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敏
目的 总结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4月~2018年1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60例展开对比分析,以数字表随机原则分对照组30例给予单用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30例则给予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的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28)明显高于对照组63.64%(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应用于治疗冠心病中确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结肠癌是人类消化系统中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结肠癌是导致美国第3大常见的癌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近些年许多研究表明,肝癌缺失基因-1(DLC-1)的改变对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有可能成为结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将就DLC-1及结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展望做一综述.
作者:张文思;陈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近年来医学问题越来越多,医学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的发展.在诸多医学问题中心血管内科中出现的是大的问题之一.该类问题常常使医院与患者出现很大的纠纷.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中出现的问题迫在眉睫.解决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作者:赵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32例,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6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华法林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与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血症状轻微.结论 针对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方式抗栓治疗,不仅能充分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作者:马睿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3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BASFI评分变化(平卧起、弯腰执笔、坐立直立、触及高位、登台)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减缓病情发展,保持良好的形态姿势,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陈声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调研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在施以白内障手术过后产生黄斑水肿的各类要素.方法 抽选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来本院医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72例,将36例糖尿病患者当作试验组,将36例非糖尿病患者当作对照组,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手术以前与通过手术过后的CSMT、视力等.结果 比较指出了,试验组通过手术过后的CSMT、视力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 给糖尿病患者施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极大,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病变的严重状况即关键的制约要素.
作者:马新立;侯锐;陈志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传统的眼科手术托盘进行改良,分析改良式眼科手术托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本院实施切除玻璃体治疗视网膜脱落的病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与对照,各组分别包括40例病患.术中,观察组病患采用改良式眼科手术托盘,对照组病患采用传统眼科手术托盘.对两组病患在术中的舒适性、医生的疲劳程度和手术时间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患的舒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患、医生的疲劳程度轻于对照组病患,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眼科手术托盘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舒适性,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医生的疲劳程度,应用效果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并研究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2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于研究组的患者,我们采取延续性护理,如指导其合理饮食,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及关注其心理问题,定期电话或上门服务等.针对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取常规护理如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宣传及疾病讲解.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情况,不良事件有无及多少,同时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及老年痴呆生活质量表(QOL-AD)评估.结果 研究组MMSE,QDL-A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遵医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推行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其生活,有利于疾病预后,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
作者:易艳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DAPT对体外培养的糖尿病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寻适宜浓度,为研究糖尿病血管再生奠定基础.方法 取已完成鉴定冻存的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复苏与传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加抑制剂,实验组不同浓度的DAPT(0.15、0.30、0.45、0.60、0.75、1.25、2.50、5.00、7.50、10.00、20.00μmol/L),观察0、12、24、48、72 h后进行MTT监测.结果 DAPT对DM大鼠VSMCs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0.15~7.50μmol/L浓度之间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0μmol/L浓度以上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作用曲线,各时间段DAPT对DM大鼠VSMCs细胞的半抑制率大约出现在0.15μmol/L和2.50μmol/L,且72小时时对DM大鼠VSMCs细胞的半抑制率较其余各时间段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PT对DM大鼠VSMCs有抑制作用,一定浓度之间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浓度过低或过高均无抑制作用,为糖尿病血管再生提供了新位点.
作者:范东旭;刘彦东;薛金枝;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胃炎由胃粘膜炎引起的,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胃炎有单纯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有腹部不舒服,伴随着肚子痛,吃不去东西,恶心呕吐现象.慢性胃炎主要是消化道出血,经常呕吐,大便呈现黑色症状.
作者:龙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有效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只有1例患者由于病情过重,没有获得第一时间救治导致其出现死亡,剩下59例则在有效地院前抢救作用下转危为安送去住院部做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救治率,且降低致残率,不但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而且还能有利于预后.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护理干预.方法 医院选取了2016年~2017年收治川崎病患儿336例,其中有32例合并冠状动脉的患儿,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结果 经过此次观察研究的32例患儿中,15例患儿治愈,17例患儿明显好转,患儿在出院6个月随访记录检查时,12例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6例好转,其效果明显.在对于此次观察研究的护理满意度是14例(43.75%),较满意的有17例(53.13%),不满意的有1例(3.12%),总护理满意度是31例(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此次观察研究,医务护理人员在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患儿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滨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附件炎性包块经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纳入的60例附件炎性包块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在入组后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Ⅰ组(抗生素)、Ⅱ组(千金片)及Ⅲ组(抗生素联合千金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0%,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Ⅲ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Ⅰ组与Ⅱ组患者(P<0.05);Ⅱ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 抗生素联合千金片治疗附件炎性包块的效果较为理想,联合使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作者:高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提升心血管外科ICU临床护理带教的水平进行探讨,并突破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带教的效率.方法 探讨心血管外科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 通过对心血管外科ICU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教师的带教水平.
作者:李秀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本文首先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探讨了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必要性,后总结了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以供参考.
作者:高永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3D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85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3D腹腔镜下传统侧方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3D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术中、术后相关观察指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入路对于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主动进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应用3D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易损伤患者血管,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作者:黎峰;禤锦峰;龚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初始多耐药结核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诊断为初始多耐药结核的80例患者.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至少耐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其中,痰菌转阴55例,转阴率达68.75%,病情终好转72例,好转率达90.00%.死亡5例,死亡率为6.25%.结论 初始多耐药结核的治疗仍以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为主,仍要选用一些相对敏感或之前未曾使用的药物.对于耐药严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能继续接受耐药治疗,应给予中医中药及免疫调节治疗,严格执行DOTS方案,以有效减少其多耐药性.
作者:费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包头地区临床来源肠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K-B法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16~2017年共收集临床来源肠球菌73株,其中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分别占比47.95%,49.32%,检出鹑鸡肠球菌及棉子糖肠球菌各一株.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及利福平表现为高度耐药.未检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我院肠球菌多重耐药日趋严重,需与临床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田英杰;于慧;王占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康复医学主要有着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宽泛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基础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并不能有效结合,所以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引进了PBL教学法,经过课堂实际效果的检测和参与学生的反馈,PBL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素质都有很强的效用,除此之外,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新方法.
作者:吕懿彬;黄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医院选取2015年~2017年收治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60例,分成2组进行护理对比.结果 经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医务人员实施护理中的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此次观察研究对比,人性化护理在实验组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依据,值得应用.
作者:孔美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