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喜珍
目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复方丹参滴丸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显著得到改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期间,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卢乃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比较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应用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电图的改善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36例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患者为Ⅰ组,36例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为Ⅱ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Ⅰ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Ⅰ组心电图∑ST、HR、NST、RPP、SBP五项指标均低于Ⅱ组(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作者:郭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对于早期中风偏瘫的患者使用中医的针刺与汤剂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方法 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的基础上中医的针刺和汤剂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两组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均显著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的针刺和中药汤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借鉴与应用.
作者:高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智商(IQ)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DHD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以此评估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患儿治疗结束后的FIQ及PIQ值升高(P<0.05)、Conner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ADHD患儿FIQ及PIQ值,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推荐使用.
作者:李鹏程;赵雪妮;张磊;杨丽娜;徐洁;孙禄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采用不同转运模式来院就诊,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92例,其中46例为自行来院就诊,另外46例为120救护车接往医院就诊,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有效率、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时间、ST段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期间仅有2例出现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消失时间、ST段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采用120救护车接往医院就诊方式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黄育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分析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心宁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益气化瘀祛痰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11,P<0.05).结论 临床中对胸痹心痛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西医组和联合组,西医组患者30例给予头孢他定联合去钾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西医组患者73.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明显优于西医组患者46.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骨膜炎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罗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脑电图监测在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6年5月24日至2017年3月24日选取疑似癫痫患者100例,且均实施脑电图监测,随后分析脑电图监测的诊断价值性.结果 从特征角度分析,脑电图对复发性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60.00%,对简单发作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强直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失神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75.00%,对强直阵挛性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7.50%;而脑电图对癫痫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6.67%、97.14%、13.33%、2.86%.同时连续性监测脑电图阳性率(86.67%)高于门诊短程监测(P<0.05).结论 对癫痫患者实施脑电图监测价值性较高.
作者:马淑琴;洪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西药和康复治疗的同时使用养脑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愈率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16.67%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变患者脑血液循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脑血栓患者76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个小组.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种实施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68%、15.7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74%、2.63%,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脑血栓患者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15%,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是76.92%,并发症发生率为57.6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玉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所使用的无创呼吸机联合经营管道雾化吸入糖皮激素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指数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选取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呼吸机实行无创通气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经管道雾化吸入BUD,对照组则应用甲泼尼龙进行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定时期治疗之后,其病症均有所改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在异常反应的对比当中,观察组患者产生概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具有佳治疗效果,并且其异常反应的发生概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努尔麦麦提·如则艾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的比较上,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加减在治疗偏头痛上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要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缓解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梁彦娥;王迎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针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只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辅以高压氧治疗,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中达到显著的效果为19例,较为有效为15例,无效为6例,有效率为85%,实验组中达到显著的效果为27例,较为有效为12例,无效为1例,有效率为97.5%;在满意度上同样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红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静点,14天为一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风岭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肺结核伴发大咯血采用急求护理措施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一般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观察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率(86.36%)比对照组(50.00%)高很多,而再出血率(4.55%)明显比对照组(31.32%)低,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应用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对患者实施抢救措施,使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
作者:谢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7年1月输血患者3952例资料,统计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输血患者3952例进行分析发现,共出现32例配血不合现象,发生率为0.8%.从原因上看,不规则抗体引发7例,占比21.9%;冷凝聚引发2例,占比6.3%;药物和疾病引发14例,占比43.7%;离心不足引发2例,占比6.3%;纤维蛋白过高引发5例,占比15.5%;标本未混匀2例,占比6.3%.结论 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输血期间尽量自身输血,预防交叉配血引发的不良反应.
作者:汤玮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方法 本次所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儿82例,将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41例的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组)和41例的(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30例(73.17%)、7例(17.07%),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为19例(46.34%)、10例(24.39),总有效率70.73%,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分别为(4.61±0.57、1.92±0.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1.39、3.95±1.06),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改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为目的,对其采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和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发生顽固性心衰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使用中西医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西医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在实验组中达到无效标准的患者的危险性出现降低.结论 对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使用中医理论治疗以及西医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邵永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