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

胡成美

关键词: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为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心脏复苏后并发症.结果 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探讨

    目的 对比性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100例患者定为观察对象,同时根据数字分配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研究组患者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次出血、声嘶、低钙抽搐、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普遍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配合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确立,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燕勇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CT、MRI检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变采用CT和MRI两项技术进行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在治疗后证实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变的患者病历,以治疗前所接受的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治疗前以CT进行检查;研究组治疗前以MRI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操作时间、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情况、治疗前检查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治疗前检查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95.3%高于对照组79.1%;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变采用MRI技术进行病情诊断,虽然检查时间会有一定的延长,但能够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出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红万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Carelink远程随访在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在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03月~2013年07月植入具有Carelink远程随访功能的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的患者33例.对通过远程随访系统数据传输操作过程相关信息进行评价,评价该系统的使用难易度、患者可接受度.结果 对33例入组患者进行了3年的数据传输评价.期间共有309次数据传输,其中213次传输记录到传输时间,平均传输时间7.6±4.3 min.随访医生通过互联网对所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查看,其平均花费时间5.8±1.9 min.同时对患者的传输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整个传输过程比较容易,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该系统传输数据比较满意.结论 Carelink远程随访系统因其使用过程简便,在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和可接受度.此外,Carelink随访系统是一项便捷、省时的随访手段,有望帮助随访医生改善植入心脏电子装置患者术后临床随访.

    作者:任飞;韩燕如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衰验案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中医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是心肾阳虚,肺肝脾血瘀.治法上辨明本虚标实,以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作者:李证;贾云洛;黄永生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分析阿斯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疾病患者的的临床效果

    目的 此次研究分析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将其作为临床疗效的参照依据,从研究数据上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差异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将其作为远期疗效参照依据,从研究数据上分析,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轻,,且差异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研究证明,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用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为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崔娟娟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管112例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进行治疗的112例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56例)仅使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以并发症引发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来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引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 管患者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马体宇;张静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0例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将9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0人,对其中一组进行微生物检验并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不作微生物检验处理.对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合理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临床检验技术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传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鹏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溶栓策略(院内、院前)临床治疗价值比较

    目的 对比不同溶栓策略(院内、院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由急诊120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并采取溶栓措施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车来院途中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接至院内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CK-MB、CPK平均峰值时间低于明显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min)、住院时间(d)以及胸痛缓解时间(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入院后溶栓对比,急诊120接收途中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斌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临床放射造影检查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4例接受放射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需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类型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且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放射造影检查的患者护理而言,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杨毛措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自我管理理念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理念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自我管理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在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行为依从性、复查依从性等评分方面,实验组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理念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作者:尉欣玲;刘一玉;尉璐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儿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儿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促进儿内科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儿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20例,统计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330例儿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运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有220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75%,有76例联合用药34.55%.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静脉给药有170例77.27%;静脉联合口服给药的有32例,占14.55%,仅口服给药的有18例8.18%.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为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药物.结论 医院应加强监管力度,促进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作者:侯艳霞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分析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运用于急诊剖宫产孕妇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比较急诊剖宫产孕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350例急诊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孕妇的收治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状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术中各项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产妇例数均远小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症剖宫产孕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要优于硬膜外麻醉,其能够有效的减少麻醉诱导时间,改善麻醉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康正莲;田哲宇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措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小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四逆加人参汤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四逆加人参汤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结合四逆加人参汤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以及室性早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相关数据明显更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加人参汤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有效的起到标本同治效果,从而保证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稳定,降低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洪盛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用

    目的 对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近期前来我院接受检查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2人,其中包括稳定性心绞痛36人,心肌梗死患者36人,同时选择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36人,将三组人员分别命名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研究3组.三组患者在空腹时对其静脉血进行采集,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胆固醇总水平值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患者的上述水平值均高于研究3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值高于研究1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同时,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与患者的疾病程度成正比.

    作者:刘泽霞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采用护理安全教育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升学生操作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田程;代琳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特征.方法 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将本院肠道疾病患者,分为炎症性肠病组与缺血性肠炎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炎症性肠病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63.33%、缺血性肠炎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4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性肠病组患者男70%、患者年龄(31.52±3.06)岁、腹痛者73.33%、腹泻者70%、便血者93.33%.与缺血性肠炎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临床诊断而言,病理诊断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准确率更高.为提高疾病检出率,临床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症状鉴别疾病,以防误诊或漏诊.

    作者:朱莉萍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81例患者患有急性心梗进行研究,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组(51例)与末溶栓组(30例),溶栓组在治疗后对比冠状动脉是否开通,根据结果可划分为溶栓再通组(29例)与溶栓未通组(22例),检测不同组别D-二聚体水平不同时间点变化,观察对比各组血浆D-二聚体差异.结果 溶栓再通组的患者溶栓之前与溶栓之后的2 h,6 h血浆内所含有的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溶栓为未通组与溶栓后2 h、6 h的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患有急性心梗患者D-二聚体,能够将溶栓再通效果有效的反应出来,可将其作为治疗急性心梗、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忠喜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2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

    主动脉瓣狭窄属于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年龄逐渐增加及严重钙化导致的.目前,主动脉瓣狭窄发病几率不断提高,超过75岁患者发病率为4.6%.在对此种疾病治疗过程中,主要方式为外科换瓣手术.但是因为部分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脏功能、全身情况不良好,从而无法对其开展开胸换瓣手术,只能够通过保守治疗.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为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两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情况,研究其护理体会.

    作者:王克南 刊期: 2018年第31期

  • 心内科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心内科左心衰竭疾病的治疗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创新.探讨了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左心衰竭病人的焦虑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在临床的治疗中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心内科收治的患有左心衰竭并伴有焦虑症状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25人,采取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而另外的观察组中有25名患者,这一组采取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性疗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针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 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低于采取综合性疗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我国心内科可始终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回复与心理焦虑障碍的改善与消除,在我国医疗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张灿 刊期: 2018年第3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