.05],且心衰程度越重,空腹胰岛素和TNF-α的水平越高[(22.46±9.12)对(16.41±5.06)mIU/L和(0.41±0.17)对(0.31±0.15)μg/L,P<0.05].老年心衰患者TNF-α与IAI呈显著负相关(r=-0.76,P<0.05). 结论老年心衰患者的IAI和TNF-α存在着相关性,IAI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许朝祥;许有容;王耀国;刘华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嗅粘膜免疫病理观察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神经心理学检查,通过排除法得出.国外报道嗅粘膜(olfactory mucosa, OM)免疫病理染色可能成为AD诊断的客观指标,为此我们对OM免疫病理特点及其对AD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武华;陆强益;黄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市城乡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影响上海市城乡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几种常见慢性病的现况. 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22个居委会及14个村委会所属年龄≥60岁12 590名居民按名单入户调查自报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0.3%,其中男性患病率59.4%,女性61.9%,女性高于男性.城区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6.5%,明显高于农村(53.9%),且城区女性高于男性,农村两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为高血压、白内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其他心脏病、糖尿病,其患病率分别为33.6%、18.3%、11.9%、9.1%、7.9%、5.9%.农村老年人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内障、耳聋、其他心脏病、骨畸形及骨质疏松症,其患病率依次为20.9%、15.2%、7.0%、5.7%、4.3%、4.2%. 结论城乡之间慢性病分布现状和特点差异有显著性,针对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作者:黄茂盛;洪震;曾军;周玢;金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叶酸缺乏对大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动脉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叶酸缺乏饮食对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脉组织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均分成2组,分别给予叶酸缺乏(叶酸缺乏组)和叶酸正常(对照组)饲料,饲养3个月后检测血清叶酸和血浆Hcy浓度及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实验后光镜检查主动脉组织学变化. 结果叶酸缺乏组实验后血清叶酸浓度[(6.08±1.84)μg/L]明显低于实验前[(13.32±2.02)μg/L]和对照组[(12.17±1.67)μg/L],而血浆Hcy浓度[(28.66±6.07)μmol/L]明显高于实验前[(9.75±1.86)μmol/L]和对照组[(9.49±1.77)μmol/L,P<0.01];红细胞SOD[(37 389.5±5 158.4)NU/g*Hb]高于对照组[(30 355.7±6 349.2)NU/g*Hb],GPX活力[(10.94±3.05)U/L]低于对照组[(17.93±3.05)U/L,P<0.05];主动脉组织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变性、脱落,裸露的内膜附有血栓和胶原纤维,内皮下组织疏松并出现平滑肌细胞,内弹力膜断裂,中膜明显增厚. 结论叶酸缺乏饮食可引发高Hcy血症和动脉损伤,高Hcy血症诱导体内高氧化应激可能是动脉损伤机制之一.

    作者:马雪兴;刘王明;王毓明;吾柏铭;李明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变应性肉芽肿一例

    患者男性,82岁.间断慢性咳嗽40余年,每于夏季全身皮疹、瘙痒多年,诊断不明.1999年12月中旬,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鼻塞、下肢浮肿及夜间喘息,渐加重,住我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血压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正常,双肺少量哮鸣音,心、肝、脾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6×109/L,嗜酸粒细胞(Eos)0.27,尿蛋白阴性,血沉(ESR)34 mm/1 h;多种过敏原皮肤试验阴性;肝功正常,血肌酐119.3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1.11 ml*s-1*1.73 m-2,未做抗核抗体(ANA)检查.X线胸片示:右下肺心缘旁片状影,无肺动脉增粗.超声心动图示:老年性瓣膜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差,射血分数(EF)64%,无心室增厚和扩大.血气分析:pH 7.43,PO2 70 mm Hg(1 mm Hg=0.133 kPa),PCO2 38 mm Hg.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50%,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占预计值34%,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肺CT示:右肺上叶轻度气管扩张.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经抗生素、解痉平喘及短期泼尼松治疗后症状好转,肺部阴影消失,ESR下降为22 mm/1 h,Eos下降到0.0008.出院后一般情况好,未继续服药.2000年8月无明显原因又出现面部及下肢水肿,伴复发性口腔溃疡,再次住我院治疗.查体:颜面及上眼睑轻度水肿,无皮疹,颈部、腋下及腹股沟触及多个淋巴结,2 cm×2 cm大小,质中,无压痛.双肺可闻及细小湿音,偶闻哮鸣音;心、肝、脾未见异常.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64~9.78)×109/L,Eos 0.065~0.450,血红蛋白(127~144)×109/L,血小板(161~371)×109/L.尿蛋白:1 000~3 000 mg/L,定量:880~1 000 mg/24 h.房性早

    作者:王振刚;刘爱华;赖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颅压综合征伴硬膜下血肿一例

    患者男性,63岁.2个月前劳累后感头痛,休息后稍有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1个月前,劳累后头痛加重,无呕吐,头颅MR平扫及增强均显示全脑膜弥散性增厚和强化.入院前2天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4 cm H2O(1 kPa=10.20 cm H2O),红细胞80×109/L,蛋白0.9 g/L,余正常,以头痛待查于2000年12月29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无脑外伤、感染、糖尿病、肿瘤等病史.查体:眼底动脉硬化改变.颅神经正常,四肢反射对称,肌力正常.入院第3天、第7天 2次腰椎穿刺,CSF压力1~5 cm H2O,红细胞(20~71)×109/L个,蛋白0.8~1.13 g/L.2次CSF查癌细胞(-),诊断低颅压综合征.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并每日输入生理盐水2 000 ml,患者不能耐受,头痛加重并出现颈强直,试用甘露醇125 ml,头痛明显缓解并持续4~5 h.入院第9天,患者表情淡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尿失禁.急查CT:双侧颞、顶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即刻行双顶钻孔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引流出40 ml暗红色血液.硬脑膜病理检查: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未见肿瘤细胞.

    作者:李爱娟;刘剑立;刘玫;张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庆市1991~1998年老年人癌谱分析

    目的分析1991~1998年重庆市城市老年人的癌谱.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计算其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及死因顺位等指标. 结果老年人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11.95/10万人口,占全死因的21.25%.死亡率居前5位的癌症为:肺癌(282.45/10万人口)、食管癌(119.47/10万人口)、肝癌(108.41/10万人口)、胃癌(73.75/10万人口)和肠癌(55.31/10万人口).在老年男、女之间或社区之间,癌谱尚有较大差异. 结论加强环境保护,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城市老年人恶性肿瘤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达伟;唐晓君;许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酶谱显著增高六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临床较常见,由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不能及早诊断,多数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于1997年4月至2001年2月收治重度甲减、心肌酶谱显著增高的老年患者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80例老年人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和

    目的评价老年人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的构成及病死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5年间收治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老年组),与同期收治的青中年组(18~35岁)422例进行对照分析,用简明损伤定级(AIS90)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 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致伤原因都是交通事故,青中年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分别为14.2%和37.5%,P<0.05),老年组中ISS≥50的患者均死亡.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头部损伤(71.8%和73.3%),老年组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和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为6.3%,青中年组为0.老年组伤前并存症、伤后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青中年组. 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病死率分析的关键.

    作者:田万管;沈洪;周宝林;滕青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西安地区中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中老年人痴呆的流行现状. 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整群抽样,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为筛查工具,对西安地区4 850例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了痴呆患病率调查. 结果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痴呆诊断标准者171例,痴呆患病率3.53%.其中Alzheimer病痴呆(AD)100例,患病率2.06%,占58.48%;血管性痴呆(VD)54例,患病率1.11%,占31.58%.痴呆及VD患病率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D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痴呆及AD、VD患病率均随增龄而显著增高(P<0.01),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文盲组痴呆及AD患病率高于小学和初中以上组(P<0.01).各种职业之间痴呆及AD、VD患病率用年龄分层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城市和农村痴呆、AD、VD患病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结论我国痴呆患病率并不低,基本与欧美国家持平;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可能是AD的危险因素.

    作者:屈秋民;乔晋;杨剑波;韩建峰;罗国刚;张辉;武成斌;王小娟;霍东红;杨华;李正仪;邓美英;韩雪梅;赵松珍;于普林;张振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脊液铜、锌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神经内科和济宁精神病院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62~84岁,平均(71±6.6)岁,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DSM-IV)中的VD诊断标准[1],CT或MRI检查有多灶性或腔隙性脑梗塞,无严重的广泛性脑萎缩迹象.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1)岁,所有AD患者均有渐进性记忆障碍史,诊断根据是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2],CT或MRI检查无VD或脑梗塞的影象学依据,并结合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病因的痴呆.健康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66±5.5)岁,经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痴呆表现,无心、脑血管疾病,CT检查无异常发现.58例VD患者和38例A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邵泽伟;山凤莲;张军臣;李宪章;盛丽;常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