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郁诚

关键词:银杏叶片,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心绞痛, 血脂水平, 心血管事件
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治疗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以及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轻微胃肠道反应.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脂水平改善更明显,心血管事件控制更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风险评估及心内科疾病预防对策

    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疾病血栓风险的评估,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旨在降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血栓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95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血栓评估,然后针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对策,目的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953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经过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的血栓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血栓评分为高危的有89例患者(9.3%);血栓评分为中危的有234例患者(24.6%);血栓评分为低危的有630例患者(66.1%);血栓高风险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对策,终953例患者在出院时前发生血栓的有6例患者,血栓发生率0.63%,明显得到改善和降低.结论 血栓风险评估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可通过风险评估筛选高风险患者群,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降低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静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后脏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后脏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9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对其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了解脏器损伤的原因,并拟定护理措施.再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9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应用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脏器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脏器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后脏器损伤的原因较多,给予有效护理能够降低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应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王玲艳;高倩倩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作者:黄天析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冠心病患者实施调脂治疗的价值与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实施调脂治疗的价值与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的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调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LDL-C、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调脂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汪爱萍;赵金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技术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参与,以数字表法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采血,观察组新生儿行外周动脉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采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外周动脉采血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亮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呼吸科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200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肾功效的中药方剂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治疗方案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65%、62.76%,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艳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

    目的 研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应用氯吡格雷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分别应用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进行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对于终预防效果.结果 从血栓素B2水平看,服药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6 h和服药后24 h则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看,观察组的5.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栓素B2水平,避免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费松柏;陈小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长期卧床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程序,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0.48%和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程序,效果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预防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共选择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67例,进行分特点析.结果 67例患者中,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5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以皮肤为多见,在用药后30min内易易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致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常见,因此在使用时注意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特殊人群的正确使用,做好过敏史的询问,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魏建民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观察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于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情况

    目的 探讨行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在改善NSTEMI患者接受PCI治疗术中的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NSTEMI患者分为正常复流组与无复流组,入院后接受冠脉造影和PCI手术治疗.无复流组患者行冠脉注射药物尼可地尔治疗.结果 无复流组患者经药物尼可地尔治疗,TIMI血流3级比例由0.00%上升至93.88%,同时TMPG3级和CTF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是32.65%,略高于正常复流组的28.89%,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TEMI患者的治疗中通冠脉注射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患者PCI术中的慢血流或无复流情况.

    作者:王亮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刍议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肝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约占肝良性肿瘤的84%,常见于30至60岁间,且女性多发.临床表现看HCH缺乏特异性,难以诊断,且重点在于与肝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上.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如超声、CT、MRI等设备的升级,极大提高了HCH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冠予;康文迪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对比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采取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参与收入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数据资料,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均开展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比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检验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检出率、肠球菌检出率、棒状杆菌检出率、加特纳菌检出率.结果 细菌培养法检验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阳性检出率56.00%低于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检验肠球菌检出率18.00%、棒状杆菌检出率19.00%、加特纳菌检出率49.00%高于细菌培养法的6.00%、5.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应用在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PCR检验法具的价值更显著.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以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分别执行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缩短其住院时间,对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张炜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老年肾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观察并探讨老年肾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肾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患者)与实验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6%、26.19%,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95%、80.95%,实验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患者自身及用药等多种因素是老年肾内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肾内科的临床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堂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产妇分娩中导乐分娩联合体位护理的应用

    目的 观察产妇分娩中使用导乐分娩联合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62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使用导乐分娩联合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导乐分娩联合体位护理可有效缩短孕妇产程,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邓利利;况杏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科室进行脊柱骨折的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组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术前以及术后1天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术后1天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应用手术室护理方式,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着较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燕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柔性管理理论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分析在实际的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对提高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7月急诊科40名护理人员,采用差异性的护理管理理论进行分组管理这40名护理人员,对其中20名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而对其余20名柔性组的护理人员应用柔性管理理论,观察分析及统计检验两组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急诊护理技能评分、工作满足感的提升效果以及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则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柔性管理理论能够显更加全面有效地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水平.

    作者:郑蕴心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微创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血肿穿刺置管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穿刺置管引流,统计患者的治疗结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血肿清除时间(6小时~3天),平均为(3.97±1.24)d.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3例(5.00%),消化道出血1例(1.67%),体温升高2例(3.33%),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后57例痊愈,死亡3例.术后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ADL评级,Ⅰ级患者19例(31.67%),Ⅱ级患者21例(35.00%),Ⅲ级患者8例(13.33%),Ⅳ级患者8例(13.33%),Ⅴ级患者4例(6.67%).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患者血肿清除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砚强;张海;王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瑞舒伐他汀+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经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效果显著.

    作者:滕瑞洪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作为基础,将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编号后,按奇偶数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手术后护理,出院后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研究组20例患者接受系统性的延续护理,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20例研究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的医学基础知识,让患者自身对病情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云萍;刘正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