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降低大鼠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

郭豫涛;李小鹰;吴迪;姚克群;陈平;马康涛;周春燕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蛋白酶抑制药,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梗塞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MP2/TIMP1)系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方法 结扎雌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大鼠7只,移植雄性SD大鼠来源的骨髓干细胞(5×106)到梗死后瘢痕区.对照组大鼠7只,移植等体积的PBS到瘢痕心肌.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左室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心肌MMP2和TIMP1和瘢痕区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经Western杂交检测MMP2和TIMP1蛋白变化.结果 部分骨髓干细胞在移植后21天呈纤维母细胞样生长.移植后早期有炎症细胞聚集在瘢痕区,移植后7天炎症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提高[(63.43±3.97)%与(36.20±3.99)%,(31.71±1.98)%与(18.00±2.07)%,P<0.05],左室压力下降大值(dp/dtmin)降低[(-4756.24±270.00)mm Hg/s(1 mm Hg=0.133 kPa)与(-2789.53±624.13)mm Hg/s,P<0.05],左室厚度率增加[(76.34±2.66)%与(64.37±2.36)%,P<0.05],梗死区面积缩小[(36.19±0.83)%与(42.12±1.88)%,P<0.05].移植组大鼠瘢痕区Ⅰ型胶原表达升高,Ⅲ型胶原降低;心肌MMP2蛋白水平降低而TIMP1水平升高.结论 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MMP2/TIMP1导致胶原网络的动态变化,从而改善急性缺血后衰竭心脏的左室重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复合物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PON)基因多态性(PON1 T-107C、PON2 C311S)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复合物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2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进行研究,采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血浆HTL复合物水平;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的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PON基因中PON1 T-107C和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和HTL复合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ON1 T-107C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ON2 C311S的SS基因型分布在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两位点的等位基因T、S同时出现时(即CT/TT+CS/SS基因型)血浆Hcy及HTL复合物水平较CC+CS/CC或CT+CC基因型明显降低[Hcy(11.83±4.76)μmol/L与(15.32±10.32)μmol/L;HTL(24.36±9.30)U/ml与(32.05±10.4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相比,PON2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血浆Hcy和HTL复合物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ON1 T等位基因和PON2 S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而PON2 C311S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存在可能与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高相关.

    作者:秦勤;李颖莉;赵福梅;王红;李杨;崔让庄;赵炳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低分子肝素致腹壁巨大血肿二例

    我院遇到2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导致腹壁巨大血肿,报告如下.

    作者:于军;薛成相;杨荣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抗纤维化短肽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降解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3H-TdR和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合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和MMP-9活性的表达.结果 PDGF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Ⅰ、Ⅲ型胶原表达,以及MMP-2、MMP-9活性和MMP-1表达.AcSDKP对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均有抑制作用.AcSDKP上调由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MMP-9活性和MMP-1的表达.结论 AcSDKP抑制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合成,上调MMPs活性或表达,促进胶原的降解,这些可能与AcSDKP抗心脏纤维化作用相关.

    作者:杨方;朱曦龄;王丽平;宋旭东;王瑞敏;李治国;罗玲;户万秘;马文东;裴鑫;张丽娟;李琪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短QT综合征新进展

    1999年,Josep Brugada医生发现1例患者的QT间期<266 ms,而该患者不久后突然死亡[1].相隔1年后,Gussak等[2]正式提出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的新诊断名称.经过5年的努力,有关SQTs的研究,无论在临床、遗传学以及细胞电生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SQTs被定义为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遗传性的心电失调临床综合征,以短QT间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原性猝死为特征的离子通道疾病.

    作者:洪葵;苏海;程晓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仍需加强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非常困难,过去采用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方案虽然能够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预后.上世纪80年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问世,开创了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新纪元.

    作者:施仲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的心绞痛患者分成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UAP患者56例,男29例,女27例.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MB(CK-MB)的含量,并于2周内观察各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情况.并抽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UAP组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8%,高于SAP组的10.53%(P<0.05);对照组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s-CRP的含量分别为(1.78±0.62)mg/L和(7.64±2.18)mg/L,高于对照组的(0.59±0.27)mg/L(P<0.05,P<0.01);SAP和UAP组血清h-FABP的含量分别为(3.15±2.61)μg/L和(16.46±5.28)μg/L,高于对照组的(1.83±0.75)μg/L(P<0.05,P<0.01);SAP患者血清cTn-I的含量为(0.67±0.09)μg/L,与对照组(0.47±0.12)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UAP组中的Ⅲ级患者的血清cTn-I含量分别为(1.28±0.43)μg/L和(2.14±1.49)μg/L,高于对照组的(0.47±0.12)μg/L(P<0.01).而UAP组Ⅰ级和Ⅱ级患者其cTn-I的含量为(0.53±0.13)μg/L和(0.74±0.37)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值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P组中,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患者其血清hs-CRP和h-FABP的含量分别为(6.32±2.06)μg/L和(8.76±3.83)μg/L,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中,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患者其血清hs-CRP、h-FABP和cTn-I的含量分别为(9.82±3.15)μg/L、(22.21±8.87)μg/L和(2.68±0.48)μg/L,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各组发生与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CK-M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h-FABP的联合检测较传统的心肌损伤检测指标cTn-I和CK-MB对UAP患者近期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朱红秋;朱平安;沈双宏;汪润;赵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钙离子激活性氯通道在犬心力衰竭心肌功能重塑的观察

    目的 观察Ito第2个成分Ito2即钙离子激活性氯通道(CLCA)是否参与心力衰竭(心衰)心脏的功能重塑.方法 快速起搏犬右心室,诱发心衰,酶学法分离心肌细胞,以经典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评价心衰时Ito2电流密度的变化、Ito2与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关系和在恒定的细胞内钙浓度条件下Ito2与膜电压的关系.用氯通道阻断剂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 (DIDS)200 μmol筛选出Ito2.结果 Ito2电压-电流关系呈倒钟型,与ICa-L的曲线成镜影关系但右移10 mV.ICa-L密度在心衰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膜电压0~40 mV之间,Ito2密度在心衰组明显减小.例如膜电压为20mV时,对照组与心衰组Ito2分别为(3.02±0.55)pA/pF(n=7)和(1.31±0.25)pA/pF(n=8),P<0.05.Ito2电流的衰退时间常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细胞内钙浓度锁定在100 μmol时,Ito2密度在心衰组反而比对照组增大,提示CLCA功能上调.结论 心衰时Ito2密度下降,这可能与心衰细胞兴奋释放钙浓度下降有关.Ito2密度下降可能参与心衰时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晚期后除极的发生,可能是心衰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浦介麟;李宁;马克娟;王洪涛;腾思勇;Jonathon C.Makielski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8、溶血磷脂酸的关系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的变化,并通过测定IL-8、LPA等相关细胞因子,对sPLA2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62例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0例,稳定性冠心病(SCHD)63例,正常患者89例,分别测定sPLA2、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sPLA2[(68±17)U/ml]、IL-8[(182±80)pg/ml]以及LPA[(2.85±0.36)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PLA2:(55±12)U/ml,IL-8:(119±33)pg/ml,LPA:(2.34±0.36)μmol/L,均P<0.01],其中ACS组的sPLA2[(71±18)U/ml]、IL-8[(195±78)pg/ml]也明显高于SCHD组[sPLA2:(63±12)U/ml],IL-8:[(159±79)pg/ml,均P<0.01];sPLA2与IL-8(r=0.203,P=0.007)、LPA(r=0.658,P<0.01)、hs-CRP(r=0.231,P=0.005)均呈正相关;sPLA2≥63.75 U/ml时,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为6.248(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sPLA2明显升高,它可能与IL-8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炎症发展过程,并与下游相关产物LPA进一步加速其进展.提示sPLA2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于路;姜文兵;傅国胜;秦光明;王俊宏;黄兆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舍曲林对兔心力衰竭时左室电机械重构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并发抑郁症常见,其患病率为13.0%~77.5%[1],但临床对心衰合并抑郁症的诊断率极低,因为心衰的表现往往会掩盖抑郁症的精神症状.当心脏情况控制后,仍有疲乏、缺乏快感、睡眠障碍及体重下降等诸多症状时,应考虑合并有抑郁症的可能.

    作者:邓燕;刘思泰;王华;傅航;李春梅;尹立雪;江从勋;刘小菁;黄德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机械活动延迟与右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机械活动延迟与右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5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QTVI)取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右室三尖瓣环、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达峰时间,二者差值为右室机械收缩延迟时间(RV-IVSd);常规二维超声同一切面测量右室舒张末期面积、收缩末期面积,计算出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a%).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RV-IVSd明显延迟(P<0.05),且肺动脉压力越高,延迟越明显;(2)轻度组RVa%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组RVa%低于对照组(P<0.05);(3)肺动脉高压各组RV-IVSd与RVa%相关性均良好(r=-0.79;r=-0.66;r=-0.80).结论 RV-IVS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右心收缩功能,为超声评估右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指标.

    作者:蒲朝霞;林玎;郑胜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变化

    本研究检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循环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探讨心衰免疫功能异常的某些机制.

    作者:姚恒臣;李复领;赵宗进;陈双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和β1受体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β1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和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疗效的相关性,预测心衰的预后.方法 110例心衰患者,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3个月后作β1受体Arg389Gly多态性测定,将患者分成CC组(Arg389Arg)、CG组(Arg389Gly)、GG组(Gly389Gly),观察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的组间差异.另选取100例正常健康人群,比较正常人群和心衰患者之间基因型频率.结果 本试验测定的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和心衰患者β1受体Arg389Arg、Arg389Gly、Gly389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3、0.40和0.07,0.51、0.40和0.09,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0.135,P=0.713;x2=0.002,P=0.966).心衰患者三种基因型之间一般临床特征、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在CC组和GG组分别升高了(7.37±6.72)%和(1.33±2.87)%,脑利钠肽在CC组和GG组分别下降了(177.67±111.87)ng/L和(75.67±123.63)n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和心衰患者β1受体389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β1受体Arg389Gly多态性和心衰的严重程度无关.CC组心衰患者对β1受体阻滞剂治疗更为敏感,预后也较GG组好.

    作者:俞文萍;罗明;邓兵;宋浩明;王宏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五羟色胺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在五羟色胺(5-HT)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PASMCs.大鼠PASMCs增殖实验分别检测5-HT和反义TERT寡核苷酸对大鼠PASMCs增殖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反义TERT寡核苷酸,明确反义TERT寡核苷酸在PASMCs中的分布.原位杂交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反义TERT寡核苷酸和5-HT对PASMCs中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5-HT诱导大鼠PASMCs增殖实验证实5-HT在10-9~10-5mol/L的剂量范围内,5-HT对大鼠PASM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原位杂交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证实5-HT可能直接或间接促进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FITC标记的反义TERT寡核苷酸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反义TERT寡核苷酸主要分布于PASMCs胞质.反义TERT寡核苷酸对大鼠PASMCs增殖抑制实验证实反义TERT寡核苷酸可以抑制5-HT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而正义TERT寡核苷酸对5-HT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没有作用.原位杂交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证实反义TERT寡核苷酸可以抑制5-HT引起的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TERT在5-HT诱导的PASMCs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反义技术抑制TERT表达为肺动脉高压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宋景春;李志超;黄国明;乔怀宇;涂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利弊探讨

    1976年日本学者Endo和他的同事从青霉菌中分离出美伐他汀后,他汀类药物(他汀类)的应用成为调脂药治疗史上的重大转折.许多临床和动物试验表明,他汀类除了具有调脂作用,还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无论心衰的病因、胆固醇水平如何以及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衰患者都能从该类药物治疗中受益.但也有些研究认为,他汀类的应用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下面就其利弊进行探讨.

    作者:李为民;孔一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家兔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异常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表达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16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心衰组各8只.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家兔心衰模型,利用心导管术和心脏多普勒观察手术前后家兔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L型钙通道(LTCC)、肌浆网钙释放通道(RyR2)、肌浆网钙泵(SERCA2a)以及钠钙交换体(NCX)表达水平.结果 家兔心衰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体重比值、心率、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加(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21.3±4.00)%与(36.5±1.36)%]和左室射血分数(0.45±0.07与0.70±0.02)降低(P<0.01);心肌组织LTCC、RyR2表达下降(RLTCC/actin:0.287±0.029与0.624±0.009,RRyR2/actin:0.106±0.001与0.203±0.011,P<0.01);SERCA2a、NCX表达增加(RNCX/actin:0.497±0.015与0.221±0.014,RSERCA2a/actin:0.611±0.036与0.433±0.008,P<0.01).结论 LTCC和RyR2表达下调是心衰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因素之一,而心衰早期SERCA2a、NCX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心肌舒缩功能的保持.

    作者:邹操;刘志华;蒋彬;缪丽燕;钱美英;张华;宋建平;杨向军;蒋廷波;蒋文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预激综合征左心房与冠状静脉窦电连接伴双心房电位一例

    外科手术已证实,左心房与冠状静脉窦之间存在电连接.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形态学与心房肌相同的肌束环绕于冠状静脉窦,这些肌束以不同方式与左心房相连,这种连接越靠近远端越少[1,2].犬心脏实验表明,左心房起搏时冠状静脉窦电图上的双心房电位分别来自左心房和冠状静脉肌束[3].我们观察到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和心室起搏时冠状静脉窦电图记录到双心房电位,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良荣;连苗军;陈瑶;陶谦民;陈君柱;朱建华;张芙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预后和并发症产生上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一种阻断RAAS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功不可没.美国和中国的收缩期心力衰竭指南均将ACEI列为治疗的基石[1].但ACEI也有其缺陷或局限性:如对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阻遏作用是不完全的;对组织RAAS的阻遏作用可能并不理想,而组织RAAS对靶器官损害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长期使用会出现血管紧张素Ⅱ升高(逃逸现象);临床上咳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少数患者难以耐受等.与此同时,一种更新的可能也更为完全的RAAS阻断剂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已经出现,显示了极好的临床效果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黄峻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冷冻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

    目的 观察冷冻导管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索冷冻能量的消融价值.方法 对14只杂种犬进行心肌的冷冻消融,设置不同的消融温度和时间参数等(-25℃、4 min,-50℃、4 min,-75℃、4 min,-75℃、2 min,-75℃、6 min,-75℃、8 min),分别从心外膜和心内膜进行消融,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损伤范围.结果 冷冻消融造成局灶的心肌组织坏死,灶边界清楚,周围组织无损伤.损伤的范围与冷冻温度和时间有关,这可有助于临床上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温度的选择和冷冻时间的设置.结论 冷冻可造成心肌局部组织的局灶性坏死,是一种较好的备选消融能量.

    作者:冯金芝;汪芳;陈岗;孟伟栋;薛吉祥;孙宝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0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特点分析

    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季节和时间规律.本研究连续收集我院1994年至2004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分析月、周、日发病规律.

    作者:李静;华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降低大鼠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MP2/TIMP1)系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方法 结扎雌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大鼠7只,移植雄性SD大鼠来源的骨髓干细胞(5×106)到梗死后瘢痕区.对照组大鼠7只,移植等体积的PBS到瘢痕心肌.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左室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心肌MMP2和TIMP1和瘢痕区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经Western杂交检测MMP2和TIMP1蛋白变化.结果 部分骨髓干细胞在移植后21天呈纤维母细胞样生长.移植后早期有炎症细胞聚集在瘢痕区,移植后7天炎症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提高[(63.43±3.97)%与(36.20±3.99)%,(31.71±1.98)%与(18.00±2.07)%,P<0.05],左室压力下降大值(dp/dtmin)降低[(-4756.24±270.00)mm Hg/s(1 mm Hg=0.133 kPa)与(-2789.53±624.13)mm Hg/s,P<0.05],左室厚度率增加[(76.34±2.66)%与(64.37±2.36)%,P<0.05],梗死区面积缩小[(36.19±0.83)%与(42.12±1.88)%,P<0.05].移植组大鼠瘢痕区Ⅰ型胶原表达升高,Ⅲ型胶原降低;心肌MMP2蛋白水平降低而TIMP1水平升高.结论 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MMP2/TIMP1导致胶原网络的动态变化,从而改善急性缺血后衰竭心脏的左室重构.

    作者:郭豫涛;李小鹰;吴迪;姚克群;陈平;马康涛;周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