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妇产科护理中的细节护理

温丽梅

关键词:妇产科, 细节护理,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妇产科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护理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运用于妇产科临床中,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伤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均为我院脑外伤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n=40)与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居较高水平.

    作者:郭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析在普外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普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服务,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67%,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26.67%、76.67%.结论 在普外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可推广.

    作者:张小英;夏钦春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和ICU护士一样,是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一类群体.但是手术室工作环境及其特殊,手术室护士经常面临着来自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威胁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因素还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所以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强化自身的防护,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将工作中的各种危害降到低,才能保证顺利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作者:曹璐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9月65例极低体重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单独给予对照组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华;回立远;靳雅玲;范雪爱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桂北地区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桂北地区脑卒中病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45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接受的治疗以及康复教育等均相同,出院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实验组出院后即对其进行家庭护理干预,采用定期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出院6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夏寒英;李世玫;余爱华;谌艳芳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探讨复合支架方案对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手术(EVAR)的有效性

    目的 本实验课题主要探究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手术中实施复合支架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复合支架组20例和标准支架组40例,前者使用不同品牌支架组合来进行手术,后者只使用一种品牌的支架组来进行手术.将患者手术后住院天数、内漏发生率、系统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手术后30天内均没有发生死亡.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内漏发生率、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复合支架对近端瘤颈的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EVAR的手术,髂支闭塞发生率比较低,但是这需要加大样本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乔建国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进展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原因多是微生物通过咽喉、支气管、鼻腔以气管等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因此,要加以重视,及早进行预防和控制.本文中主要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特征进行介绍,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发时间,从而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提高人们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减少该病的传播.

    作者:袁凤莲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在治疗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的时候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手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采用普通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以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实验组,每组40例.一段时间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为(25.4±15.6),对照组为(17.4±7.2),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之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提升患者意识好转率以及临床表现具有积极的意义,只要利用合理,这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作者:钱良涛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接收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平均分组,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3例,常规治疗+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93.9%高于对照组的82.1%;且研究组的治疗满意率90.9%优于对照组的79.5%(P<0.05).结论 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亮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清胃活血汤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清胃活血汤、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急性胃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急性胃炎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急性胃炎患者给予清胃活血汤、法莫替丁联合治疗,两组均经上述对应方案治疗1周.结果 两组治疗完成率100.00%.研究组急性胃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9.80%、对照组仅为71.43%(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胃脘痛、呕血、食欲下降等各分项积分及总积分较之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胃炎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清胃活血汤联合西药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急性胃炎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利于使患者获得理想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定荣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蒙医辨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医辨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蒙医辨证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蒙医辨证治疗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面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实现对患者病症的有效改善,提高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病情,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不会有过多的毒副作用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仓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在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方法 从本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存活几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了常规护理后,产后出血量在460~570 ml,其中有2例患者顺产,38例患者剖腹产,共有37个新生儿成活,成活率为92%.研究组的患者在进行了优质护理后产后出血量在350~435 ml,有5例患者顺产,35例患者剖腹产,共有40个新生儿成活,成活率为100%.研究组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的成活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明显.结论 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减少孕妇的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对前置胎盘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牟蓉琼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临床应用的效果,选取了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传染患者50例,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是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通过健康教育的护理,两组进行对比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终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满意的达到97%,而对照组只有哦73%(P<0.05).因此,只有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强健康教育才能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情绪,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龚晗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栓塞发生的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栓塞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6年5月~2017年6月之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高危因素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栓塞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6.6%),观察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以及脑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同时满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栓塞发生的临床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但是华法林会增加患者脑出血,临床选择发华林治疗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

    作者:辛文平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患者短期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结合我院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运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朱利娟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妊高症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措施对妊高症疗效影响.方法 以我院产科收治的42例妊高症孕产妇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对照、均分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妊高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同时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护理满意度等5组与临床效果关系密切的数据比较,观察组之数据显著优于比对照组之数据(P<0.05).结论 在治疗妊高症临床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和剖宫产,提高新生儿与孕产妇生命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雪;孟祥娟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骶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法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法在分娩中镇痛效果.方法 接受骶管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76例患者均是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均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及产科并发症,均没有骶管阻滞麻醉的禁忌症,另外随机抽取76例同期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活跃期(宫口扩张3 cm),没破膜的采取人工破膜,静滴适当催产素.镇痛组采用侧卧屈膝位,9号注射针分别经第二骶后孔进针入骶管,缓注5ml利多卡因(2%).结果 镇痛组产妇经采取骶管阻滞麻醉镇痛后,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44.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自然分娩、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分娩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赵晖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略谈注射停留时间及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针头溢液的影响

    目的 分析注射停留时间、拔针方法对胰岛素笔针头溢液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胰岛素注射剂量≤10 U、11~20 U、>20 U,并取快速拔针法(A)与慢提取分次拔针法(B),对不同注射停留时间下溢液情况观察.结果 注射停留时间9 s、13 s、17 s时不同注射剂量溢液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注射停留时间、不同注射剂量,两种方法应用下溢液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拔针方法注射停留时间佳为9 s、13 s、17 s,慢提取分次拔针注射停留时间佳控制为8 s、12 s、16 s.不同注射剂量,两种拔针方法应用下慢提取分次拔针溢液次数少于快速拔针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笔针头在不同拔针方法、注射停留时间下溢液情况有一定差异,临床操作中需引起注意,把握佳注射用量、拔针方法与注射停留时间.

    作者:孟令荣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调查对象.次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调查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SAS、SDS与社会支持个因子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密切相关,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余文娟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研究组则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以后ALT、AST、CRP、IL-6水平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宏 刊期: 2017年第25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