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 h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循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日趋年轻化,AMI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室颤动是AMI的致命并发症之一,但只要能及时发现积极救治,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变化,提前预判室颤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再次引发生室颤的不利因素,这是保证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知识、急救技能等.护理人员要掌握心电图的相关知识,能判断各类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作者:陈慧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按时给药、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教育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教育组患者心理护理评分(97.50±1.52)、用药(98.47±0.87)、饮食(97.62±1.02)、存在负面情绪者占比4.26%、依从性97.87%、有效率97.87%、再次入院率6.3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从心理、饮食、用药方面,加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使疾病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
作者:孙海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DS、S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8例(96.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4(73.33%)例,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2.6±8.4)mmHg和(71.4±8.2)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7.3±10.5)mmHg和(72.5±8.4)mmHg,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白如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微波炉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将其调配为浓度不同且体积不同的菌液,并将其在微波炉内放置辐射2 min,后利用倾注平板法对存活的细菌数进行计算,并计算微波炉的杀菌率.结果 同一种细菌在同一种浓度下随着菌液量的增加,它的灭菌效果将会随着菌液量的增加出现显著增强,而对于同一细菌且体积相同的来说,随着菌浓度的不断增加,灭菌效果将会出现弱化.对不同细菌进行比较,发现大肠埃希菌及痢疾志贺菌的效果较好,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假丝酵母菌所拥有的灭菌效果较差.结论 微波炉有着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是杀菌效果会因菌种、菌浓度及菌液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其杀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探讨.
作者:赵嘉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我院慢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和对比西药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西药治疗,联合使用中药灌肠治疗.评估疗效,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比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对比,中西医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刘建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总结切口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手术后疼痛都有减轻,其中自述未疼痛者78例约占71.28%、明显减轻26例约占24.46%、缓解4例约占4.26%,护理效果显著.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明显降低手术后疼痛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灸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为(68.39±3.51)分,高于对照组的(55.28±2.76)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6.53±1.27)分,低于对照组的(9.84±1.56)分(P<0.05).结论 针灸能够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茵栀黄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03月我院新生儿科因新生儿黄疸入院治疗的新生儿患者80例.其中患儿的胆红素指标均较高,随机将新生儿患者分为两组,40例患儿为对照组,40例患儿为治疗组,治疗组的新生儿采用茵栀黄联合益生菌使用,另外40例患者采用其他中药和益生菌口服治疗.治疗1周后,抽血进行复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医务工作者进行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马旭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脂溶性维生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和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改善其肺活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英秀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母乳喂养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两组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掌握率为95.55%,高于对照组的91.11%(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5.56%,高于对照组的47.78%(P<0.05).结论 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方法能够改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掌握情况,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后外周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秀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针对98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我们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为这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性心绞痛患者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以及急性左心衰患者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18例.分析讨论这9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观察不同种类急性心血管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2.88%,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5%,急性肺栓塞患者以及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100.00%.结论 针对此次试验,要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并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明显改善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可有效保证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先锋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康复效果,分析对患者自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自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8例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髋关节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自理率、术后1年髋关节恢复情况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分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别名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 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IMT、PV数据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经SPSS 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要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IMT、PV数据指标经SPSS 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药物要首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具有用药安全性.
作者:波拉提·阿合买提拜;叶尔波拉提·马纳甫汗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会伴随人的一生,其治疗过程也是漫长的.糖尿病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需要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它对缓解糖尿病人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情绪体验等有很大的作用.传授健康知识、合理调配饮食、强化运动治疗、严格药物使用、防治低血糖、加强心理干预、预防皮肤感染等,都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糖尿病护理的状况,期望为糖尿病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马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甘露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86例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护理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个性化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甘露醇治疗,个性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个性化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个性化组的总体有效率40例(93.02%)显著高与对照组29例(67.44%),个性化组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时间以及头痛频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甘露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头痛发作时间,还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白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调查.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包括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及出院后定期随访,干预时间为半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幅度、肺部影像学资料、咯血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24h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反应期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肺部空洞闭合率好于对照组,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饮食干预能稳定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促使肺部空洞闭合、降低咯血率,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戴云琴;徐小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预见性组和常规组(各54例).预见性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各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预见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18.52%),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2.85±8.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54±7.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预见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门诊导医服务对患者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9名导医护士组成QCC,按照QCC活动流程进行目标设定、现状把握、要素解析、集体拟定对策、按计划实行活动计划、自我检讨,对QCC活动前后护士的自我评价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对门诊导医服务满意率显著上升,由活动前的84.3%提升到95.2%,达成设定目标(目标设定为≥95.0%),圈内护士的责任感、荣誉感、沟通能力、品管技巧、专业知识、积极性以及团队精神均显著提升.结论 QCC活动对提高患者对门诊导医服务满意率作用显著,同时能有效提高导医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冯婉;端静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