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濮伟祥

关键词:氯沙坦, 依那普利, 轻、中度高血压,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析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分别应用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76例,并将研究对象分为36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应用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比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与耐受性强的降压药,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15%,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玉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行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患者;另选取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比两组的L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AD(左房内径)、E/E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Ea峰)、LVEF(左室射血分数)指标差异,另对观察组LVDd、LAD、E/Ea、LVEF指标与患者心脏功能分级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包括LVDd、LAD、E/Ea在内的指标分别为(57.33±10.09)mm、(51.28±9.94)mm、(16.03±5.68);对照组相应的为(43.21±9.90)mm、(36.08±10.01)mm、(7.09±3.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VEF为(55.41±9.01)%,对照组为(67.84±8.9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其心脏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的升高,其LVDd、LAD、E/Ea呈逐渐升高趋势,LVEF则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心脏彩超对于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病症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有助于鉴别患者的心脏功能分级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日~2017年3月20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可促进疗效的提高,将其心绞痛的发生次数减少,意义重大.

    作者:李润乔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TGF-β1在BCS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BCS患者和正常人中血浆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100例BCS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提取血浆.从血浆中利用ELISA的方法检测TGF-β1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BCS患者的血浆中TGF-β1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BCS患者血浆中TGF-β1细胞因子表达较高,有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庄银苹;杨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的输血处理分析

    目的 分析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的治疗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4例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抗休克处理,积极防治DI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并保护肾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轻度症状比例从8.3%增加至50.0%,重度症状比例从54.2%减少至16.7%;且脉搏降低、血压水平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错型输血及溶血反应患者,应该根据临床症状特点积极治疗处理,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与二者单一使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96.0%vs 87.5%、7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确切,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选择佳治疗方法的有效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雪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2015年4月16日~2016年4月16日期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每组患者各50例,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0/5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47/5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 对比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采用集束化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有效率为74.51%,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率高,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治疗快速心律失常采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适当剂量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比观察组的92.00%要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适当剂量的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医学不断采纳与推广.

    作者:张迪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效果.方法 研究资料来自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CHF合并VA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单用组(胺碘酮治疗)与联用组(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及VA改善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治疗后,联用组的心功能有效率高达91.7%,显著高于单用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的VA有效率高达96.7%,显著高于单用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合并VA患者联合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心功能等级,改善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临床意义较大.

    作者:唐志爱;郭世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熄风降压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熄风降压汤对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对照组患者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熄风降压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75.00%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性高血患者使用熄风降压汤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需要得到较好的控制,其安全性高.

    作者:邬文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干眼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干眼是一种常见慢性眼表疾病.长期干眼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血压的昼夜节律失调.而高血压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可能加重患者眼部的不适症状.本文主要通过综述干眼与高血压的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为早期识别、提早预防、早期治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基础.

    作者:赵小静;谢东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归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此后对比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浆D-二聚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测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均不明显;对照组受检者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慢性期为(477.65±63.69)μg/L,急性期则上升到(6424.31±4036.25)μg/L,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均较高,故值得临床中借鉴和使用,或联合两种方法同时诊断,以期准确反应患者实际情况.

    作者:聂红军;李芬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对女性输卵管性不孕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治疗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就本院治疗的女性输卵管性不孕患者9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重度、中度、次中度以及轻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81.8%、84.6%、93.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4%、70.0%、66.7%、75.0%(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以多途径用药对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幸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海拔地区汉族与藏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在不同海拔地区汉族和藏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水平变化及对比.方法 前瞻性纳入不同海拔地区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8例,其中汉族203例、藏族105例,203例汉族患者中高海拔地区(2200 m以上)104例,低海拔地区(450 m以下)99例.并选择与汉族患者年龄、地区、性别基本相似的汉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的对照组体检者分别有87名或101名.所入选的藏族患者105例均来自高海拔地区,选取同地区、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基本相符的藏族健康体检者109名作为对照组.所选入的所有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均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浆脂质代谢水平的检测,计算出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高、低海拔地区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IP(0.171±0.078)、(0.111±0.082)均高于相应健康对照组(-0.025±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汉族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AIP高海拔区均高于低海拔区,患者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3)高海拔区藏族患者组AI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4)高海拔区藏族健康组AIP与汉族健康组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增高,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AIP均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升高更明显.在高海拔区藏族患者AIP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但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作者:郑建文;王宇鹤;董鸿志;徐世林;赵锋仓;莫芳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引导式康复训练在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中的价值

    目的 明确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脑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实际价值.方法 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脑瘫儿童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儿分成常规组和引导组,为常规组患儿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引导组患儿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 引导组患儿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康复训练具有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涓;石翠霞;谢瑞娟;邓贇;陈璐;周新盼;杨信才;刘亚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每天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利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了1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了5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2.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显著,在提升降压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系数比较高,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参与研究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了用药问题,占总人数的8.35%;其中存在的用药问题主要包括配伍用药不合理,用法和用量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诊断与患者用药不相符和用药禁忌被忽略,各占总人数的1.67%.结论 心血管科临床医师需要充分重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加强用药质量管理,降低不良用药现象的发生率.

    作者: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针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只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辅以高压氧治疗,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中达到显著的效果为19例,较为有效为15例,无效为6例,有效率为85%,实验组中达到显著的效果为27例,较为有效为12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7.5%;在满意度上同样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红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