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明;黄岚;李爱民;耿召华
目的观察短期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法建立短期冬眠心肌(SHM)动物模型,应用冠脉内多普勒技术观察模型制备前后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及收缩期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CFR)等功能学指示的变化.
作者:夏勇;杨煜;李雷;张勇;李先进;李东野;陈清枝 刊期: 2003年第z1期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心脏重建技术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隔电隔离大静脉肌袖后肺静脉狭窄的作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个月后行MSCT检查.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公司的16层CT机.先做胸部正、侧定位像.肺静脉CT的Z轴扫描范围自主肺动脉水平至心脏隔面.经肘部静脉以3.5ml/s的注射速度注射Ultravist(370)50~60ml,CT扫描的延迟时间设定为13~17s.
作者:杨延宗;王照谦;王鸣道;杨志强;刘少稳;高连君;杨东辉;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30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3005例穿刺成功.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
作者:戴军;姚民;乔树宾;扬跃进;秦学文;安向光;侯宇;刘海滨;陈珏;吴永健;袁晋青;吴元;尤世杰;陈纪林;高润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在激光打孔的心肌孔道内埋植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纤维蛋白胶(F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整体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聂绍平;曹林生;曾秋棠;蒋桔泉;朱向明;薛毅;王强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分析51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997年10月~2003年6月共完成CAG 510例,男性412例(80.8%),女性(19.2%),年龄25~77(56±10)岁;造影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9例,典型心绞痛112例,不典型心绞痛250例(其中34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风湿性心瓣膜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
作者:刘新宏;官功昌;陈新义;梁磊;吉海鸣;寿锡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急性压力超负荷致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内分泌活化及相互间的作用.方法放免法、比色法及免疫组组织化学检测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卡托普利对它们的作用.
作者:周小波;何作云;冯兵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评价能否在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中,通过三尖瓣峡部的局部传导间期作为指标寻找消融阻滞线的间隙,增加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文娟;刘博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VR in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acut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本研究拟通过对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局部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观察其对梗死心肌血流恢复后微灌注的改善.
作者:盖鲁粤;刘宏斌;韩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Methods Seventee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underwent balloon-induced abdominal aortic wall injury and were given a diet of1% cholesterol for 8 weeks. The aortic segments rich in plaques were then incubated transluminally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a p53 transgene.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血管再生与侧支重构的影响.
作者:聂绍平;蒋桔泉;曾秋棠;曹林生;朱向明;薛毅;王强;王新房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51岁).术前行胸部CT检查了解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局麻下股静脉穿刺插管,沿下腔静脉逐渐向上,到达头臂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入口处进行造影,明确狭窄部位.
作者:黄岚;温向阳;周音频;Philippe ICARD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再发心肌缺血且闭塞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建立病例,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MI后再发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病例132例,GAG均见闭塞远端侧支循环建立,分为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组(A组)及未通组(B组),随访6~18个月,均于术前及随诊期末进行心绞痛分级,测定LVEF,随访期内统计心脏事件.
作者:闫忠政;吴天兵;王雪萍;李鹏;刘勇;刘钊;张金杰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RT-3D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RT-3DE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在RT-3DE和(或)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其中对3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RT-3DE和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另一例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RT-3DE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作者:周达新;潘翠珍;张峰;张朝霞;舒先红;葛均波;陈灏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24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在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颜红兵;王勇;柯元南;李洪;宋泓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阐明急性压力超负荷后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和心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因果联系.
作者:周小波;何作云;罗慧兰;冯兵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对左心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在连续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14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左心房房速,其中男性7人,年龄15~66(43±17)岁,有阵发性心悸病史0.20~28(8±7)年.
作者:刘少稳;杨延宗;夏云龙;高连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于世勇;黄岚;宋耀明;李爱民;覃军;耿召华;于学军;林春梅;陶春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观察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并分析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因胸痛合并高血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39~79岁),其中男性40例(58.8%),女性28例(41.2%),收缩压为151.5±23.6 mm 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88.7±12.4)mm Hg,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进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肾动脉狭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者:陈步星;孙淑红;马风云;田一丁;高光敏;赵希哲;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直径>50%)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高,因此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CS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的结果,提出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12导联体表ECG的特征,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