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观察盐酸溴己新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张卫民;王晓君

关键词:盐酸溴己新, 毛细支气管炎, 效果
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临床观察盐酸溴己新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60例,随机划分为30例对照组与30例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盐酸溴己新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病例的治疗,采取盐酸溴己新治疗,能够改善临床呼吸症状,提高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100例,收集上述1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走访,分析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前的诱因,同时结合临床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引起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在猝死前主要因素为剧烈运动和情绪不稳定,随后为用力排便、饮酒、吸烟以及不明原因等.结论 注意上述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同时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大对心内科患者猝死危险因素的控制,进而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赵凤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一例新生儿白塞病血栓性静脉炎的管理

    新生儿白塞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由于白塞病累及大、中动脉及静脉者约占10%,且静脉病变更为常见,约占70.6%,并以血栓性静脉炎为主.此类患者在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极易引起针刺反应即在外周静脉穿刺时局部皮肤遇到刚针刺入极易引发红肿、热、痛、感染等局部皮肤表现,这一疾病的特殊表现即为血栓性静脉炎,外周静脉穿刺难度较高,因此外周静脉穿刺需要根据该群体的特性进行改善,灵活地调整穿刺部位和深度,及运用相关对症处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损伤.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其起效快,作用效果明显.留置针作为其临床常用的器械之一,与其他静脉穿刺一样会因各种因素造成静脉炎等问题.本文就一则病案为基础讨论白塞病新生儿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护理.

    作者:潘晓月;吴龙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运用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功效.方法 选出2014年11月到2017年8月干休所接收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1例患者施以阿司匹林,组二51例患者施以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比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疗效、卒中量表(NIHSS)总分、血脂情况.结果 组二患者的治疗疗效、NIHSS总分、血脂情况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以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能够让患者的神经功能极大地好转,并促使血脂下降.

    作者:吴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儿童哮喘与气道炎性反应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世界各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参与发病因素多,目前尚无根除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支气管哮喘在气道炎症方面的发病机制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冯俊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县级综合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效果

    目的 提高药护人员主动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药师参与医嘱适宜性审核的作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充分利用品管圈的各种手法,有序地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经过近七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调配的不准确率下降了.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全员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胥臧;张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例6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研究组病情恢复、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脊柱骨折病例,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进行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P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DPV),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VTIs)较高,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其经胸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可准确反应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作者:刘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关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7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以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对照组79.49%(31/39)、94.87%(37/3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选择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帮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且可推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风霞;张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对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行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临床探讨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

    目的 临床探讨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50例,随机划分为25例对照组与25例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选择硫酸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更优,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例的治疗,采取硫酸镁治疗,能够改善心肌梗塞症状,提高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付开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子宫肌瘤围术期患者满意度,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陈淑琴;黄雅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帕金森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7.3%,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减轻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朱明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护理实习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实习生受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100名护理实习生采用自粘性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实习生受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影响很大,尤其是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业务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方面.结论 护理管理者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要严格挑选,带教人员也要在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中增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在护理实习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作者:黄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胃穿孔患者5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胃穿孔时,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快速恢复胃肠动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邵明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舒适护理模式运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临床诊治的急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组划为45例研究组与45例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选择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经过护理分析后得知,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家属满意率比对照组更好,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急性哮喘患儿,采取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提升家属满意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双腔导管麻醉在空洞型肺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双腔导管麻醉在空洞型肺结核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实施手术治疗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37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双腔导管麻醉处理,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双腔导管麻醉方式中左侧插管方式及右侧插管方式对应例数分别为19例、18例,左侧插管方式及右侧插管方式对应插管深度分别为(28.43±5.92)cm、(29.54±6.92)cm,导管插管时间为(62.94±2.19)s.其中插管一次成功患者32例,两次及以上插管成功患者5例,其中2例由于气管狭窄、声门暴露不佳及畸形等致使患者气道困难,其余为导管存在老化情形、操作熟练度较低、导管位置错误等,均及时发现并给予处理,处理后插管成功.结论 对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术中应用双腔导管麻醉处理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能够为开胸手术操作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效果,促进术侧肺的完全萎缩进程,相关操作人员在危险区的相关操作更加便捷,有助于缩短麻醉时间,提升麻醉及手术质量.

    作者:梁进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比

    目的 对比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以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给予观察组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氨氯地平治疗,缬沙坦治疗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综述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杜新新;王强;孟萍萍;柏广涛;张祎辰;杨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分析不同术式(2种)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情况

    目的 探究不同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50例,根据不同手术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后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分组手术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均有改善.两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在手术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观察组明显受影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术式对于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中线位移程度影响不一,先实施硬膜外再实施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影响较佳.

    作者:王立彬;赵军;侯海东;刘季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针刺治疗的形式对其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部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丁四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