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祥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因冠心病于我院实施冠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68例,按照手术的方法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均34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2.47±1.22)、ICU留观时间(24.75±6.77)、呼吸机辅助时间(7.34±2.34)、住院时间(12.33±2.41)均低于体外循环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效果,它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和ICU留观、呼吸机辅助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顺奎;张万程;程兆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而实验组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90.0%),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1.02±0.24)mm和缺血性发作持续时间(10.34±3.42)min均低于对照组(1.88±0.37)mm、(18.63±4.25)min,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用于老年脑血栓患者中对其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血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两组临床有效合计率,并计算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合计率比对于对照组数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比对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数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实施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周清华;韩莉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分析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6年~2018年住院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两组患者在临床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舒适度,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舒适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效果.
作者:丁斌;刘华英;徐爱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心电图第一个出现的波形称作p波,p波是早出现的小圆盾波,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的电位变化,p波前半部代表有右心房激动,后半部代表左心房激动,p波的形态.窦性心律时,p波在1、2、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正常时可以有轻微切迹,正常切迹的两个波峰间距小于0.03 s,p波测量及正常值,p波振幅测量,p波起点,从基线上元测量至p波顶点,肢体导联小于0.25 mV,胸前导联小于0.15 mV,v1导联p波负性部分小于0.1 mV,振幅与时间乘积的绝对值小于0.03,p波时间测量以十二导联早出现的p波,至十二导联晚结束的p波.如果采取十二导联同步描计,可以测量p波宽的导联,测量时从p波起点的内缘至结束时的内缘,正常人p波正常时限为0.08~0.11 s.
作者:杨秀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宇航;王楠;陈红;赵海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SD大鼠血液流变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文观察对象分别为6月龄成年SD大鼠和26月龄老年SD大鼠,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和老年组,两组SD大鼠各25只.使用我院血液流变仪分析两组血液流变学,通过半自动生化仪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观察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其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五项,分析对比两者差异.结果 老年组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老年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SD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对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和人类相似,需引起临床研究的重视,发挥出其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娘;付浩燃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电切术,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采取统计学软件计算两组患者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安雪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式用来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并对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综合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各45例.研究A组采用传统抗消炎,研究B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与疗效效果.结果 经过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验证,研究B组的患者要比研究A组的治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时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具有明显得疗效,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有一定的预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家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无痛性急性心梗的特点与急诊策略.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无痛性急性心梗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急诊干预)与对照组(常规干预),各27例,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病情好转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痛性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对症治疗措施与急诊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辉;宋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胸苷激酶1(TK1)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激酶,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其在健康人或非增殖细胞中的含量极低,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对于恶性增殖细胞而言,由于DNA复制循环加速,大量肿瘤细胞在S/G2期死亡,高浓度的TK1释放到外周血,所以TK1在恶性肿瘤细胞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的水平会显著升高.基于该分子学和功能特性,大量的研究证实,TK1是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风险及预后评估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肿瘤标志物.
作者:付明燕;于文征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且比较在治疗冠心病中采取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滴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数据参考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开展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实验组开展丹参滴丸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计算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滴丸用于治疗冠心病中的效果均比较显著,但丹参滴丸更值得应用.
作者:于保仓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下降水平及肾功能恢复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指标(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慢性肾炎炎症因子水平,并能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热西旦·扎克尔;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应激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0月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的护理模式为常规式,观察组接受的护理模式为个性化式.结果 在肾上腺素、心率及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97.5%为观察组的结果数值,77.5%为对照组的结果数值,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满意度,效果显著,在临床的应用与推广有较大价值.
作者:刘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我国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快,给社会的经济与医疗技术、服务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其身体的器官功能会慢慢的减退,尤其是肾脏的功能.人体一般在进入40岁之后肾脏功能会在逐渐的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与运动,但是如果遇到了疾病或者某种特殊的情况与刺激,就会造成肾脏功能的障碍,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由于年龄的变化,人体的肾脏结构与使用功能也会慢慢的老化,这与肾脏的疾病没有关系.这对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其储备的特点,并对其临床的研究意义进行分析,为我国的肾脏功能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孙梁;王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关于肺心病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配合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评价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22/34),抗凝治疗组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以后的相关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抗凝参数(血小板膜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变化,本文的抗凝治疗组也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心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抗凝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以及抗凝参数,值得推广.
作者:景东洪;魏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脑钠肽(BNP)和癌抗原125(CA125)水平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心内科住院1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包括Hcy、BNP、CA125、心脏彩超等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既往史等分为心功能代偿组及失代偿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匹配.收集血清Hcy、BNP、CA125数值,收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数据,观察Hcy、BNP、CA125与LVEF及LVEDD关系.结果失代偿组血清Hcy、BNP及CA125水平高于代偿组;血清Hcy、BNP及CA125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Hcy、BNP及CA125水平对判断CHF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和影响更有意义.
作者:席成华;王建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IgA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就诊的6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患者,作为参考组,两组均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其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IgG、IgM、IgA均高于参考组;观察组中治疗有效患者的IgG、IgM、IgA低于观察组中治疗无效的患者;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可以作为临床乙肝患者的诊断依据,无效治疗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M、IgA高于有效治疗患者.因此,乙肝患者治疗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来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光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延伸护理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改善效果.方法 经过对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伸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采取延伸护理可以显著地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靓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加强药剂科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抗菌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各科室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集中采集抗菌药品实验样本120例,对比分析各科室加强抗菌类药物管理后,药品的使用情况、利用率、相关信息记录情况等.结果 强化管理前,抗菌类药物使用率为80.12%,合理使用率为65.49%,强化管理后,抗菌类药物使用率为58.47%,合理使用率为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类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二联用药使用比例、三联用药使用比例,加强管理前和加强管理后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剂科开展药品强化管理工作,对抗菌类药物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提升药品合理使用率,保证临床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全面提高的同时,倡导抗菌药物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作者:龚兴兰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