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玲
目的 探讨医院患者投诉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 选择天津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出现的398起投诉案例,利用管理学工具对所有投诉案例的投诉环节、性质、后果和被投诉科室四个维度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投诉环节中交待沟通;投诉性质中有明确诉求;投诉后果中解释沟通和科室分布中的骨科投诉率高.结论 医院患者投诉原因较多,提升服务意识降低不良预期是减少投诉事件关键因素,同时投诉分析应纳入医院重要管理之一,根据实际投诉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
作者:郝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微波炉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将其调配为浓度不同且体积不同的菌液,并将其在微波炉内放置辐射2 min,后利用倾注平板法对存活的细菌数进行计算,并计算微波炉的杀菌率.结果 同一种细菌在同一种浓度下随着菌液量的增加,它的灭菌效果将会随着菌液量的增加出现显著增强,而对于同一细菌且体积相同的来说,随着菌浓度的不断增加,灭菌效果将会出现弱化.对不同细菌进行比较,发现大肠埃希菌及痢疾志贺菌的效果较好,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所拥有的灭菌效果较差.结论 微波炉有着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是杀菌效果会因菌种、菌浓度及菌液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其杀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探讨.
作者:赵嘉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FEV1指标、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FEV1指标、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陆洋;黄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健胃消食片对于消化不良患儿的影响.方法 在儿科2015.03~2018.03收治消化不良患儿中选择8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其均分成单一用药组(40例)、综合用药组(40例),其中单一用药组患儿行单一多潘立酮用药,综合用药组患儿行多潘立酮和健胃消食片用药,研究2组治疗效果.结果 单一用药组患儿用药治疗的总疗效率是70%(28/40),综合用药组患儿用药治疗的总疗效率是92.5%(37/40),综合用药组患儿的用药效果高于单一用药组,2组比较(P<0.05).结论 对消化不良患儿行健胃消食片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会伴随人的一生,其治疗过程也是漫长的.糖尿病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需要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它对缓解糖尿病人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情绪体验等有很大的作用.传授健康知识、合理调配饮食、强化运动治疗、严格药物使用、防治低血糖、加强心理干预、预防皮肤感染等,都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糖尿病护理的状况,期望为糖尿病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马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提升中采用品管圈,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自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8例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4例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提升中行品管圈护理,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提升中采用品管圈,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微信平台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7年8月的老年痴呆病人40例,在病人出院后,除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办法,临床医生应嘱托病人家属通过微信平台关注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及护理措施等,通过随访等方式探究微信平台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随访1年后,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结论 在老年痴呆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通过微信平台,病人家属可以方便快速的了解到新的关于病人的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生推广采用.
作者:易艳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为30例.其中,A组应用西医治疗,B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FEV1、FVC、FEV1%、MMEF指标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过程中疗过程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患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方敏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讨急性脑梗死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按常规标准流程进行救治,实验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救治,观察评估两组的临床急救情况.结果 实验组相对常规组在分诊时间、总救治时间上均有显著缩短,在后遗症发生率、梗死再发率上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相对常规组在服务总满意度上有显著提升,达到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开展系统的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可行急救方法,能够优化急救效果,提高患者的服务体验.
作者:陈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对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心理科住院治疗的40例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干预组在使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比较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0d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分数.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30d的SF-MPQ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测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疼痛等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对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单纯物理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柳刚;张志强;杨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 h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循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日趋年轻化,AMI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室颤动是AMI的致命并发症之一,但只要能及时发现积极救治,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变化,提前预判室颤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再次引发生室颤的不利因素,这是保证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知识、急救技能等.护理人员要掌握心电图的相关知识,能判断各类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作者:陈慧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参研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月医院诊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30例,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行洛赛克联合立止血进行治疗,后者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两组胃液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胃液PH高于对照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呼吸衰竭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止血情况和胃液PH能够通过洛赛克联合立止血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刘英;李向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康复效果,分析对患者自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自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8例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髋关节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自理率、术后1年髋关节恢复情况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总结切口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手术后疼痛都有减轻,其中自述未疼痛者78例约占71.28%、明显减轻26例约占24.46%、缓解4例约占4.26%,护理效果显著.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明显降低手术后疼痛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资料72例,借助电脑将这些样本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于常规组患者,医护人员只进行了普通的护理,对于实验组,除了按照医院规定的普通护理外,还进行了中医康复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评价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FMA评分以及ADL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手段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能力在各方面均可以有效提升.
作者:韩伟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高血压患者79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HRM)检测MTHFR(rs1801133、rs1801131)和MTRR(rs1801394)基因型.结果 rs1801133、rs1801131和rs1801394不同基因型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cy正常组和异常组在rs1801133、rs1801131基因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rs1801394基因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THFR和MTRR不同基因型对宁夏人群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影响,对高血压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田进海;李璞;张旭;黄琦;姜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的治疗方法,并探究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研究,并根据到院治疗时间顺序的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即普通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贝那普利治疗,另一组进行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改善的情况上,实验组患者情况较好(P<0.05).结论 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情况.
作者:沈启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4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比较,实验组(60.1士6.2)%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士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实验组2.74%略低于对照组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做推广应用.
作者:邵恩浓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干预组,依次采取常规护理、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复发与住院情况.结果 干预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较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循证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减少心律失常复发,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吴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给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植入支架后,其认知能力改变情况同脑白质损伤程度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126位颈动脉狭窄的中老年人患者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开始之前都要接受MRI和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卒中量表(NIHSS)对受试者的神经功能做出评价,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分析受试者的功能恢复程度.根据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测试量表中文版来评价受试者的认知程度.在实验的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按照上述列表对受试者随访.结果 试验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随访发现,受试者认知能力与MoCA中的多项条款比实验之前有所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植入颈动脉支架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作者:李蕾;姜国忠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