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平;张荣华;洪云飞;李丹若;杨骥;陈芳
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年,加重3个月入院.近3个月来,几乎每天发作1次.院外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既往无出血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心率80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39×109/L,3 d后(即消融术当天),复查血小板为44×109/L.术前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无异常.
作者:谢玉才;吴立群;顾刚;潘文麒;沈永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Kappa 700系列起搏器(美敦力公司)采用心室夺获管理和房室搜寻等技术,在保障起搏安全的前提下,具有降低输出能量的功能.现将植入23例此类起搏器的应用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平;张荣华;洪云飞;李丹若;杨骥;陈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射频消融术并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及治疗这个并发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的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850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4例发生心脏压塞.其中3例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7岁,1例为8岁儿童.所有患者均为左侧旁路,左前侧2例,左后侧2例.术中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并经主动脉逆行插管进行射频消融,常规使用了肝素.发生心脏压塞后4例患者均给予心包穿刺,2例进行了外科开胸手术,1例经剑突下直接切开心包.术中证实2例为冠状静脉窦破裂,1例为左心室游离壁穿孔.结论射频消融术中心脏压塞多发于左侧旁路的老年患者,冠状静脉窦破裂是常见的原因,也与不恰当心室内导管操作及肝素使用有关.发生心脏压塞后即刻行心包穿刺是维持生命及后续治疗的必要保证.穿刺后仍不能维持血压则应尽早开放心包减压.
作者:王玉堂;时向民;单兆亮;王利;孟凡华;赵立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性,17岁.因运动后出现头晕1个月而来就诊.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图1中aVF、V1导联)及经食管心房刺激显示S1R1间期明显延长及交替性房室传导文氏现象(图1中第3、4行).
作者:李乔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射频导管消融快速心律失常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方法 1996年1月至2003年8月对6 39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术,男性3 598例、女性2 792例,17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采用造影剂与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处理,无效时采用外科手术.结果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27%(17/6 390),男性4例、女性13例,女性患者占76.47%(13/17);女性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46%(13/2 792)、男性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11%(4/3 598),P<0.01;17例急性心脏压塞中的10例(58.82%)因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左侧旁路(其中9例是隐匿性旁路)时导管机械性损伤导致左心室穿孔引起.所有病例均经剑突下途径进行造影剂和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其中13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症状完全缓解,无继续出血,4例引流后仍继续出血或引流不成功而行外科手术修补成功.急性心脏压塞处理总成功率为100%(17/17),病死率为0.结论 (1)射频导管消融快速心律失常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多见于女性;(2)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快速心律失常机制以左侧隐匿性旁路多见,穿孔部位以左心室多见;(3)造影剂和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是急性心脏压塞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使多数患者避免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手术支持仍是必要的.
作者:马长生;董建增;刘旭;刘兴鹏;方冬平;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因各种原因不能复律的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以抗凝和控制心室率为主.本文观察小剂量阿替洛尔与地高辛合用控制慢性房颤心室率,与单用地高辛组对比,探讨对控制慢性房颤心室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报告起搏导管或心导管误入冠状静脉窦导致穿孔引起心脏压塞的早期临床征象及紧急处理.方法 8例心脏压塞患者的理学征象通过在心导管室床旁观察获取,行心包穿刺抽出心包积血,自身静脉回输等紧急处理.结果心脏压塞均有早期征象,如窦性心率明显增快,打哈欠,冒冷汗,胸骨中、下段叩诊呈浊音,颈静脉怒张及腔静脉压升高,吸气时更明显.X线透视见心影迅即增大,搏动微弱,动脉压下降甚至休克.经心包穿刺并将心包积血自身回输后,患者转危为安.结论胸骨中、下段叩诊呈浊音,在静脉压升高的基础上,吸气时反常更加升高是心脏压塞的两项有价值的体征,有助于心脏压塞的早期诊断.心包积血自身静脉回输是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祁述善;谢培益;周胜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入院后在放射科行射频消融术,在操作冠状静脉窦导管时,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X线下心影增大,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
作者:刘同祥;郝军强;郝金霞;赵令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 746例各类心脏介入性治疗病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ACT)的原因和诊断、处理的经验及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3年1 061例射频消融,1 38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425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oplasty PBMV),76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病人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和诊断处理的过程.结果在2 746例介入性治疗的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ACT,发生率为0.33%.其中8例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1例开胸并行修补术.9例病人无1例死亡.1 061例射频消融病例中,2例发生ACT,占0.89%.1 384例PCI病人中2例出现ACT,发生率为0.14%,5例冠状动脉脉破裂,经球囊和带膜支架封堵等处理,没发生ACT.425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患者中共有5例ACT,占1.18%.其中1例开胸行修补术.76例先天性心脏病无ACT并发.结论心脏介入性治疗中ACT发生率较低,早期发现,及时心包穿刺引流,可以避免外科开胸手术治疗.
作者:王勇;曾玉杰;颜红兵;吴文静;李宪伦;柯元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和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患者4例,并重点分析导致心脏压塞的原因.结果 4例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1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射频消融术1例.原因是导引钢丝损伤冠状动脉分支;房间隔穿刺位置过高损伤右心房;电极导管损伤冠状静脉窦.全部病例均因及早发现心脏压塞症状并经床旁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所证实,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包括心包穿刺和引流,输血,输液及用升压药等,全部病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心脏压塞是介入性治疗中少见并发症,抢救中重要的是及时发现,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等急救措施.
作者:洪秀芳;田文庆;彭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室自动阈值检测功能是起搏器的一个较新功能,具有此功能的起搏器能按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进行阈值检测.基本方式为起搏器逐渐降低输出电压直到起搏脱漏,以测出起搏阈值,再按设定的倍数(如1.5倍)实时调整输出,从而在阈值较低时减少输出能耗,延长使用寿命,而在阈值升高时自动加大输出能量以保证起搏夺获,提高起搏器的安全性.
作者:陈岗;孙宝贵;金炜;张建军;汪爱虎;汪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9%~44%,并因其对显性预激患者具有潜在的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的危险而倍受重视.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AVRT和AVNRT的一线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AVRT和AVNRT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房颤的发生情况,从而分析成功的射频消融慢径及房室旁路对房颤的预防作用.
作者:任学军;杨燕斐;柳弘;张金荣;田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1岁,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0余年,遗留四肢关节畸形,有高血压病史16余年,未行正规治疗.因出现胸闷、气促、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2002年7月30日到我院就诊.
作者:马娟;王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心包疾病如炎症或损伤,常会引起心包积液和弥漫性心包炎、心脏压塞、亚急性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或病理性心包缩窄.
作者:刘俊明;黄文军;李辉;谢伟;高霞;刘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致患者死亡或呈植物人状态等严重后果,但若能做到及时诊断和果断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转危为安,且无需开胸手术.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的急性心脏压塞多与导管操作粗暴、经验不足有关,穿孔部位包括左心室、冠状静脉窦、右心室及心房等,经动脉逆行法消融左侧旁路时导管操作经验不足导致左心室穿孔尤为常见.本期刊出有关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急性心脏压塞的论文12篇,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际病例,旨在交流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技术的安全性.
作者:马长生;陈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报道8例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的心脏穿孔,总结可能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 1991年11月至2003年5月,共4 323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8例患者在消融左侧房室旁路(6例)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2例)的过程发生心脏穿孔,发生率为0.19%.结果心脏穿孔的原因包括电极导管、房间隔穿刺或消融导管引起冠状静脉窦、心房、左心室或肺静脉破裂.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包积液,7例发生心脏压塞和急性血流动力学恶化.剑突下穿刺心包6例,成功5例并抽出心包积血30~1 400 mL.2例患者在心包穿刺引流后,仍需外科开胸缝合穿孔.结论心脏穿孔是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马坚;张澍;王方正;楚建民;方丕华;陈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新近研究表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尤其是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其主要发生机理之一是来自肺静脉肌袖的快速电激动的触发[1],通过外科或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隔离肺静脉与心房的解剖连接或电连接(传导)关系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而导管射频消融心房-肺静脉的电隔离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大的心脏电生理中心成为了常规治疗方法[2-4],控制房颤的成功率可以达到60%~80%,严重并发症低于3%.以下就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电隔离的方法作一介绍,供各位同道参考.
作者: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0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6个月于2002年11月3日入院.6个月前开始阵发性心悸、胸闷,活动及休息时均有发作,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口服美西律等治疗2个月无效,近半月体力活动受限.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刘书旺;李红梅;李晓梅;陈树平;王长厚;周继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多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1].但在ILVT射频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由心电轴左偏转变为心电轴右偏的现象及其电生理机制少见报道.本文报道2例并分析其可能的电生理机制.
作者:王祖禄;韩雅玲;梁明;梁延春;徐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心脏压塞是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常见急症,几乎占心脏介入性治疗术中死亡原因的一半.对已发生的急性心脏压塞及时做出诊断,并分秒必争地给予床边有效的心包减压、引流,是保障病人安全、降低心脏介入性治疗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熟练掌握抢救的关键性技术.
作者:郭继鸿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